《花间集》收薛昭蕴的词一共有十九首,《谒金门·春满院》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近温庭筠和韦庄,以婉丽软媚闻名于世。这首词写闺中少妇相思之苦。全词如下: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线。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词开始写道:“春满院,叠损罗衣金线。”“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词人首先就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在词人笔下,那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里,主人却在这美好的时光中蒙头睡觉,她那绮罗衣裳已经是折叠得皱巴巴,以致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折损了。这里,词人重点写了女主人的衣裳,突出了“叠损”,暗示了女主人是和衣而睡的。女主人为什么要和衣而睡?许多“也许”留在我们的思考中。当然,从词人所描写的状态看,女主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慵懒情态,是睡中的一种状态。 接着词人写道:“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觉”这里是睡醒之意。“睡觉”就是睡醒了。“水精帘”即水晶帘子,挂在门前的。按理说,词人应该写“叠损罗衣金线”这慵懒的原因,可是,词人没有直接写,而是说“睡觉水精帘未卷”。睡觉醒来的时候,水精帘未卷,其实这也是写女主人慵懒的样儿,也为后面写听到燕子而抒发情感服务。此时,女主人睡眼惺忪(“惺忪”刚苏醒的样子。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在模模糊糊听到檐前喃喃的燕语。“燕子”这一意象表现出来的都是按时回归,成双成对的情感。词作中的“双语燕”不但表现出了燕子的归来,而且一个“语”之,更表现出燕子的快乐。这里,词人以乐景表哀情,以此反衬了女主人身处深闺的孤独情感。写燕子就是写人。词人借双燕快乐来写人的孤独,在古代诗词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也是常用的手法。 接着下片写道:“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 “金铺”是金做的铺首。“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门饰,大多是龟蛇兽形。以金为之,称金铺。这里用来代指门。上片写主人公的慵懒情态,下片词人却还在继续写她的慵懒。“斜掩金铺一扇”就是说门是虚掩的,一扇闭着,另一扇半开半闭。这里,词人是通过“斜掩”来说女主人睡前连门也懒得去关。正因为这样,在睡眼惺忪中,透过“斜掩金铺一扇”看到了“满地落花千片”。也就是说,主人公还未下床,就通过半掩的门缝,看见了千片落花红满地。当然,词人这里写的昼眠,也能表现出女主人的慵懒。这里,“满地落花”不但在写景,而且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相思而憔悴,自己的容颜就像落红一样。词人以花喻人,这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词人最后写道:“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意思是说,早知道是这样苦苦相思,弄得肝肠寸断,怎么能忍心只教我在梦中与你频频相见呀!言外之意,就是希望他能回来。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女主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说,在词人笔下,在女主人心中,爱与恨,恨与怨交加中,形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而正是这愁绪,时时刻刻困扰主人公,无法解脱,只好“慵懒”下去。 在艺术上,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景物描写 词作中,词人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不同景物的描写,营造氛围,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心理。 其次,细节描写 在词作中,词人抓住细节描写,暗示主人公的情感与心理。比如,借“双燕子呢喃”,借“满地落花”来表现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尽的思念之情。 再次,情态描写 情态描写是人物描写方法之一。就整个词来看,除了最后一句点明题旨外,余则全写女主人睡中睡后的情态,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慵懒”,暗示了女主人思念之深、之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