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院,叠损罗衣金线。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词人首先写道:“春满院,叠损罗衣金线。”开头就点明时间和地点。也就说,在那充满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里,思妇在蒙头大睡,一觉醒来,却看到“叠损罗衣金线”。写睡醒了思妇所见。我们要注意的是,词人没有写思妇睡前的情态,却写她睡醒之后首先看见的是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甚至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折损了。“罗衣金线”表明这思妇就是深院之人。“叠损罗衣金线”不但暗示了思妇和衣而睡,而且也表明了思妇睡前的慵懒情态。词人这样写,写出了“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慵懒,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
接着下片写道:“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这里,写出了思妇在睡前连门也“懒”得去关。门是虚掩的。一个“斜”表明了一扇闭着,另一扇半开半闭。其中,“金铺”是金做的铺首,用以衔门环,常是龟蛇兽形。这里,词人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金铺”代指门。思妇整日无所事事,寂寞孤独中迷迷糊糊睡着了。接着写道:“满地落花千片。”这是主人所见。也就是说,主人公还未下床,通过半掩的门缝,看见了院坝中,已经是千片落花红满地了。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落红”即落花,它是有一定的寓意的。对于写人来说,“落花”或者“落红”象征(暗示)女人红颜衰老,青春不再,很多是女人自伤青春过去,命运的不幸。这里,可以说就是思妇感叹自己独守空房,寂寞孤独而红颜衰老。于是,词人最后写道:“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交”即“教”。是的,在无可奈何中,在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伤中,思妇也只得发出这样的哀叹——我思念你,已经是肝肠寸断了,你怎么忍心只教我在梦中与你频频相见呀!这里有哀叹,有责备,也有无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而,梦,总是空空的,所以,梦醒忧愁长。其实,也只有“好梦留人睡”。我们可以说,词人写梦,更增添了思妇的忧愁。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围绕“觉”展开,情蕴深厚;其次,情景交融,境界开阔;再次,注重细节(如,“叠损罗衣金线”,“檐前双语燕”等),增强抒情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