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的蓝天保卫战,在很多机场飞机停到位后,都会使用桥载电源和空调,在夏季高温天气,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转发一篇文章,来自公众号:硬核航空,很喜欢作者这种讲故事说道理的形式。 01 驾驶舱远离供气口 炎炎夏日,早晨已相当闷热,而执行节能减排政策的航班,此时使用的是地面空调。 地面空调,从机腹中间接入飞机,首先使客舱的乘客受益。冷气到了远端的驾驶舱时,功效已大为降低。 私底下,副驾驶甚至怀疑:地面空调是不是不通到驾驶舱啊?
地面空调不通驾驶舱吗?绝不可能的事儿!偌大航空公司,机组最宝贝了,亏谁也不能亏飞行员啊。 问题在于:驾驶舱离地面空调的供气口真有点儿远。地面空调只提供一股冷气,地面设置制冷强度(风量2档,温度3档,模式3种)之后,对于客舱乘客而言正好合适的冷气,到了驾驶舱时,也许就觉得很不给力了。 02 驾驶舱不能调节地面空调 相反,有时候机组感到正合适了,乘客却冻得要发抖。于是乘务长打报告:报告机长,客舱实在太冷了,毛毯都发完了…… 空调系统的控制面板在副驾侧,因此,听到了话音的副驾,立马要去调节温度,然后发现:不对啊,驾驶舱和客舱都已经设置了正中间的24度啊。又看指示表,客舱怎么才19度,往高的温度再调调吧,盯了半天,温度怎么纹丝不动…… 唉,日常点背!航班延误、旅客抱怨、乘务诉苦、空调好像也坏了……这一切让副驾也感到焦急,原本合适的驾驶舱似乎也变热了。 机长正在专心看资料,副驾不敢打扰,于是呼叫地面:兄弟,这地面空调是不是坏了啊,驾驶舱太热,客舱太冷,我这里又调节不了温度…… 机务兄弟听了也很无奈啊:没办法啦,地面空调只有一股冷气,飞机上没法调节温度的。 03 无热气、不空调 如果使用飞机自身的空调系统,那么到达驾驶舱的空调气,气源是来自发动机/APU的热引气。 大约200℃的热引气,兵分两路,一路进入核心制冷设备——空调组件,在其中迂回盘旋,卸载废热,出来时已经十分高冷,可以低到10℃以下。 而另一路热引气直奔驾驶舱,两路兵马在中途汇合,按飞行员想要的比例混合编队,继续前进。到了驾驶舱,大概就是20℃左右,对不对? 副驾听得有点出神,并没有注意风挡上飘落的雨点儿。机务兄弟提醒到:驾驶舱啊,下雨了,我去边上躲会儿…… 雨点哒哒哒砸下来,一会儿飞机中部便传来呼呼呼的声响,那是冲压空气的噪音。这说明机组终于接通了飞机上的空调,这空调要让200℃热引气变成20℃冷气,就需要一个好心角色把废热带走,它——就是冲压空气。 所以,在冲压空气进气口处,是从环境中吸入的常温空气,而从出气口出来的,就是呼呼响的高速暖气了。于是,淋湿了的机务兄弟,跑到出气口取暖,像一只幸福的小老鼠。 04 大家都哭了 幸福只持续了几分钟,只听见Duang一声,暖气停了。这声音来得太突然,一点都不正常。机务兄弟跑去与机上通话,才知道右侧空调组件“跳开”了,并且很快就确认无法通过复位来恢复正常,而航路条件也不允许“单组件运行”,只能下客、排故了。 于是机务兄弟哭了,机组也哭了,乘务也哭了,乘客也哭了。大家都哭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