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审美艺术

 江山携手 2019-08-28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诗歌的代表作。诗歌通过诗人登高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审美艺术特征。其审美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景起情生,情景交融

   诗歌是情感的语言艺术。情感是“物使之然也”,“触景生情”而形象地加以表现。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诗歌的前三联重点是写景,但同时也蕴含着情感。比如,第一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上句写景,登楼远眺,宽广的原野,海天相接。这时,诗人触景生情,茫茫的境界中,想到自己在政治上所遭受到得打击,贬谪在这偏远的“大荒”地带,远离家乡之苦也会油然而生。一个“愁”字,一个“思”字,直接抒发了自己被贬之“愁”和远离家乡之“思”的情感。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和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都描写了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恶劣,然而 “一切情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人着力于对这些生存恶劣的环境描写,实际上是诗人想借此表现内心的不平和孤独愤激的情感。比如,“芙蓉”(荷花)、“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被“惊风”(狂风)所“乱飐”(吹动),被“密雨”所“浸”。从表面上说,诗歌写的是自然界中美的事物被遭受无情打击,就其本质来说,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和友人(指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遭受到的打击和排挤的现状。可以说,诗歌真是情景交融,寄寓深远,无不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二、比兴结合,赋中孕情

“比兴赋”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手法,源于《诗经》。所谓“赋”,就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所谓“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用之词;所谓“比”,就是以此物比彼物也。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就运用了“比兴赋”。就“比”来说,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人就是运用了香花芳草被疾风暴雨所摧残的景象来比喻自己遭受打击的恶劣处境。颈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诗人就是“岭树重遮”暗喻受到恶势力的重重重压和迫害,用“江流曲似九回肠”暗喻自己被贬谪后愁思满怀及其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从“赋”的角度来说,中间两联着力于铺叙诗人被贬谪后所生活的恶劣环境。诗人尽力铺展描写,从自然、心理等方面予以表现,可以说,读者从诗人描写中,很自然会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平与忧愁。就“兴”来说,第一联中“城上高楼接大荒”是先言它物,描写了自然之宽广,正因为“大荒”,才会“海天愁思正茫茫”,这是引起所咏之词。总而言之,诗人在诗歌中,借助“比兴赋”手法,不但使诗歌所表达情感丰富,而且提高了诗歌含蓄蕴藉,引人思考的审美艺术效果。

总之,诗人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形象而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累遭打击,一贬再贬所产生的孤愤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及其亲人的思念和身在边远的惆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