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主要写出了对人生无常、离别之痛。词人在叹息流年、感叹迟暮、悲伤离别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风格哀怨,体物自然,写意贴切。全词如下: 接着写道:“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长恨”就是千古遗恨,或者遗恨千古。“离亭”离别的亭子。南朝的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道:“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唐代李白《菩萨蛮》中写道:“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在古代的路上,为了行人休息、送别等,修了很多的亭子,也就是“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春衫”就是年少时穿的衣服。往往代指年轻时的人。这里词人感时光易逝,悲叹亲人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酒易醒”,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从而强调了心中的积郁着深沉的离愁别绪。 接着写送别后,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词人写道:“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意思是说,昨天晚上秋风急促,吹打着梧桐叶哗哗作响。词人写景,实则抒情。“西风”暗示了引发词人心生凄凉的外在因素。“梧桐昨夜西风急”就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接着写自己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其中,“好梦频惊”,在自己孤独寂寞而伤感的时候,都希望做一个如愿的好梦。然而,词人所有的好梦都被惊醒。情人离别之痛,酒醉易醒之恨,好梦全都打碎,这多层打击,词人难以忍受,并集于一体,压在心中,难以解脱,更无法入睡。 突然,词人听到了:“何处高楼雁一声。”词人思绪万千,沉重的情感压抑着自己心里,昏沉的情绪无头绪地碰撞自己的心灵,突然一声鸿雁哀鸣。可以说,词人以动写静,这突如其来的孤雁的哀鸣生,打破了沉寂的夜晚。这一声鸣叫,正是词人内心不平而激荡的表现。鸿雁本是传递书信的信使,这是思念人所期盼的。可是,在词人今天看来,这样的声音特别刺耳,这种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但有一点我认为,这声音不但强调了词人的对远去的人一种牵挂,而且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以及内心无比怅惘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此词上片写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相思之情难抑制。可以说,整个词作结构是十分严谨的,思绪是连贯一致的。 其次,情感丰富 词中“长恨离序”、“好梦频惊”等句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且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深刻的人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