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由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一首无言诗歌。据相关资料记载,元佑二年(1087年)诗人将分别四年的妻儿们接回到身边,得以重新团聚,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诗篇。这首诗描述的主要是诗人思亲、见亲的全程心灵感受,言语易懂,感人至深。全诗如下: 首二句写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去”即“离开”的意思。“即”即“就”的意思。 “相”即“一方对另一方”的意思。这里是指诗人对妻儿们。“远”即距离长,也可以说时间久。这里的“去远”也就是”离去很远“的意思。比如,《古诗十九首》首篇:《行行重行行》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其中的“远”就有“距离远”和“时间久”的意思。“归近”即归期临近。“不可忍”即难以忍耐。这里形容与子女见面的急切心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离开妻子儿女们远了,知道难以相见,时间久了,也就不那么惦记了,可是,当归期将近,相见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这样的感受也许大家都有所体会。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两句之间的关系,“去远”而“相忘”不,这是一种无奈与悲伤,而“归近”情“不可忍”,这是内心中无奈与悲伤的释放。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诗人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接着写道:“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略”即全,都。“省”即识,记得。这是写回到家后的情景。因离别几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诗人在《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离开家的时候,儿女还很小,而今回来,却“眉目略不省”。这里,可以说是诗人运用了近镜头,一一给以放大,强调了离别时间的长久,而儿女们对自己却很陌生,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诗人回家了,虽然亲情微微有些陌生,但也“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 在艺术上,这首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语言质朴,表意深刻。(分析见上)其次,注重叙写,场面突出。(分析见上)再次,注重心理,情感真挚。(分析见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