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文心雕龙方 2019-08-28

“花开半夏月正圆,酒喝微醺满人生”,微醺人生,花看半开,月看半圆,酒饮半醉......每一瓶酒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酒本身有故事,喝酒的人更有故事,有故事的人喝着有故事的酒。

追溯酒的起源,《诗经》中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古代造酒的传说,流传最为广泛的便是杜康酿酒了,传说中杜康是酿酒的鼻祖,是酒的代名词。所以,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纵观古今,王维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表达友情;苏轼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表达亲情;范仲淹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表达思乡之情……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古人饮酒赋诗,以抒心志,在诗词文化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让后人穿阅其中,千古传诵。古代文人墨客,三杯两盏,衔觞赋诗,这种借酒表达情感的的美好情结,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喝酒喝到什么程度最好?微醺,是喝酒的最理想状态,就是浅尝辄止。微醺,有点飘飘然的感觉,恰到妙处不可言,这才是一种极佳的状态。微醺的男人最有魅力。

“晚来天欲雪,能饮几杯无” ,无论是临窗独酌,还是花前月下的细斟慢饮,随着三五杯小酒下肚,有的人会诗性大发,有的人会对酒当歌。

不仅如此,微醺的女人更美。正如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雅”的极致。

我们这些凡人,没有诗人这样的文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幸事。生命的触角钝感一点,也许就不必总是“不胜人间一场醉”,而是可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细品之,有感于心,酒半微醉酣美。人生之事多是如此,适度即可,便会回味悠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