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ao); 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载驱》选自《诗经·齐风》
这是吾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五经之一的《诗经·齐风》中的一首诗《载驱》的节选,描绘了山东汶河的自然风光。翻译成今文的大意是:汶水日夜哗哗淌,行人纷纷驻足望。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纷纷驻足瞧。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回齐去游遨。文姜公主是齐国齐僖公之女,文姜城系文姜公主省亲的驿站,也是齐鲁诸侯相会的行宫旧址,与汶河古渡口相邻。汶水之南,是鲁国;汶水以北,齐国也。三千年过去了,汶水依旧不息地流淌,齐鲁大地依旧是车来车往,一派祥和景象。
汶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莱芜诸山、新泰龙堂山。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汶水东流。汶水汇于大汶口,烟波万顷,西入黄河。
大汶口遗址发现于1959年,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点,距今六千到四千多年。 大汶口考古遗址,历经了1959年、1974年、1978年三次正式发掘,发现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发现众多古墓葬,房基、灰坑遗迹和石、骨、陶器等文化遗物。 大汶口考古遗址现场,文化层堆积2~4米。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它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因此,大汶口文化范围远非大汶口考古遗址,这里只是发现最早,因而具有代表性。 汶水上架设了古老的石桥和现代的普通铁路桥、高速铁路桥,时代的发展就像这奔驰的列车一样迅猛,但吾人不应忘掉自己的根源。 汶水。水面上停泊着小舟,这里曾经是汶河古渡口,舟楫而渡。 石墙为泰安市大汶口镇古老的城墙,块石垒就。建于明初,原环大汶口镇成闭合之状,计八座城门。现仅剩南门和与它相连的一段城墙。墙外是泥土夹杂着青草、石块的道路,走在上面,汶河陪伴,安静流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游人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悠闲地享受着靠水而居的惬意。 大汶口镇城墙。 大汶口镇南门。 南门为青石台基,高大券门,沿着轨道上下的木板门依旧是古老的模样。 从南门进城,大街两旁是传统怀旧的青砖灰瓦小屋,沿街设市。最奢华的是灵魂崇拜场所,关帝庙的红墙因为今天颜料的粗鄙让人失望。
三间瓦屋,屋前一株粗大的树,泛着绿色的生机。 瓦屋檐柱下雀替。 大汶口的先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街道上。 大汶口镇南门前,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大石桥,蜿蜒横穿汶水。南至宁阳县茶棚村,建于隆庆年间(1567——1572),是横贯大汶河唯一的古石桥。清雍正八年(1730),石桥被大水冲毁,粥店著名石匠姜桂松捐资进行修复,为纪念姜石匠,当地人立碑以记其事,并称此桥为“姜公桥”。2003年石桥又被大水冲毁后,镇政府出资40万元进行了修复。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桥自北向南并非直线,行到汶水中间,折向东边,才依依不舍地向南而去。 桥面由四块条石并列而置,条石间固以铁件。 桥墩伸出桥面,形成分水尖。 大石桥又名“双龙古石桥”,盖因桥两侧各有一对龙头压在桥墩上。 龙头显然是新近加置的,少了人工雕刻的痕迹。 北望大汶口镇南门。 桥下绿波,桥上人流。 桥墩下多为岩石,以此为地基。 桥南绿树成阵,那里是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 汶水清澈,人们在此垂钓浣衣。 汶水向东,大约是和黄河合流。这里的乡愁是绿色的,从未泛黄、枯萎。 大石桥西,汶水宽广。 大石桥北,城墙巍峨。 大石桥下,水溅浪花。 大石桥面,车辙印满桥面,留下时光的记忆。
大汶口古石桥,据史料记载:长570.95米,桥孔65个,由360块大型石条组成。
大汶口镇有一座简陋的博物馆,介绍悠久而博大的大汶口文化。先民的头像上,是大汶口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像文字,学者释为“日月山”图案,意为天地交泰。 馆内陈列了石器、骨器,皆拙朴简约,用料却极为考究,石器皆用大理石、青灰石、灰岩等制成,反映了先民的智慧和勇气。当时的人们,用象牙梳理头发,用笄把头发挽起来,佩戴着颈饰、臂环。象牙的原料,则是就地取得,因为那时,大汶口流域是猛犸象休憩生活的场所。 石臼,石碓(dui),石斗。 根据从遗址发掘的房基,我们可复原出当时先民们的居处。土墙木骨草屋,建筑造型极有特色,入口凸出。 方形木骨墙居室图。 居室为方形,南北长2.1米,东西长2.3米,大门朝南,地势较高。先民们已懂得敛阴纳阳,遮风避雨。 复原大汶口先民早期活动场景。 大汶口先民们结伴生活,渐成村落。依山傍水的围墙内,绿树清波,先民的居室点缀其中,仿佛有水车,祭台,甚至有烽火台。 陶井甃,发现于大汶河南岸,认定为汉代,直径70至80厘米,高50厘米。 燕子石,即三叶虫化石,产于古生代寒武纪(4-5亿年前)三叶虫时代。由沉积岩形成,在大汶河岸边,河床下发现。 由泰安市郊区建筑勘探设计院绘制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详细方案图被珍重的挂在现在简陋的博物馆舍的墙上。这至少是十五年以上的设计图纸了。如今,这个设计院大概已改制或者消失,该楼依旧没有成为现实。但大汶口人依然执着地拥抱着自己的梦想,坚持着文化的信念。实在是可敬可佩。
来自: 历史探奇 > 《考古发现》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寻找朱仙镇贾鲁河上的大石桥
寻找朱仙镇贾鲁河上的大石桥。一条贾鲁河穿朱仙镇而过,至今河水涨落绵延不绝。说其亦因河而衰,未免显得牵强,然而朱仙镇的衰落,却恰...
赵县赵州镇大石桥村石桥文化小镇项目简介
赵县赵州镇大石桥村 石桥文化小镇项目简介。大石桥村位于赵县县城南2.5公里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赵州桥景区就座落在村中央。未来该村将以规划中的“石桥小镇”为开发主题,以“以石桥村庄为依托,以赵州...
【吴元成/范蠡十说②】范蠡故里在淅川?《内乡县志》如是说(淅川文化探索之七十五)
《内乡县志》如是说(淅川文化探索之七十五)【吴元成/范蠡十说②】范蠡故里在淅川?淅川范蠡公园范蠡塑像。参照近半个多世纪来丹江口水...
谭天宇:阚城遗址探秘
谭天宇:阚城遗址探秘。碑上面刻着“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阚城遗址 济宁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三月八日公布 汶上县人民政府二〇二一年十月...
好石桥古城遗址
好石桥古城遗址好石桥古城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好石桥古城遗址。位于云梦县义堂镇好石桥村南70米,新石器时代遗址。义堂镇:云梦县辖镇。1949年设义堂区,1951年改第一区,1953年复义堂区,1958...
故乡的顺阳河
故乡的顺阳河。故乡原本是有“河”的,堡东有古纡子河,北段村西有蔡阳河。至明代最盛,“雨水自频山而南,沟浍皆盈时,引以灌田,亦有...
琉璃河旧闻轶事
琉璃河旧闻轶事琉璃河旧闻轶事张克耕琉璃河琉璃河又名刘李河,古称圣水(今名大石河),其源出上谷(今河北省易县)东。不夜镇琉璃河镇在琉璃河之阴,因何而得名。琉璃河镇南门外的挟河石桥,亦为民国初年...
马桥老街
马桥老街马桥镇位于沙港、俞塘汇合处,北倚北松路,南滨俞塘河。160年前,马桥最早的一座小堂位于现在的马桥镇星星村陈家塘,1857年始建...
【来稿选粹】辛冬妹|乡村的桥停泊在摇曳的水带上
【来稿选粹】辛冬妹|?乡村的桥停泊在摇曳的水带上。角度,视野乡村的桥停泊在摇曳的水带上。这种桥多半架在小溪流或沟渠上,大人过桥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