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负债越多,越有钱?

 易经即二进制 2019-08-28

最近,在豆瓣看见了一则征友启事,小姐姐在存款一栏上写“负300万”,下面有人评论说:“有钱真好,负的也好。”

看见这惊人的对话,我差点吓掉了牙。

但回头想想,潜意识是不分正负的。也就是:负债越多,越有钱。

负债不仅仅是个钱的问题,还是个关于自由的问题。

今天来献上一篇关于“负债者是如何变负的?”文章。

欠债分两种,一是借钱没有还,一是承诺的事没做。

当我挑选这个话题,没能如期交稿,就成了一个“欠债者”。面对自己的拖延,我仔细品味从“欠下债”到“还了债”的心理历程,发现这也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

1.

能欠债,是一种幸运

马云有一段名言:“负债5万元,说明他有责任;负债20万元,说明他了解金融;负债50万元,说明他有还款能力;负债100万元,说明他有车有房;负债1000万元,说明他生活有品位,幸福又奢侈;负债5000万元,他一定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负债0元,这个人基本是靠工资生活,也没有任何项目。”

过去很长日子里,我是欠债的,现在也是,将来很长时间也得是。对此,我很感激,感激愿意借我钱的人,感激自己值得被人信任。

曾老师说:钱是自我功能的延伸。那么,借来的钱就可以及时增强自我功能,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当然是幸事一件。而对于被借的人来说,可以满足“利他”需求,佐证自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有时也是快事一件。

2.

欠下债,为得到认同

小额贷款的盛行,某种程度上是年轻人超前消费催化的。苹果4出来的时候真有很多大学生卖血买苹果,到后来就是各种校园贷,现在有花呗、借呗,月薪5千的年轻人愣是过出了2万的精致。

摄影师/川岛小鸟

香港汇丰银行有一组数据挺吓人的:中国90后的年轻人,人均负债比高达1850%多,每个90后年轻人平均负债12万元,数目已经达到了他们月收入的18.5倍。

把自己过成负一代的年轻人,精致生活的追求背后藏着他们寻求身份认同的需求,需要诸如朋友圈的点赞和好评,也常常用幻想替代了现实。

那些背负房贷、车贷和大量儿女教育经费的中年人,特别是事业正处于初创期的中年人,之所以欠债也是为了获得社会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扮演好各种不让亲密的人失望的好角色。

3.

不想还,期待被记住

朋友问我,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有钱还债,就是不还,找他要,他还觉得你小心眼、烦。我说,你好像因为“他找你借钱却在你面前表现得高高在上”感到很生气,是吗?朋友说有一点,但还有一点很不爽是:“难道我要钱是错的吗?”。

自尊感比较低的人找人借钱,身段会低一点,自觉低人一等,甚至有些受伤。而当扛过难关,翻了身、转了运,他们会觉得自己瞬间高人一等了,还钱意味着再次咀嚼伤痛,得等别人来要,因为对方要的时候可以“高高在上”的批评Ta“小气”了。

想要让人对自己印象深刻最好的方法不是恩惠,而是欠债。

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你”,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欠债者。背负父母恩情的孩子,在无力还债的时候,尽管他会觉得自己是个拖累,但也确实记牢了父母的“恩情”(成大后可能会因此记恨父母)。

4.

还不起,渴望被照顾

到了还债的时候还不起,原本就弱小的自我功能,就渴望得到照顾,希望对方再宽裕一段时间。

我接待的年轻来访者中,好几例都希望咨询费用减半,因为自己已经负债累累,甚至都不愿意清点自己到底欠了多少钱。追根溯源之后,我就发现,他们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都没有达到很好的照顾,而不断透支为自己“投资”超前消费,想解救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反而越来越糟糕,宿命般的强迫性重复就出现了。

那些愿意借给别人钱的人,多半也是愿意照顾人的人,特别是那些自己原本也没有多少钱,或者不愿意借出去却还是要借出去的人。有时,他们想要照顾的,不仅仅是借钱的人,更是以前窘迫的自己。

5.

还清债,是一种成长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如果是私人借钱,就算钱还完了,“债”也不一定清了。

另外,中国人常常把麻烦他人为自己解除困难比做“人情债”,这源于我们常常把“事”和“情”连起来,而且人情债有一个特殊属性,即因无法估量而无法还清。

曾老师说:“当钱归钱、事归事,两者之间有更清楚的分界线的时候,人生也会变得简单清爽一些”,我想补一句:“如果情也不纠缠钱和事之中,我们会更有心享受这简单清爽。”

因此,我们都愿意借银行的钱、借支付宝的钱,这样还了钱也不会觉得还欠着情。

摄影师 / Zed Nelson

需要钱来增强自我功能,获得物质和精神的资助的时候,我们克服和调节了彼时内心和现实的冲突,自我功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当更加强大的自我功能展示出来的时候,就一定会赚到更多的钱,因此我们设定还债日期,而这个日期就正好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时光。

你还在为“负债”苦苦挣扎吗?

没钱还不起,是渴望被他人照顾;有钱不想还,是为了不再体验伤痛

有人愿意借钱给你是幸运,那借的不仅仅是钱,还是一份照料之情。

从欠债、到还债、从清零、到正数,将钱和情还清楚,是人格成长的一个过程。

作者:吴辉  心理咨询师,讲述咨询室内外的故事,分享遇见真我的心路历程,愿与君同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