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和古筝

 liangdatushu 2019-08-28

20世纪50年代初,浙江省博物馆征集了20余张古琴,其主体为九嶷琴派创始人杨宗稷的藏品,包括由他收藏、监制和修复的,大都见于其琴学名著《琴学丛书》著录。

1931年杨宗稷去世后,这批琴转到北峙塔主人徐桴手中,1953年被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

杨宗稷(1865—1933)

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

清末民初著名琴学大家。杨宗稷藏琴非常丰富,其中多有自己题刻的琴铭。他从1911年到1931年陆续编撰、完成了《琴学丛书》,共四十三卷,约七十万言。

三生三世的故事只是云端上的一个传说,

大幂幂所弹的古琴却历经千年一直传承至今。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古琴的前世今生,

难道你不想听一听来自盛唐的琴韵悠扬?

古琴知识小问答

问:

古琴和古筝有什么区别

古琴在周朝就已经流行,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

古琴琴身以独木斫成,琴面有7根弦,故称“七弦琴”;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由5弦发展为现代的21弦。

古琴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而古筝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称“减字谱”;而古筝古时多用 “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来一张减字谱给大家欣赏

问:

古琴长得都一样吗

古琴中最常见有的仲尼、落霞、连珠、伏羲、神农、伶官等形式,还有一些变异的琴型,其区别只是在项、腰两处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

例如:仲尼式为孔子创制,在项腰处各呈方折凹入;落霞式的两侧有对称的波状曲线;连珠式为隋逸士李疑所制,造型精巧……

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中记载,古琴款式有38种之多。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古琴从唐到近代共有30余件,其中有5件为《琴学丛书》记载的唐代古琴珍品。

问:

听说每一把古琴都有名字

就像人一样,每张古琴一般都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古琴和其他乐器的一个区别。琴名就镌刻在琴上。斫琴者和收藏者还会在琴身上镌刻铭文、闲文印、藏印和跋语。琴腹内还题有制作者的名字和年代。

古琴的名字如“鸣凤”、“来凰”、“韵雪”、“滟滪仙舟”,听上去真是风雅有趣得很。小编想起自己的名字不禁默默垂泪,人不如琴啊。

问:

古琴到底有多贵

“藏琴成金”正成为近年艺术品市场的大趋势。唐宋时期的古琴数量极为有限,因此此类古琴在众多拍卖品中分外惹眼,频频创下“天价”。

2009年11月 明代“月露知音”琴拍出2184万元;

2010年11月 明代晚期的孔府“御书堂”乾隆御用无底蕉叶古琴以5800万元的天价拍出;

2010年12月5日,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古琴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的纪录。

浙里的传世名琴

唐 “彩凤鸣岐” 七弦琴

此琴乃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朱漆,落霞式,背面刻有 “彩凤鸣歧”四字。此琴款题:“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

传世古琴,以唐琴最为珍贵,唐琴之中,以雷公琴为最。雷公琴指的就是由西蜀雷氏制作的古琴,如今声音绝佳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九嶷山人杨宗稷当以重价购得,并作长歌纪念,刻于龙池两旁。

《琴学丛书》还记载此琴曾经“一二弦如洪钟,六七弦如金磬,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2006年,当代琴家在浙江省博物馆抚琴聆听后也连连感叹“此琴有钟磐金石之声,在唐琴中属上乘”,可与故宫著名的唐代雷琴“九霄环佩”相提并论。

晚唐至北宋 “来凰”七弦琴

仲尼式七弦琴,背刻“来凰”二字。琴背龙池上方右刻“雷霄制”三个楷字,左刻“赤城朱致远重修”七个楷字(朱致远是元代著名的古琴家),凤沼内右刻两行楷字“清同治十二年岳阳李绥复修”。

轸池下方题道:“有凰求偶兮,翱翔三年,良才邂逅兮,九德兼全,凰兮凰兮,天假之缘。”

杨宗稷考证,雷霄及朱致远款不是伪款,认为此琴与得之于二十四琴斋的“鸣凤”可相媲美,所以借乐府琴曲《凤求凰》来命名此琴,表达了一代宗师对此琴的无限倾慕。

伶官式,黑色略带褐色。音质中等偏上,余韵较长,高音区和中音区衔接较好。轸池下草书“谷应”二字,圆池上大草三行:“人迢迢乎,境寥寥乎,有声之遥遥乎,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据《琴学丛书》记载:“此琴徽间音如羯鼓,可谓清脆极矣,三弦雄隽无比,则苍松不足以概之,惟九德奇字相近,当知俗传究不如古法也。”

此琴的项和腰部是内收的部位,是侧面出现厚度的所在。唐琴为了使琴面边侧的厚度协调,不使人感到蠢笨,用这种方法以减薄两处的厚度,达到造型上轻巧优美的效果,这是唐代斫琴家卓越的艺术创造,是唐琴独具的特点,也是唐琴的时代风格。

古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古典绵长的音韵之美,更在于数千年来其形制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一张琴板,七根琴弦,已经传承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