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吃海记》

 餐意院 2019-08-28

  来厦门吃海        开会得一书,晚上独自一人晚餐,便把它拿来配饭了。书讲的是厦门的海鲜,作者是自小在海边长大的讨海囝,道起厦门的各种海味和“正港”烹调做法,真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生动的文笔,细致地描绘出一盘盘的海鲜美味,勾人味蕾。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止步于老厦门人的讲古话仙,对文中的各种鱼虾贝藻的性状、习性都给予近乎科学的描述,引用的本地习俗和典故也经过多方面详实的考据,可谓严谨。来厦门吃海

来厦门吃海
       书中字里行间不时蹦出一两个闽南语的说词,倍感亲切,才看几页,已勾起对儿时海鲜的种种回忆。肉沾“阿祖”(曾祖母)酿的豆汁配稠粥是记忆里的儿时美味。蟳是不加水不加油“煎”出来的,大人把去了绑绳的青蟳放锅里,盖上盖,“煎”上一会儿,待蟳自身渗出的水干了,壳变红了,也就好了。小孩儿们一人一只蟳,一个桃花小瓷碟,剥了肉放碟里,吃的时候夹起一小块,蘸下酱色清透的豆汁,配略为黏稠的白粥,白粥的淡爽,最能衬出肉的清甜,现在回味起来仍觉口颊留香。剥蟳是细致活儿,小女孩最拿手,能把蟳肉剔得干干净净,至今仍引以为豪。

《厦门吃海记》— <wbr><wbr>一本书,勾起一串回忆
     用来配粥的,还有加了花生米的油爆小鱼干,是平常的小菜。

      小时候,住在隔壁的伯父还经常天不亮就出门,到哪里的水田里摸回一些毛蟹(记得小学时还有填过家庭成份,我们家是小商,虽然家里已没人经商了,伯父也没有田,他去哪里摸的毛蟹,一直是个谜),也是我们全家的享受。以前的大家庭,日子并不富裕,但似乎不缺海鲜,相比起来,家在山区的LG小时候就没有这个口福,他的儿时美味,是油煎“冰霜”过的带鱼,所以至今仍偏爱煎带鱼
。说起厦门人叫“白鱼”的带鱼,听过最豪爽的吃法,是下过乡的同事时常提起的,当年的他下乡到渔村,跟着渔民出海,钓了带鱼直接在船上水煮,也不加盐,就着米饭或干脆直接当饭吃。同事忆起往事还心驰神往,我们听了,只能想象和咽口水。
     
     厦门靠海吃海,食材新鲜,形成了以简单烹饪为主的海鲜料理方式。白煮、清蒸,干煎,煮豆油水,都尽量地保留和突出海产自有的天然原味。然而,除了大众的煮法,想必各家还有一两样自家的做法,就如阿祖对血蚶有独门吃法,不同于一般的开水烫吃。寒冷的冬日,阿祖会搬出炭火暖炉,慢悠悠地把血蚶一个个用铁丝缠上一圈,不让开口,再放暖炉上烘了吃。那烘熟的血蚶必是大补之物,小孩子是不能吃的,阿祖活到100岁,跟每年冬天吃血蚶注入元气有关吧。
     
     还记得的另一样美味是煎黄翅鱼煮面线。黄翅鱼一定要煎过,才能逼出汤汁的香甜,加了黄翅鱼的面线汤上飘着些许油花,味道格外鲜美。小黄翅鱼肉质细嫩、面线也易于消化,是小孩子爱吃的营养点心。

      海鲜不一定来自海,小时候家后门靠着一条清澈的溪流,到沙滩上挖沙蜊子是童年的乐趣,沙蜊长在沙里,它要呼吸,就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个一个的洞。手沿着洞从外面插入沙里,再往洞的方向挖进去,托起沙子,就可以看到一颗沙蜊浮起来。洞越大,藏在沙里的沙蜊就越大,手也需挖得越深。沙蜊挖回来用爆了蒜的油炒,再加点酱油,也是配粥的好东西。沙蜊苦瓜汤是夏天降火的清汤,我们家却是用炒的多。沙蜊生长在清澈的溪流里,我们有时侯也会到浑浊的侧流摸蚌,因为害怕浑水里藏着吸血虫什么的,每次去都有点战战兢兢。

来厦门吃海

来厦门吃海 
       儿子小时候常在沙坡尾一带的小巷子里玩耍,有小学同学住在避风坞边,一次,那同学的爸爸用自家的小渔船带他们到海上兜了一圈,儿子回来好长时间都兴奋不已。然后,同学家又开了个地道的海鲜坊,用原始的渔民做法,将海鲜简单地水煮后冰起来,用的都是最新鲜的渔获。老食客来了要上两盘,点个啤酒,就在路沿的小桌上吃开了。儿子回家当成新鲜事讲述,后来还在网上看到他家海鲜坊的照片,外地人把这种厦港海味的原始吃法也当成了新鲜事。

《厦门吃海记》— <wbr><wbr>一本书,勾起一串回忆      厦大和海洋三所边上的演武大桥边,赶上潮水,会有龙海的渔民开着小船,载着渔获上岸摆路边卖。有小杂鱼,大小参差不齐的虾姑,混着几条海虾,最多的,还是装盆里,依然活着的八爪鱼,软软的须爪四处吸附蔓延,看着有些吓人,却是鲜活的。

《厦门吃海记》— <wbr><wbr>一本书,勾起一串回忆
《厦门吃海记》— <wbr><wbr>一本书,勾起一串回忆
《厦门吃海记》— <wbr><wbr>一本书,勾起一串回忆
八市的鱼鲜海味。
   
 
      瞧这边看着书,又走神到哪儿了,这书,对厦门人来说,该是配着回忆看的,可以细细品,慢慢回味;对外地人来说,可以一窥正宗老厦门的海鲜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