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

 五彩翡翠999 2019-08-28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
图一

古陶瓷器物中的圈足有一种“双圈底足”,笔者收藏这枚清初白釉划花标本,就是这种“双圈底足”。底足无釉比较宽,达到1.4厘米。端面挖了一道沟槽,形成两个圈足,外圈足高于内圈足,圈足外墙着地,里墙悬空。内足墙直,外墙足向内收成斜坡状(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白釉中泛青,聚釉处更明显,胎白细腻。挖足过肩,底釉与体釉相同。底足外壁粘有少量细砂,内、外壁和底面都有缩釉点,这是一件康熙早期民窑白釉划花盘(或洗)残件。

这种底足工艺的起因未查到相关资料,史料记载晚明时期已出现。清顺治时期得以发展,江西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清顺治青花麒麟盘”使用了“双圈底足”(图五、图六)。康熙早期已大量流行,用在盘、折沿洗、印泥盒、水丞、花觚、笔筒等器物。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时期古陶瓷中可以看到使用的情况,民窑同样大量使用了“双圈底足”工艺(图八至图十六)。康熙中期以后,“双圈底足”基本不再使用。这种圈足的使用时期,是我们判断清初古陶瓷参考之一。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二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三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四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五 清康熙青花麒麟盘    江西景德镇陶瓷馆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六底图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七清康熙青花加紫人物纹折沿盘  故宫博物院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八底图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九清康熙釉里红鹭鸶纹荷花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十底图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十一清康熙青花婴戏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十二底图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十三 清康熙青花兽面耳尊  故宫博物院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十四底图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十五 请康熙青花花鸟觚  故宫博物院

读瓷笔记(一):清初古陶瓷的“双圈底足”图十六底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