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小陈茶事 2020-03-20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而今,用盖碗泡茶,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

最开始,人们是直接短期盖碗喝茶。最经典画面,非黛玉妹妹刚进荣国府时的喝茶片段。

纤纤细手,托起盖碗,揭盖,轻啜一口茶,整个画面唯美,娴静。

而到了民国以后,盖碗直接喝茶的功能基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泡茶分茶的功能却开始慢慢显现。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茶人实践,盖碗不负众望,在繁复的茶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流砥柱。

它与紫砂壶一样,成了许多茶友茶案上,必不可少的一员。

比起茶壶,盖碗的好处是更加容易清洗,碗口大,利于散热,成为人们热衷的泡茶工具。

并且盖碗泡茶,它还能让茶客感受到更为妥帖、细腻的风味变化。

茶香、茶味在杯盖中流转,能让人喝茶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

盖碗,成了冲泡的第一选择。尤其是泡白茶这类有着突出香气的茶类时,盖碗成了最佳拍档。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2》

为什么要用盖碗泡白茶?

我们总能找出一个理由,让我们死心塌地地,钟爱盖碗泡白茶。

随便罗列一二。

盖碗泡白茶,方便闻香。白毫银针的毫香,白牡丹的花香,寿眉的草药香,老茶的药香,老寿眉饼的枣香,在盖碗演绎下,一一得以展示。

盖碗泡白茶,可仔细品味。盖碗泡茶还有一大好处,茶汤的滋味,能够被细腻的感受到。第一冲的清爽风味,第二冲的甘醇,第三冲的醇厚,第四冲的清甜,第五冲的淡雅……每一冲,都带有白茶的个人魅力,不重复。

盖碗泡白茶,轻松观汤色。一盏盖碗,能够成就白茶的美名。牙白细瓷的盖碗,是最好的底色,能够衬托出白茶的汤色与叶底的变化,让我们肉眼可见白茶从干瘪变得圆润、饱满。

对比茶壶,盖碗泡茶,显得更加直白。

当然,多数人偏爱盖碗冲泡,还看中了它的出水快捷性。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盖碗冲泡白茶,出水控制,极为简单。不过是盖碗开口大小的问题,开口大,出汤速度快,大部分茶汤,在1-2秒内,可大量倾倒到公道杯中,似瀑布状,轻松完成。

如果想要喝到浓醇的风味,将盖碗开口调小,出水速度慢一些,茶与水充分接触、交融,茶汤的味道,也就浓了。

若是要加上另一个好处,那就是盖碗的性价比高。

高白泥、高白釉,考究些的景德镇手工盖碗,价格只是紫砂壶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若是对盖碗没讲究,素白没有任何花纹的盖碗,更是属于茶器界的“白菜价”。

盖碗泡茶,不似紫砂壶那般,拥有诸多局限性,讲究一壶事一茶。

盖碗,只要清洗干净,就能轻松泡遍所有茶类。上一泡,您泡的是寿眉,将盖碗清洗干净后,下一冲还能泡白牡丹,还不必担心会串味。

由此可见,盖碗泡茶,亲民实惠,还拥有种种好处。

不用盖碗泡茶,实在是一种遗憾。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3》

我明明用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

关于盖碗泡白茶,有许多细节要说。

在村姑陈的文章介绍中,用盖碗泡白茶,分分钟能够得到阳春白雪的茶汤,各类清芬的香气,馥郁的花香,柔和甘醇的茶汤,都能够得到最好的诠释。

然而,到了茶友手中,画风一转。

原本阳春白雪,温润和煦的白茶,却面露獠牙,穷凶极恶,茶汤那叫一个苦涩。

喝完这样浓烈的茶汤,都想龇牙咧嘴。

茶友不解:“我都用盖碗泡茶了,为什么茶汤还是不好喝?”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问题,就出在盖碗上。

看过许多茶友发来的盖碗泡茶视频,将发现的问题,做一个汇总,可发现盖碗泡茶不好喝的背后真相。

1.盖碗太大

2.盖碗太厚

3.盖碗材质不对

这三个细节,是白茶品质一落千丈的原因。

盖碗的选择都错了,还如何确保茶好喝?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4》

盖碗太大,茶水比例易失衡

泡茶的盖碗,大小是有讲究的,并非随便拿到一盏盖碗,就能承担冲泡的角色。

要将白茶泡出鲜香醇爽的风味,茶水比例要特别注意。

泡白茶,最标准的茶水比例是:110毫升白瓷盖碗,搭配5克白茶。如果盖碗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要等比例换算投茶量,以确保茶水的浓淡适中。

之前有位老大哥,刚开始喝白茶,不懂白茶是要用盖碗冲泡,总觉得茶叶泡的不好喝。

等村姑陈告诉他要用盖碗泡茶时,却忽视了盖碗的大小,随便上茶城买了一套。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物件倒挺齐全,盖碗、茶海、品茗杯、茶滤,一应俱全。

然而,唯一的败笔就是——盖碗太大了。

这个盖碗的大小,居然有150毫升,足足比村姑陈提倡所用的盖碗,多出了40毫升的容量。

但是,茶友泡茶,仍旧是投茶5克,注水量到碗口下方。分明是水多,茶少的情况,这也难怪,茶友说自己泡出来的茶,不够香,味道也淡了点。

茶水比例都失衡了,怎么能好喝?

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投茶量,等比例换算后,投茶量要调整到6.8克左右,这样才能让茶喝起来不至于太淡。

如果觉得每次换算很麻烦,还用标准盖碗冲泡,方便控制投茶量。一次5克,不必大费周章。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5》

盖碗太厚,易烫手,导致出汤慢

“盖碗泡茶,太烫手了!”

这是许多初入门茶友,第一次接触盖碗时,发出的感慨。

有此困顿,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还没有掌握盖碗的正确使用方式,五指无处安放,只好双手并用,最后还是让纤纤细手,烫成了红猪手。

二是选择的盖碗,本身就容易烫手,任凭你的冲泡手法再怎么高超,也难逃被烫伤的噩运。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其实,盖碗烫手,也会让茶变得不好喝。

烫手,就意味着在出汤的时候,你要将盖碗放下,重新调整出汤方式。要是再烫手,就会想着等到盖碗变冷了以后,再端起盖碗出水。

如此一来,不就延误了出水时间吗?

茶汤变得浓,苦,涩,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所以,要想顺利用盖碗泡茶,就要选择对的盖碗,不烫手是关键。

尤其不能选择厚实的盖碗。

厚重的盖碗,散热慢,热量全部都聚集在碗壁上,这时候盖碗就像是烫手山芋,碰也不想碰。

盖碗,应该买胎壁薄的,这样散热的速度快一点,才不容易烫手。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6》

盖碗材质不对,茶味被吸收

冲泡的盖碗,还有材质的要求。

最理想的材质,当然是白瓷。高白泥质地,表面覆盖着一层高白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后,成型。同时,因为这层釉的存在,才有了盖碗不吸收香气,不掠夺滋味的特色。

这才是选择盖碗泡茶的精髓。

那么,换作其他材质的盖碗,泡茶还会有一样的效果吗?

未必。

现在的盖碗材质,可谓琳琅满目。

建盏、紫砂、玻璃、柴烧……可谓应有尽有。

然而,这些材质,未必是上上选。

如紫砂与柴烧,就不适合冲泡白茶,它们都有吸收香气的特点。粗大的毛孔,具有天然的吸附性。颇有来者不拒的意思,茶香、茶味经过吸收,自然不再纯粹,消耗过后,还如何指望茶还好喝?

挑选盖碗,不能不管不顾,认为只要是盖碗,都适合泡白茶,这是一大误区。

明明用了盖碗泡白茶,为什么还是不好喝?其实,缺了这五步技巧

《7》

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茶与盖碗,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彼此心意相通。

也正是如此,用盖碗泡过后,茶才有了“色清”、“味甘”、“香”等特点。

换了其他茶器,倒未必可以感受到这些特色。

只是我们在选择盖碗时,也要讲究些,而不是随手抓了一盏盖碗,随意泡了,便了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喝茶,先从选对盖碗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