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计谋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关于计谋,《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计谋多者胜过计谋少的,不施用计谋者只有坐等失败了。 在计谋的运用方面,鬼谷子到底都提出了哪些有效的具体方法呢? 原文:摩而恐之。高面动之。微而正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注译:要揣摩透他的心意,然后警告他,让他产生戒惧心理,要用立意高远的议论,使他内心产生震动,要微妙地引用先例和相应的事实来证明你的论断;如果还不能奏效,就由外在的表象推测出他的内心想法,然后应和之,然后壅塞他的视听,隔绝他的信息,打乱他的思维,迷惑他的理智,进而完全控制他。这就叫作计谋。 在这里,鬼谷子总结出了六种常用的计谋,灵活运用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1、摩而恐之——警告通过揣摩对方的内心,抓住对方的弱点,然后施用警告的办法,从而使其心生胆怯而乖乖就范。在军事上,这一招几乎是屡试不爽。 运用警告的方法能营造一种强大的心理威势,从精神上战胜对方。在商业领域,警告这个办法也常被运用,它充分利用了消费者“担心”的这种心理,促使他们做出看似并不理性的消费决定。 在保健品行业,这类的案例很常见,比如“你的血黏稠度太高了,继续下去可能会中风瘫痪!”老年人谁不怕痪?经过这么一吓,就六神无主,于是情不自禁购买对方产品了。 在教育行业,也会看到、听到类似的说法。像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营销方式常见的思路为:研究产品一挖掘问题一让消费者担心一激发消费者行动一产品火爆畅销。 可见,鬼谷子在几千年前所总结出的警告至今仍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人性的弱点不变,鬼谷子的谋略计策就永远不会落伍和过时。 2、高而动之——唱高调高,即立意高远的言论,也可称之为“唱高调”,但不是那种空洞的“唱高调” 而是充满高尚品德和真挚情谊,这样的言论能够触动对方的心弦,震动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接纳和追随自己。这是一种俘获人心的好办法。 3、微而正之——例证“正”通“证”,微妙运用事例、典故或名人权威的言辞可以更好地证明你的观点,让你的言论更具说服力。人是经验动物,即使你有惊天奇谈,同样是空口无凭,需要举个例子、依托名人效应,才能打动人心。 这种做法看似平淡无奇,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亚于任何谋略权术。 我们知道,曹操的儿子个个优秀,曹丕和曹植就是其中代表。一时之间,曹操陷入选择困难,不知立谁为自已未来的接班人。一天,他特意征求贾诩的意见,问:“我想立世子,曹植与曹丕都很优秀,真叫人难以取舍。来,帮参考下!” 贾诩心思缜密,一眼看穿曹操心思。但他很长时间沉默无语。曹操看到这样,心里烦了便说:“唉,我问你呢!怎么不说话呀?”贾诩仿佛大梦方醒道对不起主公,刚オ正在想事情,所以走神了。” 曹操强忍怒火问道:“想什么呢?”贾诩回答:“我正在想袁绍父子、刘表父子的事情。”一语点醒梦中人,曹操全懂了。为什么?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不按长幼顺序立世子,导致骨肉相残。于是,曹操决定按序立曹丕为世子。 贾诩不愧是鬼谷子“例证”运用的高手,他微妙地举例子证明了立世子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立,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即使曹操以后要迁怒于人,也抓不到任何把柄。千言万语,不如举例证明一两句。 我们做项目策划也是这样,在之前如果没有同类项目取得成功的先例,投资人一般都不会冒险投资。所以,真正聪明的谋划人,喜欢在策划中列举同类成功案例及相关数据来论证项目之可行,从而说服投资人果断投资。 4、符而应之一一读心符,即验证之义,指一个人表现在外面的各种信息与内在符合一致,诸如表情、眼神、穿戴、坐姿、举止等,背后往往隐藏着内心丰富的想法;应,是应和、顺应之义。 鬼谷子在这里告诉我们,要善于描摩对方呈现出来的外部信息,以此推测和读懂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巧妙应和与周旋。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为了赢得他,先摸清对方的心意,然后附和他,肯定他,最后取得对方的好感。 5、拥而塞之一一壅塞”拥”通“壅”,壅塞即堵塞之义。当一个人很难对付,而且没有别的更好的计谋可想时,可以壅塞他的消息来源以及与外界的联系,让他成为一座孤岛,从而削弱其力量,让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美国最擅长运用此计,经常对别国采取战略封锁。所谓战略封锁,就是以军事为威慑,从经济、政治上切断对方与外界的联系,甚至在科技上运用电子干扰、雷达干扰、光电干扰等手段推毁对方的通信系统,这样一来就达到孤立敌国的目的,从而控制和击败对方,让对方听命于己。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切断伊拉克的一切外联通道,政治上禁绝其联盟外交,经济上断绝贸易往来,冻结金融资产,伊拉克因此成为一座“孤岛”,并迅速溃败。 在商业领域,对某些合作企业,我们可以适当施行壅塞计,在合同文本上加以垄断和约束,有效切断对方与别家合作的通道,让对方专注认真地跟我们独家合作,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逐步扩大。 6、乱而惑之——惑乱如果对方防备严密、无机可乘怎么办? 鬼谷子告诉我们,可以运用“惑乱计”混乱对方的思维、迷惑对方的理智。关于“惑乱计”,《孙子兵法》中说得明白:“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通过这段话可知,在人生战场上,我们不能太老实,在某些特殊时刻要学会运用包括“惑乱计”在内的些诡道才能“乱而取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