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陋室铭》是被“气”出来的,转换成口语,应该这么说

 江山携手 2019-08-28

刘禹锡是唐朝初期时著名的文学家,进士及第后,官任监察御史。后支持参与当时的“永贞革新”政治事件,因革新失败,被贬离京师,外放降为朗州司马近10年。受这一事件牵连的有众多知名文学家,如柳宗元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后随奉召回京,又因为一首诗贬为连州刺史五年,之后又调任和州刺史。《陋室铭》的故事就从安徽和州开始说起……

刘禹锡塑像·网络供图话说刘禹锡一路贬谪近20余年,到了和州任上,不受上司待见,本该住在衙署的他,但住所却被三次转迁,远离了城郭。至此他的住所只剩下一桌、一椅、一床的小屋。毕竟文人爱山水,这处住所依山傍水也算乐得清静,便就在门楣上书写“陋室”二字。

修缮后的陋室遗址夜深后,站立在房门前,想到自己这一生接连遭到贬谪,本欲“济世安民”,却现在到了这小小的州县,还被上司挤兑,只落得这一间“陋室”,也着实可悲。但转念一想,君子文人当安贫乐道,切不可让这蝇营狗苟的世间事繁身,转回屋去,提笔便写下了一篇《陋室铭》,以示抒发郁结的忧愤,和自我的志行高洁。

《陋室铭》全文刘禹锡一边写着,一边这样想着:世上的山,不管高低大小,基本是僧道占尽,可有些山就很出名,有些山就无人所知;为何会是这样呢?怪就怪这山上没有民间传说中有没有住着神仙。至于那水深水浅,是不是清澈灵秀,也不过就是有没有龙行于渊的而已。我住的这件房屋虽然如此简陋,但只要我坚持品德操守,陋与不陋都没有什么关系。

依山傍水·文章配图或许这间陋室太久没人住了,那藓苔已经爬上石阶,看时一片碧绿;还有房门外的青草,出门眼前全都是。回头我那些文人朋友们要知道我住在这里,一定会跑来探访我的,就可以在一起“论评”学问了。我的学识和品行大家都知道,相信那些不学无术、焚琴煮鹤、沽名钓誉之徒是不敢来我这里的。即使没有朋友来探访,我也可以翻看经书、偶尔向拨弄一下收藏的古琴,这样清宁的环境,即没有世俗的繁杂乐音打扰,也没有那些公文要批奏了,想想还是蛮好的。

隆中对·影视图片我既然住到了这间陋室,谁都不许这就是简陋的屋子。想当年隆中卧龙岗上三间草庐,文韬武略皆在心,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还有那西汉的辞赋大家杨雄杨子云,在四川时住的也是简陋的屋子,这二人都成为了名噪千古的人物。再说,先圣孔子也曾经说过“只要一个人秉持君子的德操,那么他所居的地方,就没有什么简陋的”。

刘禹锡墓·网络供图随想随写,一章脍炙人口的名篇《陋室铭》就出来了,按照这个逻辑下去,我想刘禹锡写完后,心里应该还会这样想“反正就这样了,君上还会记得我的,京师我也一定会回来的!”。两年后刘禹锡调任洛阳东都尚书,又历任苏州、汝州刺史和集贤殿学士,加礼部尚书衔,世有称刘尚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