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经发送了两篇,这是最后一篇啦,包括了第四种到第六种的文言文词类活用 四、【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这个动词的词类和意义,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这一用法叫动词话用作名词。 例如: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用尽了他们土地上出产的东西,拿去了他们家里收入的财物。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同上) 一一回到家就可以香甜地吃自已地里出产的东西。 ③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怕他们有伏兵。 成语: 得不偿失 百废俱兴 救死扶伤 道不拾遗 救亡图存 视死如归 绝处逢生 鉴往知来 五、【动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发出动词的动作。 简言之,就是“主语使宾语动”。 翻译的时候可以这样:主语-使(让)-宾语-发出-宾语前的动词的动作。 例如: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朝:使……朝拜)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使……相斗)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生:使……活)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成语: 降龙伏虎 翻天覆地 惊天动地 倾国倾城 斗鸡走狗 屈身辱志 亡国灭种 六、【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宾语施行某动作。 即:主语为宾语(而产生这个动作) 举例: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为国而死)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为自己诗作序) 成语: 捐躯殉国 啼饥号寒 七、【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长:长处;短:短处) 与苍梧太中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旧:旧交)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赤壁之战》) (轻锐:轻装的精锐的部队) 八、【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是形容词,这里作“跟……交好”解,用作动词) 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翻译的顺序是 “主语+使(让)宾语+[形容词]” 例句: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昂)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使……痛苦)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削弱) 成语: 打草惊蛇 丧权辱国 平易近人 赏心悦目 息事宁人 大快人心 丰衣足食 一鸣惊人 治国安民 正本清源 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 可按“主语+认为宾语+形容词”的顺序翻译。 例如: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耻:不以……为耻)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则耻师焉。——(《师说》) (以从师学习为可耻) 成语: 乐于助人 不远千里 甘之如饴 |
|
来自: 当以读书通世事 > 《070-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