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岁的孩子认识很多字,家长却说没有特意教,这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29

我家孩子3岁4个月,从3岁开始有意识的引导他认字,现在中文识字大概500个左右。

识字多少是一个结论,是整个教育环境里许多原因作用的结果。孩子教育主要是先天个性(天分)+后天的培养(模仿),每个孩子先天都不一样,大家可以在后天的教育方式上选择适合孩子的部分。

给孩子主动认字的内在动力

  1. 在孩子喜欢的活动里加上识字环节:这个方式很直观就不多做解释了,我们的例子给大家参考,我家孩子非常喜欢大人给他讲故事书,三岁之后我们就要求他自己认识书背上的书名,认对书名才讲给他听,这个效果非常好,刚开始可以不要求100%对,这样太打击孩子了,这个方式还是鼓励为主。

  2. 孩子认字给予鼓励:这个方式很直观,针对生活上或者是路边场见到的字,孩子要是认出来了给他大大的鼓励,让他觉得他长大了很有成就感,给认字这件事一个情感上的正向循环。

  3. 明确认字的好处:鼓励是一回事,让孩子觉得有必要学习认字可以给他一个更长久有效的自学驱动力。举例来说,我家孩子很期待放假能够跟爸爸妈妈一块儿出去玩,但是万一走丢了很危险,告诉他要能够认识酒店的名字、机场、车站等字眼,就不怕迷路了。
  4. 找相关的字:我孩子1岁半认的第一个字是“火”,之后鼓励他在生活里面寻找“火”,这像一个游戏,孩子很喜欢玩,很自然的,他在电梯旁灭火器上学到了第二个字“灭”。

  5. 控制家长指读: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但小时候更注重看着故事书里面的图画,而不是文字。三岁之后,针对我们已经讲过超过N次的简单故事书,便不再给他指读,会要求他自己阅读。他自己阅读的时候,因为有之前的背景知识,可以把这些字跟内容串在一起。
  6. 用没有图片的黑白字卡:有图片的色卡会让孩子很依赖图片,没有图片的字卡要求孩子对每一个字的形状做一番理解跟记忆,我之前说宝宝认字大概500个左右,也就是大概认了三盒字卡每盒200张。
  7. 确保孩子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两三岁孩子的短期记忆力非常惊人,常小朋友两岁可以背很多很多的唐诗,但三岁之后就忘了一干二净。

人类大脑神经元是主导智力的,婴儿出生后,脑神经元细胞数量已经几乎接近成人细胞,脑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突触在3岁之前开始大量形成并逐渐结合(可以理解成两细胞产生连接),突触越多则神经网络越发达,粗浅地理解就是大脑功能越强(智力也就越高)。突触是用进废退的,没用到的突触会快速退化,反之,常用的会进一步强化。

为了不让我们辛辛苦苦认得字被大脑给删除了,务必要让孩子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能够“使用”。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在上一周认得字卡里面随便选三张,然后就这三个字跟爸爸妈妈做一个讲故事的游戏,既能够亲子互动也能学习应用,随便加强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孩子在这个环节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给了他内在的动力。

给孩子利于学习的外在环境

  1. 全家要有共识

    我刚开始让孩子认字的时候爷爷奶奶其实并不认同,觉得孩子太小,我在教孩子认字的同时爷爷奶奶会在边上泼冷水说这个不重要太小了,不需要学。他们的反对言论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在开始让孩子认字的同时的时候,必须能够得到全家一致的共识才会比较有效。

  2. 仪式感

    对大部分人来说,学习都是比较无聊,甚至有点痛苦,认字是违背小孩爱玩天性的,所以建议把这个认知的环节加到他的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平时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晚饭前认字,每天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数量。养成习惯之后就进入轨道啦,不要忘了我们的大脑最喜欢习惯的。

  3. 家人配合

    宝宝在学习认识的时候,如果你们家中有人再比如说玩iPad看电视啊,会很大程度影响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孩子认字时,其他人在那个时间段里也做这个比较安静的阅读相关的事情。

  4. 反复练习

    要求家人了解孩子认字的进度,在生活周遭遇到他认识的字就让他再认一遍。比如说,我孩子很喜欢去超市买面包,那每次去超市的时候都提醒他超市两个字,然后在面包柜前面的标牌上,让他认面包的品名,他对这些字熟悉的就很快,还可以顺便练习一下数字:)。

以上提供的方式大家可以尝试看看,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可勉强。最后还是提醒一句,家庭环境的和乐、家人情绪的稳定才能给孩子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如果家里气氛不好关系紧张,孩子也会跟着大人莫名的焦虑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在学习跟探索上面。@头条学院 @头条育儿园 @头条育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