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药应用的案例四

 毛毛虫197266 2019-08-29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第四个案例,先兆流产案。
初诊:2011年1211日。某女,30岁。妊娠两月余,40天时发现微量红色,昨天出血量渐多。询今年2月份怀孕,服中药20余剂,不能止血,最终发现胎死而引流。平素纳小,口淡,晨起口干。大便正常,近来偏燥,13天一行,小便稍频。眠艰,身倦。平素月经期正常,行57天,量可,色正,带偏多。形瘦,面色暗黄如烟熏,咽燥,唇红干燥。喜食凉物。脉右手小弦软,左小弦紧,脉率96,舌淡苔薄白。
处方:柴胡5克,炙甘草5克,白术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3克,荆芥穗(炒黑)15克。水煎服,3剂。
二诊:2011年1214日。出血减少,眠较前好转,纳进。脉两手小弦数,脉率84次/分,左小于右,舌淡苔薄白。
处方:柴胡5克,炙甘草5克,白术10克,羌活2克,独活2克,防风3克,黄芪15克,荆芥穗(炒黑)15克,炮姜(炒黑)10克。水煎服,3剂。


三诊:2011年1219日。上方服后当晚血止。脉两手小弦数,脉率90次/分,舌红苔薄白。处方:上方减去炮姜、荆芥穗。
四诊:2011年1223日。脉两手小弦数,脉率90次/分,舌红苔薄白腻。唇红,唇周潮红,询有穿衣过厚习惯且环境温度过高,嘱停服中药,减衣服,常吃黄豆、红豆、绿豆稀粥。
宏姐说,这个案例比较奇特,是用风药配合补脾胃的药来止血,平常人们见到出血都拼命回避风药,其实当我们想明白出血根源在哪里,就不会那么畏惧风药了。第一诊,孙老师决定用上风药,是因为病人血分有风热,所以出血还难以止住,方药中只是把气机往上提,再把风邪从血分透出体外。结果第二诊的时候,出血立即减少,我们发现这里用炒荆芥穗15克非常重要,荆芥穗能入血分,炒黑止血能把血分的风邪疏散开来。第二诊的时候,孙老师加了黄芪这味药,不要想到加黄芪就是病人气虚,这里加黄芪有更深刻的意义,是针对邪陷中下焦,用黄芪来把邪气从下面往中上焦托上来,然后再用风药在上面把邪气提出去,所以后人以为玉屏风散只是简单的益卫固表,就不能得此方的精髓。玉屏风散不单固表,它还有一个从里面向外面托邪外出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