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法名家——张华东

 泊木沐 2019-08-29

张华东, 1964年11月生于安徽阜阳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考官、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阜阳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阜阳市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颍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政协阜阳市颍州区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书法报》社视频课导师。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外草书展、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获最高奖)、全国首届篆书展,特邀参加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在第二届北兰亭电视书法大赛评为获奖作品、中央电视数字书画频道“北京电视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书法》杂志第三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获奖提名、安徽省 “ 皖军百强 ”、安徽篆书二十家,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授予“安徽书法发展贡献奖”、出版有《张华东书法评鉴》、《张华东书法作品集》、《华东文论》等。

作品欣赏

张华东的文质

文/高 境

在颍州艺术家的队伍里,书法家我认知的,有。然,过从往来密切的,少。成份亦杂。老师、朋友、同学都有,身份和职业也各异。虽说艺术是相通的,但毕竟学术有专攻,所以就书法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一直是怀着尊重的心理,在观望着他们健康的发展成长。加之个人“十分冷淡存知己,一笔微茫度此生”的态度,故,连学习的劲头亦消极,唯有对他们艺术上所取得的骄绩赞赏。

张华东是那种无论放在任何人堆都显眼的人,其实就他的性格、外貌和行为等诸多而言,与此是不沾的。但他那一头曲折的秀发,加上眼神里,偶尔传递出的执着和坚定,以及通体散发出的书卷气,想不知他,委实不易。我与华东的初识是偶遇,实际上,久闻大名了。在友人介绍后,我立刻被他的曲发所吸引,还有他身上含着的文质。记得当时他身旁所配的女人(亦是前妻),还是我的同窗,初次相见,华东很认真和矜持的样子,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分别后我给友人说:张华东的心,很紧凑。为什么这么说,我也不知道。

善是人性的天敌,美是真诚的核心。华东的文质和家承,决定了他一生难以摆脱善根,即便他的心被砂轮打磨过。一个好的八级电工,都有故意用砂轮磨手的经历,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双掌起层厚茧,拒绝电流。华东没有当电工的心,但他的心,如今练得比经过砂轮打磨后还要坚硬。这实非出于自愿,来自于被前妻肇事的被迫。于是,他生活里风轻云淡的日子消失了,安静成为了奢侈,心,果然紧凑了起来。有段时日,甚至连自由都显促狭,听到电话铃声都紧张。

上梁山都是被逼出来的,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谈起那段往事,我至今对华东赞佩不已。尽管他是教师,心理具备抗击打能力。然能在众人围观恶语时,依旧镇定不惊用膳,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为救赎前妻,他把刚买的房子卖了,开始了游击和隐士生活。华东如今的居住处是在闹市中,我曾去过。在穿越弯曲蜿蜒的廊道后,还要推得几扇门进入,道路很漫长。最后,再打开一扇小铁门,如爬华山般登梯上去,寻曲折小径走,过亭榭,穿竹林,方才能登堂入室,嗅的墨香,始见雅致。这情景,使我联想到小兵张嘎电影里的画面。

切莫诉苦闷,寂寞便是福。在最为困顿和艰难的时候,华东得到了同道好友们的帮扶,此举不仅挽救了他接近冰点的心灵,和疑似崩溃的情感,同时送去了温暖和抚慰。

有成就的人,一般人生都会有困顿,这很正常。其实,人生的本质绝非享乐,而是磨难。这需要合宜的心态去应对。然而,合宜的态度是由心性的品质来决定的,有时看似消极的意识行为和举止,其实是在收集积累智慧的内容。经此铭心沧桑,华东更加成熟了。而智慧正是成熟的表现。此役过后,风轻了,云淡了,天空开始湛蓝。华东重新收拾起了自信,勤于事业,深研书艺,沉稳从容起来。与此同时,爱心亦大发。对一个历经磨难而仍存爱心的人而言,不竖大拇指是违心的。华东的爱心复苏了,说明了他在精神上的足够富有,能输的起。能输的起,就具备了赢的可能。现在无论从华东的心态或艺术传递出来的信息上看,最终他赢了。心态:从容,而且淡然。书法:传递出来的,体现正能量,丝毫没有颓废迹象和萎靡的印痕。

很长的时间,在阜城主干道的“阜阳日报”报社旁的宣传橱窗里,贴展着一幅华东很大的个人简历。我每天坐公交上班时,总要用眼神往那里专注专注,回来,又用眼神专注专注对面他胞弟张瀚东的简历。我为张氏兄弟二人高兴。利用橱窗集约式宣传艺术家,是阜城当时为申报“阜阳书法名城”的一项举措,作为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华东,既是参与者亦是组织者。近年来,数次经他策划、组织和举办规模影响很大的活动,都非常完满成功。这也说明华东在业界同道中的组织人脉和协调能力,还有对公益事业甘做阶梯的奉献精神。在书法名城申报的当初,当中国书协组团来考察指导时,主管领导不无忧虑着急之心,切问华东资料等方面准备情况。闻言,华东胸有成竹回答:没问题。在看过一套完整的资料后,领导大松了一口气,一颗悬心踏实下来,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汇报当天,当张华东把数十卷分门别类的档案拿出来后,果然,得到了考察组的好评肯定和赞许。书法名城申报成功后,华东受到了来自领导、同道和社会各界的表扬、表彰和称道。

在我所看到华东的文字里,个人认为,他的文字有着古典的味道,亦可寻传统儒士的心迹,他对文字的驾驭有着文人的所具基功。他的文字虽乏空灵,不活泼,然风格典雅,沉稳,其实这是走学院派之路,有着学术的味道。但他在写人的诸篇中,不说才气文韵,仅就感情而言,从字里行间里,我能读出他对主人公的真实情感,亦从中能看出其个人的生活脉迹。如在写其启蒙老师时,给我的感受,文字仿佛是从感情的管道里喷出来的,一刀一斧一个血印。如此,也就看出了他在学识上的沉淀积累和感恩的心灵,这与他出身书香世家的脉承亦有了接轨。同时,也为如今已是知名画家的胞弟张瀚东找到了注解,更对张华东身上所体现出的文质寻到了依据。试想,一个有着坎坷经历近乎传奇的人,一个有着善根的人,一个受儒教传统教化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对艺术执着的人,再加之从容稳重淡然,撇开学识不说,就灵魂而言,起码已经过了社会浮躁功名的过滤了吧。故,华东现身上透出的文质含有魏晋之风,亦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艺术是需要灵气和悟性的。锲而不舍必要,勤奋刻苦必要,气度韵意亦必要,不过在我看来,更为必须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和吸收,并把它们加以融会消化。这说来容易,真要形成就难了。有的人在求索书法的道路上,也刻苦了,也勤奋了,也钻研了,大小也有些影响知名了,可写了一辈子,就是没有自己的面目和特色。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应该给外行人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给同道精神上震撼和冲击,甚至会产生思想意识上浮想联翩的裂变。我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有限和浅显,但我想,书法对一位书法家而言,写出来的每一幅作品应该都是自己的脸面。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来自字外功的各种知识储备和积累,以及道德、性情、修养、品格等方面的集大成。而在今天,艺术被一些人,人为地制造成了吃饭的本钱,成为一种廉价的谋生手段。就像作家的专业是写作一样,为写作而作,为发表文章便不考虑一切。部分艺术工作者,稍稍略有头绪,技能略知皮毛,便迫不及待地去炫耀自己,甘当“王婆”去“卖瓜”了。这是艺术界现实的悲哀。

人的素质,决定了书法的艺术素质,张华东走的是传统的人文书法道径。李祖仁先生在评述华东书法时说:篆书和行草是他的擅长,并且两厢融合,点画苍茫。华东兄的书法偏重于质。体势开张媚态横出。金石气、书卷气、雄浑之气充溢其中,在其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一个人身上的理性与浪漫,姿逸与宁静。书法作品透出一种“学养”。有很多网友在看了张华东的书法作品中,给予了“运笔古拙,清雅奔放,刚强而不失尖利”,“笔法娴熟,其字文雅,轻松,没有过于追求,随意,自然”,“典雅精利,师承有序,笔法娴熟,于不经意处见精致,游刃有余,既有庙堂之气,又有书卷之风”的美言评述。而华东在书法上却有着自己个人的理悟。“古人有观担夫争道,两蛇相斗,荡舟击水而悟得书法之理。一日,去调研百年古树,此树为两种树交叉盘绕,虬枝盘错相生,其枯藤老干,犹如篆书之意,狂草之交错,故我由此产生对书法艺术之联想。”

这又让我想起了达摩的面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