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记忆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莆仙大地,古塔似乎成为了这片大地上屹立不倒的灵魂标志。多处古塔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曾作为航运指示塔的枫亭万寿塔,历八级地震而不倒的东岩山石塔,还有赤子孝心的龙华双塔。 龙华寺 在龙华镇有座佛家之意的山,烟花茫茫,景色丽人,名为宝幢山。宝幢即法幢,就是佛家中所用的经幡。相传,隋大业中期,有一得道高僧惟胜和尚,云游至龙华镇宝幢山下,在此结庐而居,精修佛法。一日空中二条巨龙各衔一朵白莲花,腾云驾雾,翩翩而下,献于惟胜座前,龙华地名即由此而来。也就有了龙华寺。不管传说真实与否,都使得这座千年古刹的佛家意味变得更浓。 龙华寺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经幢 龙华双塔 然这座隋唐的千年古刹却是因这对建于北宋年间的古塔而闻名。龙华双塔在龙华寺的前面两侧,从远处看像是与大雄宝殿凌空对峙。古塔建筑很有特色,从外观上,两座塔似是一样,五层八角的石质结构。两座塔都由8根粗大的石柱从底座撑起,塔身由一块块古老的鹅卵石和不规则石块砌成。底层东西两侧塔壁各有两尊栩栩如生的石雕将军护门。 龙华东塔 龙华西塔 巍然而立的双塔,似不屈的军人,坚韧挺拔,背后却有着柔情的感人故事。《龙华寺志》记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70寿庆,捐建东塔,祈求母80大庆时再建西塔。合称龙华东西塔。”十年后,郭母80大寿,郭勇再建了西塔。 “孝”自古以来就是为人所宣扬的,“二十四孝”就如时时刻刻的警钟,敲醒多少迷途的人。站在双塔前,望着近千年而岿然不倒的斑驳双塔,是“孝”支撑了千年的矗立,“爱”净化了人心。 夕阳再好,黄昏将尽,燃尽成一片火红的晚霞残照在双塔上,不由心生伤悲之情。近千年的风雨,逝去了多少人,沧桑了多少事,唯有双塔在历尽劫难后,依然站成人生的姿势,守望着“孝”。 “父母在,不远游”。郭勇为了寡母,放弃外出考学做官的理想,在母亲榻前嘘寒问暖,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最高的理想? 之前读龙应台的《目送》时,感触最深的是这样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只能默默的目送着孩子远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孩子是不是也应该回头看看自己的父母?该怎样的报答自己的父母?我想龙华双塔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