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海丝”有关的莆仙古代名人

 明悟好学 2019-08-29

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我国汉代时,在开通丝绸之路的同时,也以广州为口岸,进行海上对外贸易。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到唐代时,我国的海上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朝廷于是在广州、扬州等口岸设专职官员市舶使,负责检查出入口市舶(商船),并征收商税,同时对于一些珍贵商品则实行政府垄断。宋代,市舶使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官署市舶司,朝廷在广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杭州等地均设此官署。个体商户须经市舶司颁发许可证方可出海。元朝统治者本身的外向性使海上贸易空前发展,明代商人更是沿着郑和开辟的新航线将生意越做越大,因此元明时期市舶司一直存在。清初一度实行禁海政策,康熙时解禁,在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连云港)四处设口通商,并配套设立粤、闽、浙、江四海关,行使原来的市舶司职能。乾隆时仅留广州一口通商。鸦片战争后,设税务司、总税务司管理海关诸事,大权却落入洋人之手。

《宋史·职官志》提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大观元年复置浙广福建三路市舶提举官,建炎初罢闽浙市舶司,归转运司。未几复置,乾道初,臣僚言,福建广南皆有市舶,物货浩瀚,置官提举实宜,仍委逐处知州,通判、知县监管同检视,而转运使总之。《元史·百官志》:至元二十三年立盐课、市舶提举司,隶广东宣慰司,三十年立海南博易提举司,至大四年罢之,禁下番船只。延佑元年,驰其禁,改立泉州、广东、庆元兰所市舶提举司。每司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举二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明史·职官志》市舶提举司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掌海外诸蕃朝贡市易之事。吴元年置,洪武间罢。永乐元年复置。嘉靖元年,给事中夏言奏:倭祸起于市舶。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

与“海丝”有关的莆仙古代名人主要任职市舶司、市舶提举司等,还有明代随郑和下西洋的莆田人。有刘克庄于嘉熙四年(1240)八月升转运使,兼提举泉州市舶使。另外还有宋代徐确、林孝渊、蔡橚、陈可大、宋煜、许知新、陈寔、丁南叟、陈宿、刘克庄、刘克逊、林逵、叶彦昞、方澄孙、吴凤举、方台符、郑龙甫、黄绩。明代黄相、曾大有等。与郑和下西洋的有柳荣、王珏、张宽、许辟、刘杰、李赤、陈清及出使占城、真腊和暹罗的莆田人宦官马彬等。

一、宋代与“海丝”有关的莆仙名人

徐确 ?-?)字居易。莆田县东垅人。唐状元、秘书省正字徐寅六世从孙。宋元丰五年(1082)试礼部第四,策于廷,中丙科,授江阴(今属江苏)尉。适遇岁大水,田园多被淹没,徐确奉转运使命,巡视农村,以灾情入告,例当减租,县令大感不快,向转运使反告,拟加阻止。转运使将县令反告事告诉徐确,徐确道:吾只知据实情上告,如若不实,理当受罪。转运使见徐确理直气壮,乃叹气道:县尉爱民如此,县令难道不惭愧吗?遂从减租议。不久,徐确调任永泰县尉。县俗喜杀牛,徐确以杀耕牛有害农事,便出示严禁。会县令之子病,思啖牛心,屠者市一犊将杀之,不意犊竟衔牛刀奔尉治。确适造县庭,犊奔跑县庭下。确令迹所往为验,治屠者,送牛到承天寺为长生牛。元符三年(1100)正月,蔡京罢职,提举洞宵宫,曾一度寓居永泰县,与徐确叙同乡之谊,颇友好。及蔡京再度入相,徐确适在京,蔡京欲留置讲议司,徐确坚辞。迁明州象山县,后入京为宗正丞,出使两浙提举常平。适大水,岁饥,徐确通过考证《禹贡》三江之说,得吴淞古江。认为,太湖东流入海,吴淞江在下流。过去潮泥湮塞,以致水溢成灾。于是从封家渡古江起,开浚淘沙,至大通港,直通海口,计74里,役工220.7万余人,以常平钱和米18万余贯、石,充作费用。水道虽通,然次年三月,水灾溢患如故,地方官皆因此获罪。徐确说:此工程不举,饿死人当无数,以此得罪,我们甘心。崇宁间提举泉州市舶司,时蔡京执政,徐确改守江州。崇宁四年(1105),徽宗大兴土木,筑宫观,命宦官四出,舟楫载“花石纲”运至开封,徐确拒不从命。时司谏陈瓘因反对蔡京执政,谪居荒地。徐确时与之书信往来,且写信对蔡京道:“莹中久废,宜平前冤,以伸忠义之气。”陈瓘闻后十分感动,道:“不意莆田乃有此人。”徐确性刚多略,宦绩廉明,与人交尚义,励节谊,入为尚书刑部员外郎,转朝奉郎,致仕。卒年七十,邑郡守为确建《台省坊》于东陇居里,旌其绩,彰其贤。平居雅以文章自许,著有《刑部文集》10卷、《总夬要录》1卷。

林孝渊(?-?)字全一。莆田县义门(今东岩山拱辰仪门)人。林伸从子。宋崇宁五年(1106)蔡嶷榜进士。历泰州(今属江苏)、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教授。时王黼当国,与孝渊同年进士,若是去拜见王黼,要职可得。孝渊宁愿通过吏部选派任建州通判,改泉州。时福州、建州士兵杀守将,泉州士兵也跟着叛乱,屡次攻击郡守,孝渊到泉州,只发一言,就马上制止叛乱。按惯例,泉州市舶提举官可以收纳一匣的龙脑,并不犯法。孝渊则清廉自守,认为官物属于国家,而私人的则是商人货物。这种所谓惯例必须取缔,于是下令归还“舶库”。孝渊拒贿革弊,绥靖安民,协助郡治。前任提举舶事邵邦建以孝渊“材术疏通,吏事详练,有绥靖兵民之功”举荐任泉州市舶司。孝渊任泉州通判期间,登泉州九日山留下摩崖石刻:“靖康改元(1126)初冬,提举常平等事林遹述中,循按泉南。同提举市舶詹巨山,太守陈元老大年,通判林孝渊全一,会食延福寺。遍览名胜,登山绝顶,极目遐旷,俛仰陈迹,徘徊久之。”

蔡橚(?-?)原名蔡桓,字子强。莆田县城南蔡宅(今城厢区霞林街道蔡垞村)人,祖籍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今仙游县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蔡襄曾孙,蔡传长子。宋大观三年(1109)与从父蔡伷同登贾安宅榜进士。历朝奉郎,以直秘阁知泉州,兼领市舶司提举。泉州为其曾祖蔡襄旧治,橚履任后效法曾祖,政宽不弛,严不残,民吏宜之,使泉郡大治,人称有祖风。终朝奉大夫,赠朝议大夫。

陈可大(1092—1179)字齐贤。仙游县治飞钱里(今仙游鲤城镇城内街飞钱巷)人。陈汝器季子。宋政和二年(1112)莫俦榜进士。调泉州式曹,兼右推。宣和元年(1119)改任潮州(今广东潮阳县)教授,致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和七年(1125)八月,转通功郎任漳州工曹兼右狱推勘。时有江九5名罪犯向可大行贿以求轻判,可大不受贿赂,查明真相后判以重刑。龙岩县有7名已被判死罪的“强盗”,鸣冤叫屈。可大查明确属无辜,改判释放,人称“神明”。绍兴问任泉州市舶司提举。靖康元年(1126),调知长乐县兼县尉。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兴建多处陂塘灌溉农田,还兴办学校。县人为立“陈公齐贤碑”,纪念其德政。绍兴四年(1134),知肇庆府(今广东肇庆市)。当时肇庆端溪盛产石砚,除进贡朝廷外,地方官吏加收,以献权贵,加重百姓负担。可大上任后,以旧镇库石裁制样式相同的石砚进贡,不加收取,减轻百姓负担,并设法解决百姓实际困难,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回故里,百姓建生祠挂肖像供奉。绍兴八年(1138),可大捐巨资主持建造仙溪桥(今城关南门桥)。翌年,捐家资并带动同族及友人重建县学(今文庙);并用余款买35亩田作为“学田”,年收租米21石供县学费用。官至朝散大夫,累赠中大夫,终年88岁。葬于香田里芦田山(今仙游县盖尾镇芹峰村),墓用宋砖砌筑,坐南向北,规模恢宏。墓前右侧竖立一块神道碑,“宋累官朝散大夫肇庆太守可大公神道碑”,后入祀仙游乡贤祠。1983年按原貌修复。

宋煜(?-?)字伯华。莆田县后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宋棐子。淳熙二年(1175)提举广东市舶,淳熙中历知循、宾、惠三州,皆有惠政。官终朝议大夫,直徽猷阁,赐绯鱼袋。著有《捧腹诗集》。《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3首。父卒时,以父之行事乞林光朝为之铭,遂作《敷文阁待制开国宋公墓志铭》。

许知新 ?-?)仙游连江里下浒(今仙游县枫亭镇)人 。许巽曾孙,许尧夫孙。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淳熙间任象山县令,淳熙五年(1178)主持开凿马岗河(俗称“官河”),全长6. 3公里,又修建千丈河,灌溉良田。庆元间任泉州市舶司提举。

黄宿 ?—?)莆田人。黄恕玄孙。宋庆元戊午年(1198)解元,庆元五年(1199)曾从龙榜进士。历官文林郎,建宁节度推官,改潮州(今属广东潮州)教授,广南东路提举市舶司干官。

陈寔 1143—1212)字师是。莆田县白湖(今莆田市城厢区阔口村)人。陈俊卿长子。以父补官,授承务郎。淳熙间任泉州军州事通判,迁干办福建路市舶司公事,历提举广南市舶,泉州市舶司提举,嘉定间再任泉州军州事通判,终福建帅司参议官,奉直大夫,封开国男,赐金紫服。卒后与夫人方氏合葬于正献公(陈俊卿)墓左。

丁南叟  (宋)莆田人。给事中丁伯桂之子。理宗朝监海州海口镇,调监泉州市舶务。

    黄非熊 (?—?)字仲熊。莆田人。黄静玄孙。宋嘉泰二年(1202)傅行简榜进士。历官朝奉大夫,知德庆(今属广东肇庆)府,转朝散大夫,提举广南东路市舶。与致仕例补一子官。

陈宿 (1173—1242)字师道,号克斋。莆田县白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陈俊卿子,陈宓弟。嘉定间(1208—1224)以荫历监福州海口镇税、泉州市舶务,所到皆以廉著称,家人非时需,铢茗勺酒帑吏惮宿不敢与。调惠安(今属泉州)知县,靖州(今属湖南)通判。嘉熙三年至淳祐元年(1239—1241)任南剑州知州。每到一方,增学廪,创病坊,缮废桥,虽花费甚多,却从不吝惜。泉州知州真德秀曾上奏表扬陈宿吏治有方,擢大理寺丞,因权相史弥远与其兄陈宓不合之缘故,最终未得重用。事兄如父。陈宿子陈增与刘克庄善。

    刘克逊(1189—1246)字无竞,号西墅。莆田县清平里后村(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刘弥正子,刘克庄弟。南宋诗人。静敏博记,秀美文工。未冠入太学,课试有声。以父任补承务郎,为海口镇沙县丞。嘉定间,调古田令,任内救荒捕盗,勤劳著绩。佥书镇南军幕府、江西安抚司干官、通判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嘉熙初,知邵武军(今属南平市),有政绩,铲除剧盗,振兴教化,威爱并行。召为太府寺丞、工部郎官。求外补,得待次,淳祐元年至二年(1241—1242)知潮州(今属广东),有政声,任间没收豪强地主霸占的民田,以赡军。时潮州有苛税名“铤头钱”,开始银价平时,每丁赋钱五百,后来银价大涨,百姓负担猛增四倍,克逊下令免去,且说:“如因此造成公款不足,受到惩罚,也心甘情愿。”改汀州,未上。淳祐三年(1243)除福建提舶,与知州颜颐仲一起祷回舶南风。任内定规,“严禁官吏向番商强买”,“蕃商闻风并集,舶计骤增”。淳祐五年(1245),知泉州。次年卒,弟刘克庄铭其墓。克逊一生清贫,尤工于诗,为叶适,赵汝谈所称。叶适跋称与克庄相上下,“克庄始创为诗,字一偶,对一联,必警切深稳,人人咏重。克逊继出,与克庄相上下,然其闲淡寂寞,独自成家。怪伟伏平易之中,趣味在言语之外,两谢、二陆,不足多也。” 。为官清廉,一生清贫。著有另有《西墅集》,已佚。另著有《刘克逊词话》。《全宋词》自《永乐大典》辑其词一首。《全宋诗》卷3101录其诗1首。

林逵(?-?)莆田人。秘书丞林徽后裔。居官清白,宋端平元年(1234)任泉州提举市舶司,居官清白,舶来之品绝不染指。在任期间,有人留赠鱼鲊十瓮,林逵不逆其意收受之。他日发之,金也。遽还之。叹曰:“昔畏四知,予畏一心。”受鲊虽不是,还金却可贵。《泉州府志》为之立传。

叶彦昞(1200-?)字汝潛。仙游县万善里古濑(今大济乡古濑村)人,后随父叶棠迁居莆田城关后塘。宰辅叶颙曾孙,叶棠子,傅淇女婿。少美秀而文,为人至孝。宝庆元年(1225)拔胄解。宝庆三年(1227)以父补将仕郎,铨注监通州酒税,再调高邮军(今属江苏)法掾,为马光祖器重,佐马公密设判乱方略。淳祐三年(1243)再领两浙漕举,五年(1245)丁父忧,服阙除提辖杂实务,迁将作监主簿。迁司农寺丞,提举广南市舶,刚正敢言,以风闻归。未几,擢知州,未果行,奉毫州明道祠。宝祐五年(1257)差知邵武军,大败寇贼。重视教育,郡人祀之于县学。官至奉直大夫,刘克庄曾作《叶彦昞叙复奉直大夫制》。素精悍,尝苦病痛,寻愈。咸淳二年(1266)五月八日卒。刘克庄作《挽叶寺丞》诗2首,并作《叶寺丞彦昞墓志铭》,邑人监察御史陈炜为撰《叶寺丞彦昞行状》。

宋应先(1211—1258)字有开。莆田人。泉州知州宋钧子,方大琮婿。以父贺玺补初品官,调南剑州司理。以妻父方大琮擢谏官,引嫌乞奉祠,俄丽大琮解言责起,任泉州通判,监市舶务。旧监舶务者多与蕃商交贿,应先清介不稍染。后任惠安知县,改瑞州新昌知县,皆有惠政。升迁广州通判,后判漳州,复改泉州。在泉州任通判时,恰逢驻军粟米告匮,兵士不满噪动。地方官吏相顾束手,无计可施。宋应先上任仅五天,设法疏通缓解,终因积忧成疾而死。卒后葬枫林紫霄峰。

方澄孙(1214-1261)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号乌山,斋名絅锦。莆田县城内后塘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人。方大东子,方大壮孙,子方公权。淳祐七年,廷对万言,大约想聚君子、明公论以续国脉,强精神。又请立涪陵后,锢秦桧子孙,窜史嵩之,以谢天下。宋淳祐七年(1247)张渊微榜进士,擢甲科,调邵武军教授。宾礼耆宿,作成俊义,裒学库赢钱,及教官例券,置贡士庄。秩满,监激赏所酒库。以忧去。入为国子监库官,校艺南宫。坐商论去取不能下气。由国子监出任为泉州通判摄郡守篆兼司舶,剔除内部贪官,使徇私舞弊者不能阴谋得逞,最终授秘书丞。不附贾似道,景定初出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溪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初年挟才乘气,既乃务为谦和,高才能文,有气节,一时诸贤皆折节与之友,方大琮、王迈、刘克庄尤爱厚之。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贾似道,独求外补。刘克庄《跋方蒙仲诗》云:“方蒙仲诗趣味清深,态度高雅;谓有未然,虽浮名虚誉,一世所宗,不肯随和。”景定二年(1261)九月卒,刘克庄为其作《方秘书蒙仲墓志铭》,墓在府城东北白杜山。《重刊兴化府志》论曰:方蒙仲以儒生奉廷对,慷慨论时事,能言人所难言:及贾似道入相,蒙仲以其旧尝见知,遂求外补,终其身不为所汗,其殆孟子所谓大丈夫哉?若其子公权,当景炎革命之初,莆城甫罢屠戮,独以大义责元之将帅,而竞不复仕,是能不殒其家声,有足称焉。著有《通鉴表微》、《洞斋集》。此外尚有《絅锦小板》、《女教》十章、《义荘集》、《记过集》、《絅锦集》、《乌山集》、《和后村(刘克庄)梅花百咏》(今存85首)等。除最后一种外,几全佚。今仅《全宋诗·卷3351》据《永乐大典》、《诗渊》等辑得其诗百余首,编为1卷;佚文今存不过10余篇而已。今泉州西峰东麓最北端存有“南宋方澄孙等祈风石刻”。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吴凤举(?—?)字翔父。莆田人。宋咸淳元年(1265)阮登炳榜进士。历官宗学博士,贵州司法,改封州教授,除太学博士,累迁广东市舶司干办公事。入元,除兴化县令,数月辞归。有《文稿》20卷。

方台符(?-?)莆田人。方参孙。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进士。怀安县(今属河北)丞迁番禺(今属广东省广州市)县丞。终儒林郎,广州市舶司干官。

郑龙甫(?—?)字希葛。莆田后埭(今莆田市城厢区胜利街)人。郑叔侨来孙,郑侃群从。宋嘉熙二年(1238)周坦榜进士。历官端溪(今属广东省高要)县尉,广东市舶提举司幹官。

黄绩(1196-1266)字德远。号独不惧。莆田县城内前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东里巷)人。黄滔十一代孙,黄缜弟,黄仲元父。仕为学正,少而凝重,稍长,力学,弃举子业,立志求道。初游淮浙,遍参诸老。绍定间为泉州市舶司提举。中年还里,闻后斋陈宓、瓜山潘柄从黄干得朱文公学,遂拜为师。及宓、柄卒,率同门于城内南门筑东湖书堂,而请田于官,春秋祀焉。读约聚讲如宓、柄规约,由是学者皆就正于绩,绩虽为一介布衣,然为乡先生三十年,门人著述甚多,达官贵人亦加敬重。郡守杨栋建尊德堂以处刘弥邵,及弥邵卒,后其堂遂虚,邦人相率推黄绩继之,又辟充涵江书院山长,学者皆从就正,然皆非其好也。晚闻赵以夫作《易通》与上下其论,以夫谓续为益友。黄绩兄弟与刘克庄友善,目缜日爱,目续日畏。克庄称其为“畏友”,绩以“独不惧”名斋,克庄为之记。所著有《四书遗说》、《近思录义类》、《义类读略》、《续新略》、《传习问答略》。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二、明代与“海丝”有关的莆仙名人

黄相(?-?)字弼甫,号一溪。莆田人。黄纪侄,黄日敬父。明代书法家。弘治二年(1489)傅鼎榜举人,弘治九年(1496)朱希周榜二甲第27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弘治十三年(1500)末,榷淮关,三事克修,遗爱在人。升南京户部郎中。起复至京,以不谒刘瑾,瑾矫旨罚俸。随谪浙江市舶提举。时瑾党方炽,有伪官校访事两浙者,相独按其伪。瑾诛,始拜九江(今属江西)知府,自免归。作有《东林寺》等诗,另著有《一溪集》。

曾大有(?-?)字子逊。仙游县文贤里人。父永州教授曾琛。从晋江蔡文庄(蔡清)学。弘治十七年(1504)福建乡试黄如金榜举人。授德州(今属山东)学正,累升广信府(今属江西)通判,迁广东市舶提举,廉声显著。乞归,田里产业多归之兄弟贫族。尝著《劝学录》以训士,又有《资仕蛙见》二录。

另外,明代与“海丝”有关的还有随郑和下西洋的莆田人及出使占城、真腊和暹罗的莆田人宦官马彬。

郑和下西洋大规模的经贸往来,使“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互通有无,双方获利均丰。“由是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麒狮孔翠之奇;梅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皆充舶而归。” 可以说郑和开辟并奠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对今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据徐恭生“郑和下西洋与《卫所武职选簿》”一文考证,随同郑和下西洋的“海丝”有关莆田人或莆田卫所武官有兴化卫武官6人、平海卫2人,镇海卫莆田人李赤、陈清都被选下西洋。

弘治《兴化府志》卷四十九《兵纪·百户事考》有下列的记载:

柳荣,永乐三年,以卫所舵工,随郑和往西洋,“有杀贼功,累升卫中所百户”。王钰,以小旗往西洋,升百户。张宽,以卫所镇抚,蒙郑和选往西洋,病卒。许辟,永乐三年,以百户往西洋古里、小葛蔺等国,以“功升副千户”。刘杰,以小旗跟内官高彬等下西洋,升总旗。

另据张燮《东西洋考》卷二载太监马彬于永乐四年出使占城、真腊和暹罗,此人出使先于郑和下西洋。泉州《西山杂志》(笔记)载太监马彬是莆田人。

                   该文博主发表于2015年5月《莆田侨乡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