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从模仿向创新飞跃?(读书篇)

 花样年华malan 2019-08-29

   前文写到:为了孩子能顺利长大(亲爱的朋友们,我说得是顺利成长,不是说一定要长大成为栋梁之才)。家长们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孩子才可能在你家长自我完善的过程式中,无心插柳,从生命的“模仿”向生命的“创新”飞跃。家长才可能认识生命的过程、才可能动用到全部智慧,来帮你的孩子。同时在此间给孩子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学习、积累、书籍)。

下面写(二)书籍:

 2、书籍:

其实家长给孩子找寻的书籍,无论是借来的和购买的,目的只有两个:A、、孩子看;B、家长读给孩子听。所以冬儿从小到大,看了无数的书。我也不知给冬儿读了多少书,书对孩子来讲,是和吃饭一样重要的精神食粮。

伴随着孩子成长这么多年,我深深年体会到,家长眼里认为的好书,很多孩子根本就不会喜欢看,家长认为能陶冶孩子情操的书,孩子无伦如何也看不懂。还有男孩喜欢的书,女孩不一定喜欢。反之宜然。

因为孩子在看书时的内心活动,看书的目的,看书产生的结果,和家长要求的结果和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认字了,看书是看个开心或悲伤,因为很多的字不识,只有慢慢的看。所以书中真有什么大道理,孩子也不太明白。他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想象,对一个美好事物的想象,所以才有了大人不得不一次次的感叹:孩子想象力太丰富了。你说孩子没有我们成人的条框,他能有什么?当然只能是想像了。

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两个可爱的人物,在太多的故事中演绎,让孩子们有了广阔的空间进行无限的遐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是让孩子们开怀而流连忘返。所以才有大人、孩子都爱了百年,经久不衰的“迪斯尼”。孩子喜欢的是这一类的东西啊!

A、看书:

(1)家长让孩子看书,大多是功利和目的性:要孩子明白书中的思想。什么叫思想,有思才能想,有想才能再思。没有一点人生经历和体会的孩子,书上看来的所谓思想只能是家庭的说教,你叫他如何对一本书来进行思想?

现在很多的好书,是有思想的大人,更是一些出题的老师,经过思考并认为孩子看了一定会“好”的书。 “好”在什么地方?可能认为是书的内容有意义?有的大人和老师还会理所当然认为,书“好”到孩子可以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原本就是一个内心活动,与人的知识、才学、能力、对事物的看法等等有很大的内在关系。书有什么意义?到底理解什么?对个孩子而言,他如何会懂?如何会理解?更如何会喜欢?看到网上有个妈妈,带孩子到书车库掏书,这才是最好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喜欢的书也在不断的改变。红楼梦、三国、西游记、水浒这些大人眼中所谓的名书,在现如今太丰富的知识时代,在孩子眼中,不知是个什么?反正冬儿只喜欢西游记。家里有六厨书,放在两个地方,什么内容都有,可以说是百科全书,冬儿从来没看过。引导也没用,就是喜欢到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

 所以我想通了,后来给冬儿买来的红楼梦、三国、西游记、水浒,都是连环画形式的大书。连环画图文并茂,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读性更强。放在那里,冬儿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但我时不时的和她无意说起这些书中的内容,让她对书有点了解。因为初中了考试用得上。

记得冬儿在初一暑假,老师让孩子看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其中一本游记是个外国人写得,还要写十几篇的点评。冬儿非常烦:“看过了,写得很蠢,文不对题,不知如何评?”我说:“你就写作者写得如何蠢?如何文不对题?多写点。说不定老师也这样认为的,只是没说出来吧。”冬儿想了想开心地说“真的啊。我来批。”

 就这样,因为要批得有理,所以天天认认真真的看一点,写一点。还真是写了很多篇,给我看,我认为孩子写得有道理,夸了一通。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专门写批名著的文,后来不写了,专门用嘴批,把红楼梦、三国、水浒批一个遍。批肯定要先看,反而原来不看得,现在看进去了。歪打正着。所以我让她说去,疑问是思考的开始,思考才能知道是非对错……

(2)在孩子看书这个问题上:低年级家长还会进行所谓的指导。孩子看书有局限,但会很烦。到了高年级,同学间借来去,家长又管不到学校。孩子看什么书,大人都有可能无法知道,如何来管?冬儿一路走来自己看得书,反而大多不是我眼中认为的珍品,什么书都有。但她一样有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因为没看“好书”而不爱学习,不会生活。

所以,孩子要看书,最好引导孩子到图书馆、书店(这种社会资源家长要学会利用)这样的地方,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孩子看了书,喜欢看并要求买了,再给买。如果价格比网上的贵,记下书名,再到网上去买。在看书这个方面,孩子自己是自己的老师,家长能引就引,不听就算了,因为看书的不是大人。如果真要深入阅读的书,学校大多都会推荐给买,用在考试上就绰绰有余了。

我看有的家长给孩子买那么多的书,我算了算,让孩子天天看,看到初中也看不完,相信更多的书,孩子连摸都不会去摸,书就过时了。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给冬儿买了上下五千年一套十五本和少儿百科全书一套四本(上下五千年和百科上的知识,网上现在都查得到,而且查得比书还要快)。当然还买了更多的书。冬儿到现在看都没看过,在书厨里躺了十几年。既占地方,又浪费钱。

给孩子买书就是想他看,家长真不能自以为是,买自认为很好,最后孩子不喜欢或根本碰都不碰的书,有什么用啊?其实社会上,更多的是平民家庭,大家经济有限,在苦不能苦孩子的心都能理解,但一定要量力而行。让孩子从小学会珍惜父母得来不易的钱财,不虚荣,不攀比,懂得学会利用共公资源,比看一本动动就是上百元的书更重要。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也不能什么都满足孩子,一买很多钱的书。共公资源不用也是浪费,而且大书店的书,肯定不太会有对孩子有害的内容,家长完全可以放心。冬儿从小就到书店、图书馆看书,有时看得不肯出来,就坐在地上边看书边等她。

B、、读书:如果是要读给孩子听得书,就要找故事性强,有一定道理的书,也就是家长认为有意义的书来读,因为你不需要孩子来回答,只是带个耳朵听。我给冬儿吃饭时读得《智慧背囊》《智慧珍品》《中国儿童故事五百》等等书。在冬儿童年,就没想过让孩子来看,因为后面的点评,都很有哲理,让人回味。一个孩子如何看得懂?。所以只能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读书的人,带着深深的情感,娓娓道来,天天不间断。反而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天天听,去细细品味,慢慢成为自己的所思所想。

但这一类的书,一到两套足够了。我是和冬儿一起走出小学,天天读二三篇。加上有时读点其它,一本真是要读一年多,所以不用买太多的书。浪费啊!

给孩子买书:“看书和读书”目的是不一样的。家长一定要知道最后的目的,才能和孩子一起去选择适合的书。

孩子从生命的模仿向生命的创新飞跃,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孩子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草草收笔。望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