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人质量管理配方,走近第四届全球华人品质峰会的会场

 Xunhzh 2019-08-29

傲娇胖小编(今天是严肃脸):

如何才能做好质量管理?

领导(言简意赅):

关键是要有好配方

胖小编虽然没有很懂,

但感觉很厉害,

如果您和胖小编一样好奇,

接下来的预告不可错过哦

港澳台、内陆和新加坡的质量界大咖,

将于8月29日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畅谈中华文化背景下的全面质量管理“配方”。

用时间积淀、拓国际视野,

全球华人品质峰会

以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的演讲和论文,

在中西互动中,

找到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影响因素,

探寻华人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

关于全球华人品质峰会

全球华人品质联盟(筹)由中国质量协会(CAQ)、中华台北品质学会(CSQ)、香港品质学会(HKSQ)和新加坡质量学院(SQI)于2015年共同发起。该联盟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华人搭建品质沟通平台,凝聚全球从事品质事业的华人力量,构建具有华人特色的品质管理体系,以提升华人品质管理水平和品质形象,弘扬优秀中华品质文化。

自2016年起,全球华人品质联盟(筹)每年组织召开全球华人品质峰会。举办全球华人品质峰会的目的是通过华人品质管理专家、学者及企业品质管理者共同思考、交流,建立起符合华人民族文化背景、思维理念、生活习惯及管理属性的品质管理框架,为优秀华人企业搭建分享最佳经营与品质管理模式的平台。2019年正逢全面质量管理引入中国及中国质量协会成立40周年,在京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品质峰会将全面梳理TQM助力华人品质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华人品质如何创新发展,培育具有优秀中华文化特色的品质管理标杆经验。

未来之选

杨锦洲

思考:

AI 时代品管工程师的挑战与转型

工业4.0及AI导引出工业走向智能制造的新世代,即智慧工厂。品质工程师在智能制造中是不是派不上用场了?有哪些挑战?需要如何转变?

个人背景:现任中华台北品质学会理事长和亚太品质机能展开协会副会长。曾获中国台湾地区品质奖个人奖、亚太卓越企业标准大奖个人奖、2018 ANQ 石川馨-狩野奖。曾担任英业达、金宝电子、信义房屋、福特汽车等20多家企业的咨询顾问,并指导江淮汽车、海天集团、上海电力公司等大陆公司。

观点:

面向未来的中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组织成功之道。面对新的快速变化的环境,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与时俱进,悄然改变。本文从目标、理念和方法三个方面对面向未来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球质量治理体系(GQGS)”概念及“社会质量生态系统”模型。

  段一泓

个人背景:历任中国质协学术教育部部长、培训中心主任、副秘书长兼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和实践领域为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质量管理体系、QC小组、六西格玛、品牌培育。

吴桐毅

观点:

迈向5G质量

质量界不应滞留在旧有的思维和方法;在制造及服务方式日新月异、全球化运作、以及各地客户要求都有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唯有不断主动的利用新科技、新思维,系统性的自我更新、与时俱进,才能全方位的达致并持续领先的竞争力。借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中的 DMAIC 模式诠释传统及现代的质量技术和理念,并建议用相对宏观、广阔的视野来评估质量改进的成果,通过1G到5G来代表历史上不同阶段提高质量的策略及其相应的进展。

个人背景:新加坡质量学会顾问,新加坡工程学院创院院士,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院长、大学质量管理处主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荷兰艾多芬国际设计科技研究院总裁等。曾获美国质量学会(ASQ)颁予的国际教育家最高荣誉的“格兰特奖章”以及应用统计学大奖“汉特奖”亚洲第一人等荣誉。吴博士专长质量管理及质量工程,是通用电气公司委任“六西格玛”及“六西格玛设计” 培训及咨询专家。

管理哲学

唐伟国

思考:

-QA:减法质量保证——理念和实证,神奇的质量保证新思维

如果成本不是问题、时间不是问题,那么 80%的质量问题,都不应该是问题!但 21世纪的质量内涵和上世纪90年代的已大不同。企业如何在不增加成本,不需要使用更好零件,不需要增加检查、增加工序,甚至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来大幅提升质量?这就是“-QA:减法质量保证”的核心。

个人背景:戴明博士亲授弟子、美国质量学会(ASQ)华人院士、曾获香港总督工业奖-质量大奖及生产力大奖和中国杰出质量人。

观点:

实践出真知,品质看东方

工业化的实践孕育了质量管理理论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亚太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制造产业体系,有望成为未来质量管理新理论、新模式的诞生之地。核电产业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自觉担负起质量管理创新的使命。大亚湾核电在20余年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融汇东西智慧,不断实践创新,构建了“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流程·匠心’双核聚变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一方面基于西方依法治企的理念,创立科学的运营模型,用制度流程规范一切活动;另一方面推崇东方文化中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以匠心成就极致;两者从碰撞到融合,如核聚变般迸发巨大能量,产生指数级放大效应,使公司绩效迅速完成从学跑、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未来大亚湾将持续在追求卓越之路上砥砺前行,在全球卓越绩效征途中贡献东方智慧。

  潘银生

个人背景: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第一批赴法国核电站学习的“黄金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能源专委会委员,国家能源局核电厂操纵人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副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