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365》--099.脏腑的时空定位

 保和堂 2019-08-29
 

·黄帝内经365· 

·第三章  内藏外象·

·第三节  藏象结构体系·

 

二、脏腑的时空定位(099

 

时空即时间与空间两个概念,我们的宇宙就是一对时空概念,宇指时间,宙指空间,人生在世,与宇宙时空须臾不能相离,时间与空间,缺一不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时空的概念蕴含了五行大义。

关于五行与时空的对应关系,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有过比较详细的讨论,但为了说明本文“脏腑的时空定位”这一关系,我们还是有必要做一些补充。

如表:

 

五行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时间

长夏

四季月

寅卯

巳午

丑辰未戌

申酉

亥子

空间

西

四隅

西

阴阳四象

少阳

太阳

至阴

少阴

太阴

 

表099-1  五行与时空对应表

 

关于五行气化,我们已经知道,木为东方春生之气,火为南方夏长之气,金为西方秋收之气,水为北方冬藏之气。土居中州,寄旺四隅,斡旋四象(木火土金),那么,五行气化是如何进行的呢?对此,清代名医黄元御有独特的见解,提出了著名的“五行生克以气不以质论”,其在《四圣心源·卷一》中指出: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

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

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

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之气

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

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

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

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

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

然之妙也。

在其另一部著作《素灵微蕴·卷一》中又有进一步说明:

    五行之理,相生以气,非相生以质。《谭子》所谓形不灵而气灵也。地

之木火土金水者,五行之质也,天之风热湿燥寒者,五行之气也。天气盛于

东南,地气盛于西北,东南者,生长之位,西北者,收藏之位。阳主生长,

阴主收藏,阳生于东而长于南,阴收于西而藏于北。阳之方生则为春,三阳

(寅月处在三阳)在上,故春之气温;既长则为夏,六阳在上,故夏之气热。

阴之方收则为秋,三阴(申月处在三阴)在上,故秋之气凉;既藏则为冬,

六阴在上,故冬之气寒。天气一日而四周,将寒则凉,将热则温,故寒生东

方之温,温生南方之热,热生西方之凉,凉生北方之寒,其相生全是气化,

非木之质生火,火之质生土,土之质生金,金之质生水,水之质生木也,成

质则不能生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气过散,则土不坚,故敛之以收气;火气过炎,

则金不肃,故聚之以藏气;土气过湿,则水不升,故散之以风气;金气过收,

则木不达,故温之以热气;水气过润,则火不降,故燥之以土气。水升则火

降,火降则金肃,金肃则木荣,木荣则土燥,土燥则水升。相生则无不及,

相克则无太过,生则见变化之妙,克则见制伏之巧,亦克以气而不克以质也。

前人据五行形质而论生克,逝其远矣。

上面二段文字并不深奥,这里把五行与四时五方的关系阐述得十分透彻。木、火、金、水代表了四时之象,其阴阳属性则是木为少阳,火为太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阴阳有无限可分性,故尔五行之中各具阴阳,通常以十天干来表示五行各自的阴阳,这是因为十天干具有天时的概念。五行与十天干对应如下:

 

五行

阴阳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

阴水

天干

甲木

乙木

丙火

丁火

戊土

己土

庚金

辛金

壬水

癸水

 

表099-2  五行阴阳与天干阴阳对应表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以图099-1为示:

     

图099-1  五行生化图

 

上图也可以看成是一张天体运行图。我们没有必要用现代的目光来纠缠日心说还是地心说,从阴阳角度而言,太阳的昼现夜隐,东升西降,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日运行,都是相对的,只是视角立场不同而已,并不影响我们理解阴阳消长、阳升阴降的自然规律。日心说也仅就太阳系而言,如果放到整个宇宙来考察则又有不同。在《黄帝内经》时代,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是细致而精准的,由此而总结出的阴阳消长规律也是深刻而合理的。

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的观点,这是古人从中华大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得出的结论。从气候而言,西北为高寒地带,日照时间短,气温较低;东南为湿热地带,日照时间相对较长,气温较高。更为直观的是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降落,太阳的升降起落,明证了阴阳的盛衰消长。古人或不知地球的自转轴与绕日轨道有一个23.5°的倾斜角,但是不要紧,你只要记住地不满东南,阴少则阳多,所以东南方属阳,天气主之;天不足西北,阳少则阴多,所以西北方属阴,地气主之。

上图假设以土(地球)为中心,阴阳周流不息。如果把阴阳二气看做一个单位数量,则有三种变化运动。一是阳渐多而阴渐少,在图中是从子位左升至午位。二是阴渐多而阳渐少,在图中是从午位右降至子位。三是阴阳相对平衡状态,在图中是卯位和酉位,但这一平衡有一点性质上的区别,卯位处在阳气生长期,酉位则处于阴气增长期,正如早晚两端温度相仿,但早晨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黄昏则给人以寒凉的感觉。

上图中轴左侧为阳,右侧为阴。视太阳行至地球背面的子位(一日在夜半,一年在冬至),此时阴气盛极,但阳光已经在左侧开始出现,只是我们站在地球“顶端”的人看不到而已,这叫做“子时一阳生”。太阳渐升,阳气渐长,从二阳(丑→寅)到三阳(寅→卯),天已放亮,至卯时日出东方,直至午位(一日在日中,一年在夏至),此时阳气盛极,从地球上看,太阳此时处在最高点,即将向西降落,阳极则阴生,所以“午时一阴生”。太阳渐降,阴气渐长,从二阴(未→申)到三阴(申→酉),天色渐暗,至酉时日落西山,直至亥子六阴之位,阴气转为盛极。三阴和三阳之时,阴阳处在相对平衡状态。

上面讨论的是昼夜与寒暑的阴阳消长,下面我们来看五行化生。

太极混沌,阴阳未分,阳者气清,阴者气浊,清者升,浊者降,则分出阴阳两仪。处在清与浊之间的,叫做中气,中气是阴阳升降的枢纽,这就是土。

土为中宫,转运四象,清阳之气左旋,上升化为火;浊阴之气右旋,下降化为水。化火者热,与夏气相应;化水者寒,与冬气相应。清阳之气上升及半,尚未化火之前先化为木,化木则温,与春气相应,温气上升累积成热,而后化火;浊阴之气下降及半,尚未化水之前先化为金,化金则凉,与秋气相应,凉气下降,累积成寒,而后化水。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木火金水,就是春夏秋冬四时的现象。四象的形成,阴阳升降而已,阴阳的升降,中气浮沉而已,因而中气成为四象更替转运的动力。所以一些医籍将土称为“四象之母”,这是因为土居中宫寄旺四隅,顺次相生故有四象。至于火生土的意义是,湿为土气,寄位于六月火令之后,顺次相生,故火生土。

这里重点要讨论一下水、火、土三者的关系。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是五行中最先生成的物质。关于水与火的本质属性,通常用八卦中的坎、离二卦说明。坎代表水,坎的卦形是两个阴爻包一个阳爻,水为阴物,但中间这一个阳爻决定了水的本质是阳,所以坎卦在八卦中属于阳卦。离代表火,离的卦形是两个阳爻中间包一个阴爻,火为阳物,但中间这一个阴爻决定了火的本质是阴,所以离卦在八卦中属于阴卦。

古人制八卦,确实神妙之极。从现象上观察,水的外观黝黑,但入水则明亮(光线折射),火的外观红赤,但底盘中间暗黑(物质燃烧)。也就是说,水中必有一点真阳,生水之根在天(属阳,在上);火中必有一点真阴,生火之根在地

(属阴,在下)。如果水中无阳,则成为无根之水,但降不升;火而无阴,则成为无根之火,但升不降。阳主升,水中有这么一点真阳,能引导水气上升,使火气不能过度上炎(气象上如地面水气上升为云,以制炎热);阴主降,火中有这么一点真阴,能引导火气下降,使水气不致过度沉寒。这就是“水火交济”的原理。水火交济应用到藏象就是“心肾交济”,是《黄帝内经》十分重要的生理学原理。

完成水火交济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土。火在土之上,水在土之下,水火交济必须通过土的转运。

独阳不升,孤阴不长,万物皆有阴阳,故水有壬水、癸水,火有丙火、丁火,土有戊土、己土。阴阳之道,大体上是异性相吸,以行生化;同气相求,以助制克,在水火交济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这个原理。水上济火有两途:一是水在一昧真阳的引导下可以直接上制炎火;其次,壬水可以上行温煦己土,以促进己土中的精微之气转运生金,金又生水,以增强制火之功。火下济水则需通过土的转运,火随其一昧真阴下行以暖戊土,土湿温暖,热量下传,使水不致过于沉寒。

人与天地相参,我们讨论到这里,可以将脏腑套入上图,解释起来就比较清晰,正如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卷一》所说: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

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

行,阴升而化阳,阳生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

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

属水,是人之五脏也。

    五脏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

心为丁火,小肠谓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

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如此可演为脏腑功能定位图(图099-2):

 

 

图099-2  脏腑功能定位图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既然脏腑分属五行,且人与天地相参合,则五脏之间包含了五行的生克制化乃至昼夜寒暑间的旺相休囚关系。我们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分别加以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