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天弄这些浪费时间!当这个孩子爆红,我们才意识到“优势视角”

 侯缪缪 2019-08-29

妈妈说 整天弄这些浪费时间, 不如去好好学习。

前些天读到了一个日本小学生山本健太郎的故事,他突然在网络上爆红了,在山本自己钻研了几百件文具后,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图鉴》。

山本健太郎在学校时,同学间很流行一个叫“谁能弹飞对方橡皮”的游戏,他便开始到处搜罗好用的橡皮,通过研究橡皮的不同种类和性能,山本就掉入了文具的坑里,迷上了各种文具。

山本会把每一件文具的外形、优缺点、详细解说都记录下来。

我注意到评论区有些家长对于这件事的评价是:

“整天弄这些浪费时间!”

“不务正业,有时间还不如去搞学习。”“学生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上比较好,花里胡哨的文具影响了学习。”

我身边也有一些孩子非常热爱文具,但他们却没有山本这么精彩的故事。有一个小女孩跟我说,她很喜欢逛书店里的文具区域,每次去都会拉着妈妈买点什么,但是有些文具妈妈都不允许让她带到学校去,因为担心她会影响学习。

但是山本的家长不太一样,没有阻止山本去热爱文具,并且非常支持他研究这些东西。他也因此有机会在自己喜欢的文具上,注入了思考和钻研,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在家人的支持下,最终山本完成并出版了《文房具图鉴》,在日本上市1个月内,销量就突破了4万册。

我本以为山本的研究是很直观和简单的内容,但我看了几条记录后,发现这些都不一般,有些冷知识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比如:

“在橡皮包装纸的边角上如果没有一道切痕,这样的包装纸很容易在用力较大的时候裂开。”

“大部分美工刀的刀身设计成了黄色,这是为了在光线昏暗的工具箱中可以一眼就看到它。”

从山本一家人的身上,我可以看到他们非常支持孩子的“自由研究”。只要将爱好做到极致,也能造就令人惊叹的奇迹。

当我们想要质问孩子为什么总爱玩文具,这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孩子或许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维,Ta具有思考力、动手能力……当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时,他们也可以做出惊艳的事情。

这也就是接下来我想讲的“问题视角”&“优势视角”,当我们从另一个方面去看问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优秀的孩子。这可能会带来对孩子更多的接纳和理解,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养育的新思考。

问题视角 & 优势视角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普遍使用的是“问题视角”,那什么是问题视角呢?

“问题视角”就是聚焦于“你出了什么问题”“我要解决你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陷入单一看待问题的视角中去,就像如果仅有的一样东西是一把锤子,那么看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颗钉子。

有时候和家长聊天,家长想来想去都是孩子的毛病,可以说的都是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有个和“问题视角”相对的词叫做“优势视角”。在积极心理学上,它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强调的是“淡化问题,关注优势”。

暑假期间我的朋友小西妈经常跟我抱怨,小西一天到晚都在手工制作了,小西妈觉得“这太浪费时间了,她都这么大了,还喜欢玩这些。” 用问题视角看,看到的是这些。

那如果用优势视角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能看到小西的热情、专注、坚持和细心。小西手巧,从小就爱折纸,经常会从书中或者视频里学习折纸,折好了送给大家。

我记得小西不但折纸折得好,还很会编辫子,每天早上都可以自己扎辫子,她还会给娃娃弄不同造型的头发呢。

优势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且具有生命力的孩子,而问题视角的一句“浪费时间”,会让孩子感到她的投入不值得,在做无价值的事情。

看到那个更优秀的孩子

为人父母经常把重点放在改善孩子的缺点,却忽略了发展优势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更需要的是用一种持续发展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值得我们用放大镜来看;每个孩子也有缺点,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看,找到其背后的需求和待塑造的地方。

转换视角

简单来说,就是要从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隐藏的天赋,关注点从“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转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我小儿子小时候汉字书写一直是个难题,从临摹字帖到一笔一划纠正,试过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好。有天我突然想到一个点,为什么总是揪着他写得不好的字呢?可以换一种思路。

之后,每次儿子练完字,我们就一起来找找今天写好的字有哪些特别好的地方。比如“这笔捺特别好”“今天这个字比昨天写得好很多”“这个字的结构不错”……有值得夸奖的字,我们就把它圈了出来。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可以圈出来的字越来越多,儿子也会自己思考字怎么写得更好,练字也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了。

用优势管理弱点

在完美主义的家长眼里,孩子有弱点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对他们加以很高的期望值,但有时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孩子偏离的实际情况,产生不自信、没动力,甚至厌烦、叛逆等心理。

其实这些弱点,可以成为孩子前进的助力,很多时候最大的失败,就是在还没有行动之前,就已经下了一个定论。

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优势,而更关注自己的不足,只有不断地强化优势,才能提高自己,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学会审视自己,打破思维常规。

试着把对孩子的期望变得简单一点,不要让你的孩子去追求某个极度卓越人生的模板,而是去努力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平凡生活中的不寻常之处,即上文提到的那些“优势视角”。

在这个寻找并看到孩子闪光点的过程中,我们接纳了孩子的同时,又能为孩子找到新的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