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三阴虚损

 逸农农 2019-08-29

一、三阴虚损

1.半身不遂——范中林治案

陈某,女,65岁。因脑血管意外左侧半身不遂已经8年,口眼斜,流清涎不止。每年秋冬开始卧床,次年春天可扶床缓慢移步。1971年冬,病势沉重。

刻诊:入冬以来,畏寒蜷卧,重被覆盖,左侧半身不遂,骨瘦如柴,手足厥冷;头部发木,如盛盒内;脸面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半身不遂多年,阳气日衰,少阴寒化,阴寒内盛,阳虚水泛已极。急须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并真武汤加减主之。

制附子120g(久煎),干姜60g,炙甘草60g,白术30g,茯苓30g,炮姜60g,上肉桂15g(冲服)。

上方服1剂后,全身发痒,如虫爬行。连服4剂,身上开始感觉轻松,头木之感渐消。上方随证加减:遇有外感风寒、关节疼痛,加麻黄、桂枝、细辛;阳气渐回,则姜、附酌减。其后又酌加人参、黄芪、当归、菟丝子等,以增助阳益气、活血养血之效。坚持服药半年,面色渐转正常,浮肿消退,食欲倍增,四肢变温,精神好转。1972年4月已能起床,依靠拐杖或他人搀扶,能缓缓移步;同年7月,可丢掉拐杖而行。7年来再未卧床不起,能料理家务。

点评:郑钦安论治中风一证,最能体现其扶阳理念:“凡得此疾,必其人内本先虚,一切外邪始能由外入内,一切内邪始能由内出外,闭塞脏腑经络气机,皆能令人死,不得概谓皆由外致也。予常见卒倒昏迷,口眼斜,或半身软弱,或周身抽掣。众人皆作中风治之,专主祛风化痰不效。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未治风而实以祛风,握要之法也。若专主祛风化痰,每每酿成脱绝危候,何也?正虚而邪始生,舍其虚而逐其末,况一切祛风化痰之品,皆是耗散元气之物,未有不立增其病者。”

本例中风偏枯已经8年,病势沉重,若按通常治法,可能以益气活血为法,选用补阳还五汤之类套方。范氏观其舌证,认为少阴寒化,阴盛阳衰已极,“治之但扶其真元”,投大剂四逆汤,随证加减,始终以扶阳为法,充分体现了扶阳理念。

2.半身不遂——唐步祺治案

某患者,60多岁,因中风瘫痪卧床已2年多,百药无效。诊见恶寒特甚,两胯以下冰冷,两膝以下如泡水中,舌苔白厚腻,脉沉细。综合其全身症状,判为阳虚阴寒湿盛。先以四逆汤加桂枝、白术,连服10剂,已能扶杖站立,行走几步,唯觉一身重痛,乃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温经散寒祛湿之品,复用白通、四逆汤加童便,以通达周身之阳。各服数剂,已能在室内行走,大小便可自理。但仍一身畏寒,复以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或加鹿茸粉,服七八剂,诸症大减,全身转暖,饮食增多,可行走数百步。乃就原方减小剂量调理。

点评:本案也体现了郑钦安“治之但扶其真元”的扶阳理念,可与范中林“半身不遂”案互参。不同的是,本例唐氏曾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先开表散其寒湿,再予四逆辈扶阳治本。先表后里,亦是此类病证的规矩。

3.石淋(肾结石)——吴佩衡治案

黄某,男,44岁。以腰痛数年而住某医院治疗,经X线摄片检查,右肾肾盂有10粒结石影像,小如花椒,大至蚕豆,诊断为肾结石。因身体虚弱不能耐受外科手术,出院延吴氏诊治。

腰痛已久,时有所发,痛如绞作,延及腰腹,下引宗筋,痛甚则神怯而畏寒肢冷;小腹胀痛,小便短涩;饮食欠佳,精神缺乏;舌苔白滑而厚腻,脉沉迟无力。辨为肾脏寒极,寒湿不化,内结成石。以温肾扶阳温化之法主之。投以四逆汤加味。

附子60g,干姜40g,桂枝30g,茯苓3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杜仲10g,北细辛6g,甘草6g。

服药11剂后,经尿道相继排出结石4粒,其中1粒较大者,排出时嵌于尿道口,尿线中断,其痛非常,经用镊子夹出。X线复查,尚余6粒结石,但影像均较前为小,原大如蚕豆者已不复见。肾寒日久,腰尚冷痛,继以扶阳温化主之。

附子100g,干姜50g,北细辛6g,薏苡仁30g,桂枝30g,狗脊10g,上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10g。

因服药有效,信心不移,连服不断,病情大减,食增神健,体质大为好转。前后相继数十剂,腰痛已不复作,开始恢复工作。再以上方加减,数月后,最后一粒结石亦随尿排出。

点评:肾结石治疗,一般不离海金沙、金钱草之类利水通淋之品,效果平平。见石不治石,而能成功排石,靠的是“治之但扶其真元”的火神心法。从扶阳入手,用大剂四逆汤加味,生动地体现了扶阳的威力。全案始终未用一味排石药,专从阴寒湿盛着眼,投以大剂附、姜,不治石而治人,竟能愈此结石重症,确实才高识妙。

4.虚劳——范中林治案

陈某,男,28岁。1971年到西藏执行任务,长期风餐露宿,自觉指尖、手掌、下肢关节咯咯作响,继而面肿,心悸,腰痛,彻夜不眠。逐渐行走乏力,神疲纳呆。曾出现脑内如鸣,头顶发脱,心悸加重,动则气喘,身出冷汗,肢体皆痛,四肢麻木等症。1977年1月,自觉口内从左侧冒出一股凉气,频吐白泡沫痰涎,胸中如有水荡漾,左耳不断渗出黄水,听力减退,走路摇摆不定。血压70/50mmHg(9.33/6.67kPa)。5月22日,突然昏倒,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加重,头昏胀难忍,转送某医院会诊。左半身痛、温觉明显减退,左上肢难举,结论为“左半身麻木,感痛觉障碍,左上肢无力,水肿待诊”。数年来,服中药千余剂无效。后转来就诊。

面部与双下肢肿胀,左半身及手足麻木,四肢厥冷,脑鸣,头摇,神疲,心悸,失眠,记忆力及听力减退,身痛,胁痛;口中频频冒冷气,吐大量泡沫痰涎,纳呆;大便稀薄,小便失禁;舌质暗淡、胖嫩,边缘齿痕明显,苔白滑厚腻而紧密,脉沉细。辨为少阴寒化,迁延日久,阴盛阳微,气血亏损,已成坏病。法宜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真武汤加减主之。

制附子120g(久煎),干姜60g,生姜120g,炙甘草30g,茯苓30g,白术30g,桂枝10g,辽细辛6g。

上方服20剂,脑鸣消失,心悸好转,面部及下肢浮肿显著消退,小便失禁转为余沥。守方略作改动,续服10剂,口中已不冒凉气,神疲、肢冷、纳呆、便溏均有好转,但仍不断吐白沫。少阴阳衰日久,沉寒痼冷已深,积重难返。法宜益火消阴,温补肾阳。以四逆汤加上肉桂,嘱其坚持服用。可连服四五剂后停药2天,直至身体自觉温暖为止。

制附子60g(久煎),干姜30g,炙甘草30g,上肉桂10g(研末冲服)。

上方连服半年,全身肿胀消退,摇头基本控制,身痛和手足麻木显著减轻,心悸明显消失,吐白沫大减,二便正常。血压回升到120/80mmHg(16.0/10.7kPa),身体逐渐恢复正常,重新工作。

点评:范氏认为,本例初诊时可见三阴俱病,五脏皆虚,全身虚寒十分明显,“病情虽复杂,其症结实属少阴寒化,心肾阳微,尤以肾阳衰败为甚。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抓住根本,坚持回阳救逆,益火消阴,大补命门真火,峻逐脏腑沉寒,守四逆辈,连服半载,多年痼疾始得突破”。初诊方在四逆汤中加入生姜120g,辽细辛6g,是为开表散寒;茯苓、白术、桂枝是为除湿健脾,为温阳法疏通内外障碍。

关于虚劳的辨治,郑钦安颇有灼见。他说:“虚劳之人,总缘亏损先天坎中一点真阳耳。真阳一衰,群阴蜂起,故现子午潮热。子午二时,乃阴阳相交之时。阳不得下交于阴,则阳气浮而不藏,故潮热生;阴不得上交于阳,则阴气发腾,无阳以镇纳,则潮热亦生。医者不得此中至理,一见潮热便称阴虚,用一派滋阴养阴之品,每每酿成脱绝危候,良可悲也。自汗盗汗出,凡自汗、盗汗皆是阳虚之征。各书俱称盗汗为阴虚者,是言其在夜分也。夜分乃阳气潜藏之时,然而夜分实阴盛之候,阴盛可以逼阳于外,阳浮外亡,血液随之,故汗出,曰盗汗。医者不知其为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气外越,血液亦出,阴盛隔阳于外,阳不得潜,亦汗出,此旨甚微,学者务须在互根处理会。咳吐白痰,真阳一衰,则阴邪上逆,逆则咳嗽作。白痰虽非血,实亦血也,由其火衰而化行失职,精气不得真火锻炼,而色未赤也。近来多称陈寒入肺,实是可笑。腹满不实,阴气闭塞,阳微不运故也。面黄肌瘦,真火衰则脾土无生机,土气发泄,欲外亡,故面黄。土衰则肌肉消,以脾主肌肉故也。腹时痛时止,阳衰则寒隔于中,阻其运行之机,邪正相拒,故时痛时止。大便溏泄,胃阳不足,脾湿太甚故也。困倦嗜卧,少气懒言,皆气弱之征。种种病情,不可枚举。唯有甘温固元一法,实治虚劳灵丹。昧者多作气血双补,有云大剂滋阴,有等专主清润,有等开郁行滞,不一而足,是皆杀人转瞬者也。”“钦安指出大法,唯有甘温固元,是姜、附、草,不是参、芪、术,学者不可不知也”《医法圆通·卷二》。

5.麻疹危证——吴佩衡治案

吴佩衡八女儿1岁,体质较弱,忽又发热而加咳嗽。以为感冒风寒,即以桂枝汤治之。不料服后更觉发热而加惊烦。值吴出诊,其妻以为内有伏热,即以芍药甘草汤加麦冬煎汤喂之。发热虽退,但脉来紧急,呼吸迫促,不喜吮乳。观之则面项上隐隐现出紫黑疹点,始告之为麻疹,绝不能再服寒凉之剂,若不设法将麻疹升提发泄出来,必至危殆。白附片300g,加入甘草数钱,煮沸后与服两茶盏。隔约1小时,麻疹渐出,色亦转红活。又复发热,再加干姜30g,频频喂之。其喘促更甚,鼻翼胸部均煽动,咳嗽声哑,哼挣不息。每半小时喂药一次,均呕吐涎痰(寒痰温化由上窍排除)。下午又煎附子300g,干姜30g,上肉桂6g(泡水兑入)。日夜频频喂之。病势虽如是沉重,但麻疹逐渐透达。每日仅服汤药,乳食不进。次晨仍照前方早1剂,晚1剂。三日夜共服附子6个300g,仍继续呕吐痰涎和泄泻稀粪,疹方出透渐灰,鼻煽喘挣始平,发热亦退,且乳食已进,遂平息而愈。

点评:吴佩衡擅治麻疹,民国期间即享誉全国。麻疹若处治不当,如过于表散或误用苦寒、滋补,会使阳证转阴,元气欲脱。吴佩衡独特之处在于当机立断,用白通、四逆辈力挽狂澜,救治很多濒危患儿,与祝味菊以扶阳法救治很多热病阳衰病例相似。其创见在于小儿是稚阳而非纯阳,不宜过于表散,更不宜动辄使用清凉苦寒药物。凡属虚寒小儿,只有放胆使用四逆、白通等汤,才易挽回颓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