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赤峰》之二十四: 昭乌达盟运动场:老赤峰的第一个运动场

 捉光凑影 2019-08-29


下面继续《光影赤峰》,今天要说的是咱们老赤峰的第一个运动场——昭乌达盟运动场。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咱们运动场最早的这么一张照片,横幅上写的是庆祝我国又一次核试验胜利成功的庆祝大会。当时这个运动场的坐落主席台是坐西朝东的,而且他这个建筑。张老师,你看它是属于希腊风格的方面的?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这个主席台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殿堂式的,这样的一个建筑,这是典型的一个欧式风格。1958年建立的。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之后,党中央就要求在全国各地(县级以上地区)都要建一个专门用于集会的这样一个场所。体育运动和政治运动二合一的这样一个场所。在国庆举行集会的时候,劳模、各行各业的代表,要在两侧的观礼台就坐,这个运动场的容量能容纳两万人。平常人们健身也都在这里,他是一个政治运动集会和体育运动集会这样的一个地方,所以人们就把它叫运动场。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对,我看还有这样一张照片,隐约的可以看到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周年的一个大会。两侧观礼台也都坐满了人了。刘老师,您这张照片看来很明显是俯拍的,您是怎么把这个位置挤到的?
赤峰市民俗专家 刘玉祥:站到对面跑到旁边,南北各有一个台子。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掐秒表的裁判员坐的位置,它是一个台阶似的,铁架子。
赤峰市民俗专家 刘玉祥:上到那个台阶,当时专业照相的,都在架子上,旁边有个地方,像我们这些业余的上去,时机合适就把它拍下来了。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咱们气象局灌了很多氢气球。大的,他是舍不得放。他是挂标语用的。但是,再有一个就是撒放成千只小气球,那撒起来以后,整个场面非常壮观。那是满天气球在飘扬。到了第二期的时候,就是1976年左右,他们就把它改建了,把这个主席台挪到了北侧,形成了一个坐北朝南的一个主席台,就是这样的照片。这个运动场建成之后举办的一个昭乌达盟那达慕的开幕式。整个主席台,它的建筑就不是过去那种欧式建筑了。三层楼式的建筑。中间是主席台,两侧观礼台。后面也都有房间了。围着四百米跑道的外围,做了阶梯式的整个观众席。有这么一张照片,它第一次最大的一个运动,光运动场里,大约有五万余人参加。那个时候咱们的第二期的运动场的改造刚刚要进入尾声。
赤峰市民俗专家  张松柏:毛泽东主席是1976年9月9号去世。各个县以上的都要举行追悼大会,这个时候运动场没完工,没完工,怎么办呢,当时施工队就是没有白天带黑天的,加班加点就把这个运动场给抢出来了。追悼大会一开始,一奏哀乐,哭声一片,哭声震天。第二运动场它的第一次使用,其实它是带有带着一种非常悲壮的这样的一个色彩。
赤峰市民俗专家 李晓辉:二期建成之后,运动场确实是接纳了比较大的庆祝和大型的活动以外,经常开展一些体育方面的活动,你比如说全市的田径运动会,很多的开幕式。也都借用咱们盟运动场。到了第三期的时候,咱们就随着新区的一个建设,那个运动场就逐渐就把围墙和观礼台和主席台全给拆除了。这就形成了市民们到那参与活动,参与健身的公共场所。自治区全运会的召开,咱们建了一个“鸟巢”,很多一些比赛都转到这里来了,那个就成了咱们全民健身的一个场所了。

记者/周璇  刘禹汐  袁鹤鸣

编辑/姚威仰

看赤峰新闻——知身边大事

播出时间

每天19:35(首播)

每天22:00(重播)

次日7:15(重播)

次日12:00(重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