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史第三十一集诸葛亮治蜀(2)

 陆一2 2019-08-29

纪录片中国通史 第三十一集 诸葛亮治蜀(2)

        诸葛亮选拔人才不拘资历,不拘地域,尤其注重德才兼备。张裔,益州太守,长以一周太少,在南中叛乱时期,被反叛首领抓获献给了孙权,在这之后数年,诸葛亮对孙权说,希望能够放张裔回蜀,适逢两国重新修好,孙权痛快的答应了邓芝的请求。然而,事后孙权很快发现,张裔是一位博学多才之士,十分后悔放虎归山。张裔归来,诸葛亮立即委以重任,蜀汉又有了一位得力的官员,蒋琬、费依、董允、王连、陈震、张裔、费诗、秦宓等等,像这样被诸葛亮发现,并任用的官员数不胜数。巴蜀地区有才能的人才,争相为国家效劳。

        公元228年这一天,诸葛亮最疼爱的谋士马谡因为违反军令,导致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兵败失守之后,马谡又临阵逃脱,论罪当斩。在在诸葛亮惩处的人里面,即有亲贵,也有功臣,无论是什么人,一旦触犯法律,诸葛亮一律严办,绝不袒护。然而,诸葛亮依法治蜀,绝不是靠简单的严刑酷法,而是建立在教化的基础上,并充满了人文关怀。

        同为先帝托孤的大臣李严,因为弄权而贻误军机被诸葛亮弹劾流放,在这之后,诸葛亮给李严的儿子李丰,写了一封信,信中诸葛亮诚恳地说明了流放的理由,并希望李丰能够说服自己的父亲,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李严得知后,十分感动。多年以后,当李严在流放地听到诸葛亮逝世的消息,一时悲愤,发病而死。

        都江堰,这个由秦国李冰父子开凿建设的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无论是岷江出现洪峰还是枯水,它都忠实地把农业所需要的水量,源源不断地送往成都平原,成就天府之国的富庶。诸葛亮专设堰官,对都江堰加强管理,1200人既是士兵,又是并修护和维护的河工,他们常年驻守日夜巡视,对都江堰进行保护和疏浚。

        巴蜀地区历来物产丰富,井盐是巴蜀地区最主要的物产之一,东汉末年以来,井盐的生产管理一度混乱,生产效率低下,诸葛亮决定强化食盐官卖政策,增加井盐数量,同时对生产技术加以改进。井盐是只通过挖井汲取地下水熬制而成,传统的熬制方法,用所谓的家火熬制。一直以来,火井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诸葛亮对火井的井口进行了改进,使得火井煮盐的效率大大提高,产盐量是家火煮盐的一倍以上,直到今天,四川的火井依然使用火井煮盐。

        在古代,可以与盐相提并论的,那就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铁,如果说蜀汉政权是以盐立国,那么还可以说蜀汉政权是以铁强国。浦元用精湛的淬火技术,打造的刀具锋利无比,被誉为神刀,他命人往竹筒里装满铁珠,以刀切之,竹筒应声而断,而他打造的甲胄则异常坚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