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瓜子心 2020-08-09

刘备“三顾茅庐”,求得旷世之才南阳诸葛,“隆中一对”针砭时弊,道出“三国鼎立”之态势,足见诸葛之谋略也,称之为政治家、军事家,后世之人无有异议者。继关羽失荆州、张飞被害、刘备战死,蜀国每况日下,诸葛亮深受“三顾恩情”,愿负托孤之责,欲挽救于蜀汉之危。

故借此活动,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中的丰功伟绩!

引言

“美髯公”关羽被吕蒙战死,身首异处,荆州、公安等地失守,致使蜀地门户大开,江东、北魏如同虎狼,虎视眈眈,蜀汉之危甚矣。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被世人熟知,关羽之仇即东吴也,此仇不报东吴、北魏再无惧也,此仇不报何为手足,情义何处安放。

刘备不顾军师诸葛等人劝阻,虽深知“连吴抗曹”之利,仍亲自率兵数万与夷陵处对抗孙权。历经数月,孙权军队以“火攻”取胜,刘备忧愤成疾、身心俱损,弥留之际,召诸葛亮、其子刘禅来床前,将后主刘禅托付于军士诸葛亮,故白帝城托孤已毕,东汉土地上再无刘关张的身影。

据史料记载:(刘备)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临危受命,实属不易,反观此时蜀汉之地满目疮痍,开国功勋者或以追随先帝而去,或以人在暮年,然西蜀以南边境,南蛮之地,不受管教,无法将其征服。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刘备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

然东吴为求自保早与北魏之强联盟,蜀汉有东吴、北魏合攻击之可能,一旦战争爆发,蜀汉必有其灭国之灾。足见蜀汉内忧外患,此存亡之秋也。然诸葛亮深受蜀汉之恩,欲献出全部精力挽救蜀汉之危,使其子民生活无忧也。

在此从诸葛亮临危受命入手,从人才选拔、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经济发展三个大方面来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人才的选拨与重用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事情发展的规律,古往今来均是如此。诸葛亮受命以来,深知蜀汉第一要务就是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在适合的位置干适合的工作,把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的蜀汉治理好。诸葛亮在这二个人才上的选用,直接解决了蜀汉的内忧外患的处境,可见其识人善用的卓越眼光和非凡的魄力。

一、邓芝出使东吴

东吴杀死关羽后继而击败刘备,“孙刘联盟”破灭且彼此具有深仇大恨,可谓:蜀汉不灭东吴愧对恢弘之志,愧对百姓。然东吴知其危险,纵使有长江天险之屏障,仍然托书与北魏愿意联盟,即孙曹抗刘。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邓芝出使东吴

诸葛亮深知三国鼎立之局势,但坐以待毙必将面临死亡,诸葛亮了解邓芝为人正直果敢,忠义爱国,同时有蔺相如之风,故在建兴元年,诸葛亮派遣邓芝驾一个孤舟,出使仇国东吴,愿不计前嫌与东吴修好。

有《三国志》记载: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可见,邓芝身为蜀汉之臣,时刻不想着为国尽职,出使东吴邓芝再好不过了,但是责任重大,吴侯开始并未答应面见蜀汉特使邓芝。邓芝身在东吴,不顾性命之危,毅然决然在此要求面见孙权。在几次三番后,孙权答应面见邓芝,邓芝传达丞相之言,讲授唇亡齿寒之理,孙权具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美名,考虑到百年的东吴河山,江东子弟之性命,答应了诸葛亮的联盟,东吴蜀汉再度联盟力拒强魏。

“孙刘联盟”在此启动,体现了诸葛亮识人善用的慧眼识才的本领和知己知彼,审时度势的战略统一的谋略。

二、张裔治理政务

诸葛亮早些年就深知张裔是一名大儒,有博览群书、治理政要之才,然此人却生在东吴无人赏识,从而不被人看重。诸葛亮在派遣邓芝与东汉联盟之际,以张裔故土在西蜀为名,让孙权放张裔回到西蜀之地,孙权考虑到再度结盟的不易,就欣然同意了。结果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孙权派人去追张裔,并口出痛失了一位人才。

有史料佐证:裔出閤,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张裔一到蜀地就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重用,同时张裔也不负众望,尽职尽责将蜀汉的政务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后主刘禅的夸赞和百姓的爱戴等等。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张裔故居遗址

可见,诸葛亮的才能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的造诣,在慧眼识人方面也造诣颇深。然蜀汉要想较快的消除百废待兴的局面,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行。

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假如国家没有法律来制约和规范人民,国家不会长治久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同时此时的蜀汉更是要以法律来规范化与合理化。于是,诸葛亮在“德才兼备”考核人才后,颁布了新修改和完善后的法律(如《蜀科》)。

“依法治国”必须要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然难以让百姓或是将士们信服,法律也就不存在其价值和约束性了。

下面我们用两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来诠释诸葛亮在法律上“依法治国,以严治国”的具体行为!

一、挥泪斩马谡

街亭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蜀汉进攻北魏的交通要塞,被称之为“门户”;在地势上,街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牢牢的将北魏阻隔在门户之外,可见其重要性。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然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的助手马谡主动请缨原因带人去镇守街亭,可是马谡在认识上没能重视街亭的重要性,更没有考虑到街亭一旦失守后的严重后果,直接导致街亭失守了。将士们或是被战死,亦或是跟随马谡临阵脱逃了。

马谡失守了北方的门户,蜀汉随时有北魏通过门户进攻西蜀,抢夺其城池,杀害其百姓之危;同时马谡为诸葛亮的助手,却临阵脱逃此等大罪性质恶劣,导致后期将士们难管理、难负重、甚至怠慢军情等等。

在同年的十月,诸葛亮不顾百姓们求亲,将马谡斩首以震军队,同时马谡还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此时,没有人再怀疑法律对自己没有约束力,可不按其遵守等错误的思想。

二、流放李严

诸葛亮“以严治国”下再一次融合了“以德治国”让道德和法律结合来治理蜀中百姓,且深受百姓的爱戴,连被处罚的人都感恩戴德,深受法律的柔情等等。

先帝托孤大臣除了诸葛亮以外,李严也是其中之一,可谓是开国元勋,拥有无上的权利和名誉。然在诸葛亮北伐中,李严却在押韵粮草等后勤之事上延误了战争的时间,导致战机失去,将士们损失掺重。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刘备托孤大臣李严

诸葛亮按着《蜀科》的“以严治国”与“以德治国”,没有对李严进行斩首,而是将其流放到蛮夷之地。同时诸葛亮写书信给李严之子李丰道出罪过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同时将人情考虑到其中。李丰知其原由,深感诸葛亮的恩情,并且向父亲李严说出了蜀国目前的状况和丞相的无奈之举等等。

据史料记载: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可见,李严(后改为李平)虽然被诸葛亮流放,但是李严却深感诸葛亮的恩情与其为人的正直、客观等。诸葛亮去世后,李严深感自己再无仕途之用,深感背后,最后病死。诸葛亮将法律与德操放在一起,至今被沿用,可谓:诸葛之才,后人用之不尽!

三、经济全面发展

百废待兴之际,发展经济首当其冲,故有“经济建设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蜀国之地本来就有“天府之国”之美称,经济的发展更是在蜀地体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在当今仍然深受诸葛亮治蜀时的恩惠,我们将从水利、纺织、铁器和井盐四个方面来论述诸葛亮在经济方面的造诣。

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

都江堰至秦朝父子建好以来,在运输和灌溉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整个蜀国国富民强都系于此。但是至三国时期,上至君王,下到大臣们很少甚至基本上没有人去过问都江堰的维护工作。

据史料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诸葛亮征集兵丁1200人维护都江堰,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管理维护,开创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诸葛亮在都江堰的治理上,以农业为本大力发展农作物,蜀国百姓再无饥饿之忧,同时农业的发展让国库更加的充实,为诸葛亮再次北伐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都江宴俯瞰图

总之,诸葛亮对都江堰的治理得到了历代君王的认可,至此以后古代帝王都设置专门的官员维护都江堰,让该工程能正常持久的为百姓谋福利。再次可见,诸葛亮的远见是正确的,也是具有先进性的。

二、火井煮盐的推广与普及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井盐的治理等也处理混乱的状态。诸葛亮在治理蜀中严重认识到井盐混乱下的危害,进而颁布一系列的条例,增加井盐数量的同时,对井盐的技术也进行了调整。

在诸葛亮的推广下,蜀汉的百姓们有了额外的收入,国家的财政等也得到了扩充。目前,在四川长宁、自贡等地依然有井盐的遗址等等,同时百姓们流传下来很多有光诸葛亮推广和普及井盐的政策等。

三、冶金业技术的大力发展

三国时期,蜀汉不仅仅“以盐强国”,在铁器的打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诸葛亮引进专业冶炼的蒲元,让其带领和指导工人们打造刀具等,尤其是打造农具,使荒芜的土地变成了田地,使百姓在劳作时更加的高效等。

据《南史》记载,蒲元为诸葛亮打造的筒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

可见,蒲元制造的铁器等不仅在农具上发挥了作用,还为诸葛亮改良了筒袖铠帽,使二十五石的弓弩都不能射穿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蜀中士兵的受伤率,增加了战争的胜算等等。

四、蜀锦远销海外

巴蜀之地,天府之国,兼有粮食丰饶,锦缎精美等独特之处,尤其被受人喜爱的“蜀锦”。唐朝的著名诗人杜甫曾在《蜀相》诗文中描述:“锦官城外柏森森”。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蜀锦工艺

该诗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史料记载,巴蜀盛产蚕等金贵物品,诸葛亮在治理蜀中时大力发展纺织业,并且颁布众多措施来推进蜀锦的发展,设置了锦官等。由锦官还延伸出来了锦里、锦官城、锦城等代表成都的专有名词。而杜甫的诗句也证明了四川锦官城之前的繁荣景象。

由于蜀锦的精美,吴国和魏国的君王在奖赏大臣或是宠幸某一位妃子时拿蜀锦作为奖励。蜀锦更是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印度、阿富汗、伊朗、中东和欧洲等。这些都是在诸葛亮对纺织业大力重视下的结果。

评价

都江堰被维护,受到重视,持久造福于巴蜀百姓,此为诸葛亮之功绩也;农具的变革和精良,使百姓摆脱了食不果腹的凄惨生活,此为诸葛亮之政绩也;而锦官城、锦衣卫、锦里等专有名词,更是侧面说明诸葛亮之功高也。故诸葛亮治理蜀中,乃蜀民之福报。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入手,探析诸葛亮治蜀的丰功伟绩

诸葛亮影视图

同时诸葛亮在治理好蜀中后,兵力、国力等方面得到了恢复,为完成先帝之宏愿,诸葛亮再一次率兵北伐,病逝在五丈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概括之一生不为过也。

反观诸葛亮可以说其在幼年就立下高远的志向,学习奇门遁甲等本领,希望通过自身的学识来拯救百姓,让其不在流离失所,皇天不负有心人,诸葛亮遇到了皇室宗亲刘备,一篇《隆中对》把东汉末年的局势分得很清,让刘备找到了目标。

在诸葛亮个人的志向和忠义上可以说其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诸葛亮在临危受命后将忠义放在第一位,明知兴复汉室已成为天方夜谭,依然选择北伐,最终身家性命丢在了五丈原之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诸葛亮的辛酸、无奈、功绩等刻画了出来。比起窃取曹魏胜利果实的司马懿相比,诸葛亮可谓是足智多谋、正直忠义,乃军师之楷模、将相之模范。在当今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三国志》、《中国通史》、《三国演义》、《南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