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塘爆发车轮虫病

 无流派1 2019-08-29

案例1:

连续几天L或来电或到门店反映池鱼食欲不旺、不摄食,监控白天显示溶氧都不高,下风口起厚。初判定认为是藻类过多且老化死亡,因天气原因没能杀藻处理仅采取解毒措施,但反应不见好转。

17日下午到塘囗实地查看,8亩均深1.5池塘,沿池周边1米范围都是轮虫的天下、起云起雾,轮虫形成了高峰,这么多轮虫生存,再加上成批死亡的轮虫尸体腐烂分解需耗氧,当然耗去了大量氧气,即引发了池溶氧不足,出现了鱼食欲不旺,不摄食的现象,遂安排18日上午杀虫处理(17日天气不适),并配施底改,开动增氧机,19日回访,鱼开始正常摄食、恢复正常。

由此例因轮虫引发的鱼塘溶氧不足,引伸到我们的河蟹池塘,一旦虫口形成高峰时如何去面对去管理。

案例2:

2018年4月26日,苏老板致电水产技术员说:“最近几天都发现有几条草鱼死,这两天增加到每天十多条死,你可以过来检查一下吗?”

技术员携带检测工具立刻前往苏老板鱼塘,到塘后使用简易测水盒检测水质:氨氮、P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技术员撑船巡塘,发现水面上漂有很多死鱼,以草鱼为主。捞了两尾漫游于塘边发病的草鱼进行检查,外观病鱼体表没有明显的损伤,易掉鳞;眼眶周围充血发红,烂鳃,镜检鳃丝发现大量的车轮虫。剖检鱼体,肠道轻微发红。苏老板说:“最近因天气原因,投喂量变动频繁,有时出太阳就会加大一点投喂量。”

根据苏老板的实际情况,4月27日,全塘使用车轮斜管净杀虫,并配其他治疗车轮虫的药,连喂三天。在杀虫与喂药后的第三天死鱼数量明显减少,从10—15条减到2—3条。技术员巡塘一周,未发现新鲜死亡的鱼。

一、鱼车轮虫病症状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久就会死亡。流行情况:对l.65―2.64公分及夏花鱼种危害最大,此病很常见,全国各地都有,以5―8月最为流行。特别是密养的鱼种最易生这种病。

二、鱼车轮虫病原因


1、病原体上,车轮虫属于纤毛门、寡膜纲、缘毛目、车轮虫科。

虫体侧面观如草帽状,反面观如圆碟型,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为口面,凹入的一面是反口面。反口面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齿轮状的齿环,齿环由齿体互相套接而成。齿体似空锥,分为三部分,锥体、齿钩和齿棘。反口面的边缘有一圈较长的纤毛,是后纤毛带。车轮虫用附着盘(反口面)附着在鱼的鳃丝或者皮肤来回滑动,有时离开宿主在水中自由游泳,游泳时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车轮一样在转动。有时附着在鳃丝上不动,仅看到纤毛在动。车轮虫的虫体有大有小,大的虫体直径达100微米,小的只有20微米。

2、车轮虫广泛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淡水和半咸淡水鱼类都可以寄生发病。

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于4到10月,尤其春末夏初、秋季为流行盛季。适宜水温为20—28度。当环境不良、养殖密度大和阴雨天气的情况下,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成为病害,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3、车轮虫常常寄生在鱼的鳃丝、皮肤等地方。

当寄生车轮虫数量不多时,宿主鱼没有病症,随着车轮虫越来越多,会刺激鳃丝大量分泌粘液,引起鳃上皮增生,妨碍呼吸,鱼会浮头,食欲不振,或者到处游荡不安,甚至死亡。如果寄生于鱼皮肤上,大多在幼鱼期和苗种期,鱼种体色暗淡、没有光泽、停止吃食,消瘦,呼吸困难而死。有时也会引起小鱼“跑马”症状。

三、鱼车轮虫病治疗方法


1)海水鱼可以用淡水浸洗5—10分钟

2)硫酸铜亚铁合剂(5:2)0.7ppm+阿维菌素溶液(1%)15ml/亩.米混合全池泼洒。

3)25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

4)氯氰菊酯溶液(4.5%)20—40ml/亩.米全池泼洒。此方法水温低于18度时要谨慎使用,或者减低用量。

5)治疗时应注意:

①最好是晴天泼药,夏季上午或下午用药,避开中午高温不用药。下雨或缺氧天气尽量不用药 。

②泼药后必须开动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尤其是水质不良和苗种期使用。

③池水氨氮或亚硝酸盐超标时,要谨慎用药。最好先降解后再杀虫。

四、鱼车轮虫病预防措施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养殖习惯,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车轮虫的流行季节,要勤用底改、强氧化剂改良水质,不要随意加注外源水,以防引入病源,定期杀虫消毒。当水体出现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超标时,要及时采取降解措施把它们降下来。避免水质继续恶化。另外,往鱼塘投放苗种时,要用药物浸泡苗种后,再投放到鱼塘里,以防带入病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