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为什么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写呢?如果我们看一些影视剧或者书法作品,都会发现,古人写字与现在人从左向右不一样,他们是从右到左,而且还是竖着写字。其实我们都知道从右到左写字很是不便,毕竟有些字刚写完,还没干,会蹭到,有时就这样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 这样导致古人写字时会提腕,有时还要将他们长长的袖子提起来,这不是大大给写字增添麻烦吗?为什么古人还一直使用这种书写方式呢? 对于此,有很多种解释—— 首先,在造纸术还没出来之前,古人是在竹简上写字,竹简是由一条条竹木片构成,打开卷册,自是左手展开,而右手端着,这些自然便是竖着、从右到左的书写。 再有便是为了书写方便,从右往左横写,会挡住右边的字形,不利于安排结构,影响了整体的美观。而汉字一般的末笔都是中下或者右下方,写完末笔可以紧接着下一个字的起笔,而显然竖写更使得书写连贯些。 而在便是从古人的思想来说说了,如此书写其实也反应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是以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无出其右'便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而还有一种说法便是因为古人曾在石头上刻字有关,其实不仅是中国古代,阿拉伯文等等都是从右向左书写,因为拿锤子刻字,自然是左手拿着钎子,右手拿着锤子,而从右到左地刻字明显是最方便的。 而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我们的书写才发生了改变,因为借鉴了西方,所以也是渐渐改成了现如今的横排、从左到右的书写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