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前,皇帝基本不用为皇位继承人犯愁,基本的制度都是立长不立幼,所以嫡长子就是合法继承人,这样做可以避免皇子夺位的事情发生,清朝就出现了九子夺嫡纷争,清朝有一位皇帝,为了能够让孙子当皇帝,把皇位传给他父亲,其他皇子看到后傻眼了,这个皇帝就是康熙帝。 康熙六十一年,雍亲王胤禛邀请康熙欣赏牡丹,就是这个时候,康熙第一次见到了弘历,觉得小家伙眉清目秀,天资聪颖,很有前途,想必几十年后也能作为皇位继承人,康熙觉得皇位这样传下去大清会繁荣昌盛。 后来康熙回去后,把孙儿弘历带到身边,亲自辅导,让他学习射箭、火器、诗文。弘历天生聪明,这些功课做得很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学霸。 康熙在弘历小的时候就找人看过他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说弘历天生富贵,他长大后非常孝顺,看他眉目如画的,文与武肯定都很突出,而且寿命还比较长。这弘历的确是当了六十多年的皇帝到了八十多岁才去世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去世了,康熙把皇位传给了他的父亲雍亲王,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因为雍正在那个时候在所有皇子中并不是最优秀的,结果民间就流传了很多关于雍正夺位的谣言,也就是历史上清朝的九子夺嫡。 其中最大的谣言就是雍正更改了康熙留下的遗诏,当时雍正是四皇子,还有一个十四皇子胤禵,他在清朝是大功臣,掌握了大军,说圣旨上本来写的是十四阿哥,被他把“十”改成了“于”,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而且雍正是合法的继承人,有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个:在康熙病重期间,雍正时常被派遣前往天坛祭天,这让其他皇子都眼馋了,毕竟能够代替皇帝去祭天,可见康熙对雍正确实十分看重,往往是继承人才能得到的待遇。 第二个:如果十四皇子胤禵是康熙认定的继承人,为何晚年的时候,康熙却把他派往外地驻军,还让他去打仗呢?康熙就不怕自己突然嗝屁了,十四皇子来不及怎么办,难道康熙就不会派遣其他的皇子都驻军吗?虽说十四皇子胤禵打仗很有能力,但是不至于康熙拿不出其他的皇子吧,大家说是不是呢? 第三个:第三个就是关于上面说到的篡改诏书的谣言,这个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传位十四子和改为传位于四子,这个于字,在古代书写为於,所以说没这么好改的,遗诏为汉文和满文两种语言一式两份,就算汉文好改,满文是鬼画符一般,也是没法改的。 最后一点,虽说雍正在所有皇子中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康熙的眼光还是十分不错的,雍正继位之后,把国家治理的还不错,国库也慢慢的充盈了起来,为乾隆帝留下了丰富的宝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