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二)

 江山携手 2019-08-29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二)
    二、兴

所谓兴,就是在诗歌中,诗人为了达到委婉含蓄,往往先用其它的形象来发端,然后引出所要描写得对象。“兴”也叫“起兴”。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是这样解释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在古代诗歌中,“兴”有时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经·桃夭》中,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又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比喻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后来的汉魏乐府中的《焦仲卿妻》,除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是起兴。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如,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诗歌的前两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诗人首先借此用形容光阴易逝、一去不返。所以,接着两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就承上光阴易逝、一去不返而慨叹人生之短暂,并由此引出要表现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

又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就是“起兴”句。我们都知道“见秋风”就暗示对家乡的思念。它源于晋朝的张翰的故事。张翰在洛阳为官,“因见秋风起”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借说喜欢吃菰菜、莼羹、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