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为什么对“衰荷”这么动情?能解其中味的,便也懂得了人生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9-30

秋天,是色彩斑斓的。满山的红叶,令人赏心悦目;成熟的庄稼,给新农村带来了殷实和富足。

然而,四季的更替如同人生的阶梯,有春的萌发,也有秋的萧杀。

好比荷花吧,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尽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夏天荷花的高洁。秋天呢,唐朝诗人李商隐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一种忧愁,一种落寞,惹得林黛玉娇泪涟涟。

一样荷花,两种心境,是大自然所为?还是世间人没有透彻心胸的灵感?

唐朝诗人白居易早年有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睿智诗句,他对荷花尤其是秋荷又有什么样的情境呢?

他写过一首《衰荷》,把自己一生的感悟寄托在看似落败的“衰荷”上,能解其中味的,便也懂得了人生。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第一味是“人在谷底不言难”。

这是指诗歌的第一句而言,“白露凋花花不残”。

白露时节已近仲秋之际,然而荷花为何仍然没有凋零和残落呢?

白居易为什么对“衰荷”这么动情?能解其中味的,便也懂得了人生

有过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夏日荷花才盛开,犹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所写“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日红”,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美丽景致。

自然规律注定了秋荷的命运,可是它决定不了人的命运。

白居易为何取字“乐天”呢?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一生经历过很多波折,忧郁过,也彷徨过,而深谙达观处事之道的他,最终在起起伏伏中一路前行,收获了自信,也完美了人生。

因此,在白居易眼里,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都有它生存灭亡的道理,只要心“不残”,即便“人在谷底也不言难”。这一切都源于一颗淡定执着的心。

白居易从诗歌的第一句就表白了他的乐观态度,面对“衰荷”有此心境的人,在历代诗人中也是少见的。

第二味是“巧用乾字易中天”。

也就是诗歌的第二句“凉风吹叶叶初乾”。

这一句把“衰荷”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予以融合在一起,描绘地真实有趣。荷叶上的点点露珠,在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拂下,滴落在荷塘中,荷叶也没有了附着的干扰,自由自在地伴随秋风歌唱。

其中“乾”字,有两个读音,一读 qián,一读 gān。在这首诗中,读gān,简化作“干”。繁体字“乾”的常用义是燥,与湿相对,如“乾燥”,引申可指枯竭、尽净的意思;又特指没有血缘关系的,如“乾爹、乾妈”等。

而在古代还没有简化字和繁体字之分,所以,白居易在这里包含了两个意思,一个呢,就是指带露珠的荷叶被秋风吹“干”。另一个呢,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乾”的第二个读音和含义,在读qián时,用作卦名,是《周易》的第一卦。

而《乾卦》呢,它象征天,那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出自于此。

天道不可违,“衰荷”般的逆境需要“自强不息”,只要心仍在不停的奋斗,谁也不能阻挡你“潜龙”升天的步伐。

一缕秋风,看似无情,实则考验,白居易的心态令人高山仰止。

第三味是“明真理者不惧馋”。

诗歌的最后两句“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可谓是无人企及的,也是白居易诗歌思想的独创。

白居易为什么对“衰荷”这么动情?能解其中味的,便也懂得了人生

此时的诗人好像一位“老顽童”,一株株“衰荷”有什么好看的呢?他绕着“衰荷”转了一圈又一圈,看个不停,心有所思。

此时此刻,荷花之所处的萧条境界是没有人来欣赏的,也就是白居易,像个“尼采”一样的“疯老头”。

实际上,白居易也就是唐朝的“唐伯虎”,“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其实也挺搞笑的,唐伯虎家族是不是与唐朝有宗族渊源呢?

白居易从年轻时代就有“一岁一枯荣”的天赋才思,现在他看到“衰荷”是不是对生命又有了新的感悟?

是的,白居易的“荒唐行径”却表露了他观察事物的独到之处。盛中见衰,衰中见盛,其实盛与衰是互相依存转化的,这就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

为什么别人都不喜欢凋零的荷花呢?实际上,四季的更替也是昭示着生命的“新陈代谢”,荷花凋零的背后,不就是新生命的开始吗?

白居易为什么对“衰荷”这么动情?能解其中味的,便也懂得了人生

“衰荷”在白居易的心中已经化作一种精神的象征,那就是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对新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渴望。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中一句经典的台词,“我选择希望”!

在俗人眼里,“衰荷”是不屑一顾的,甚至对于它悲壮的美,也有嗤之以鼻的“流言馋语”,某某“杞人忧天、无病呻吟”之类。

那美妙的“映日荷花”谁不喜欢?孤傲的“衰荷”也只有白居易独享!

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希望基因”传承了五千年,也只有继续弘扬,守正创新,我们民族复兴才能指日可待。

结语

鲁迅先生小时候求学的“三味书屋”,起名很有学问的,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的滋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a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

白居易一首《衰荷》也给我们提供了“三味精神大餐”,加上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一生坚守和遵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正好凑齐一首不合韵律的小诗,暂且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人在谷底不言难,巧用乾字易中天。

明真理者不惧馋,兼济独善看香山。

文|鹤鸣甘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