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hjmhjmhjmm 2016-09-10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 秋天里连日阴霾,正孕育着雨意,秋霜也下得晚了;水塘里荷叶早已凋谢,却还留有几片枯叶,似乎是为了让人聆听这秋夜的雨声。

 【出典】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注:


  1、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2、注释:

    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

    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迢递:遥远的样子。

    重城:一道道城关。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3、译文1: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译文2: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池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4、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亲叫李嗣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5、《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笔极为简练,以竹坞、亭槛、流水、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并且把作者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诗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地传递出来。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时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

    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

    诗人是在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6、 秋日的黄昏,我独自漫步在天鹅湖畔,听雨打残荷。

  这片神奇的土地,是少年李商隐生活的故乡,湖畔的半壁残垣是曾经辉煌的城墙。清幽的小径依然蜿蜒曲折,湿漉漉地伸向远方。我曾无数次的站在这里凝望,畅想千年的沧桑。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给我无尽的遐想。

  艰难困苦、失魂落魄,少年的诗人,伴随着忧伤,曾在这里徜徉。田田的芙蓉,绿菱飘香,湖面上游船来往,歌声飘荡。我不知道诗人为何要来这个地方,相形之下有谁能耐得住那份寂寞惆怅?

  翩跹的少年,略显憔悴清瘦的面庞,伴随他的不仅仅是青灯孤影,更有这一方荷塘。这该是他常来的地方,在日后漂泊的岁月里,我们常在他的诗篇中见到他朦胧的故乡,那里有这汪湖水,更有淡淡的荷香。身着一袭破旧的长衫,手执一卷发黄的诗篇,孤独地踟蹰在柳荫浓郁的小径上,或许他听不到叫声撩人的知了,或许他不在意妖童媛女的嬉笑。八年的寒窗之苦让他走出了故乡,离开了这个地方。

  走出去应该是李商隐的理想,“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作为李家长子的他苦读的理想就是像李白一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命运似乎太钟情于他,又似乎对他太过于冷酷,宰相令狐楚的赏识并没有让他真正走上仕途,相反把他卷入了连绵不断的牛李党争的深渊。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的远大抱负。可惜才高薄命,他被迫再次回到故乡。

  天鹅湖的湖水依旧那么清澈,只是,天气渐凉、游人渐少,这颇似此时诗人的心境。他乡的漂泊使他格外想念荷塘,该到湖边走一走了。那天的荷塘该是下着蒙蒙的秋雨,湖边的垂杨随风而舞,落叶沾满了脚下湿润的泥土;塘中秋残一片,点点荷叶枯立,细雨沙沙,飘落湖面,泛起层层清韵。这一幕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让他终生难忘。

  命运仿佛总在跟他做游戏,每一次绝好的机会都会和这个大唐的才子失之交臂,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他以忠君爱国为己任,他无意于党派之间的周旋,李党牛党其实他并不太懂,他只是明白,一方是有恩于自己的老师、朋友,一方是岳丈和结发的妻子。背负着“更换门庭”和“忘恩负义”的罪名,他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一生似乎注定要漂泊了,他思念故乡,思念妻子,情深意重的写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啊!在这巴山蜀地,一切都是陌生的,寂寞的官任上,谁来做伴?浓浓的乡情,浓浓的思念,一切尽在不言中。他应想起天鹅湖和心爱的人荡舟的那首《湖中》小诗了。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

  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倾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此声。

  低楼小径城南道,独自金铵对芳草。

  浮生长恨欢娱少,这样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太珍贵了,美丽的天鹅湖,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恐怕只此一回了。什么时候能在西窗之下,执子之手,那时的回忆,恐怕谈论的该是巴山夜雨此时刻我对你的思念吧。

  此后诗人再到几个幕府任职,依旧是漂泊无定的生活。

  诗人的最后一站是今天的郑州。郑州离家乡不远了。今天坐汽车就是两个小时的路程。

  但历史距离我们已经太远、太远,我想他一定迫不及待地要回家了,诗人曾经在一个骆氏亭的地方住过一宿,今天我们已经无从考证诗人曾经寄宿一晚的骆氏亭在什么地方,或许就在美丽的天鹅湖畔?或许在遥远的他乡?这已经并重要,重要的是,李商隐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的绝唱: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又是一个深秋的午后,优雅的骆氏亭处在澄清的湖水的高高的竹子中间,泊船的小坞显得格外宁静,秋云欲雨,一塘残荷。临水自照,一幅孤零零的剪影,倒映秋霾笼罩的湖面。秋风乍起,叶落枝寒,栖鸟南迁,满目肃然。冷冷的残荷,落尽繁华,枯黄憔悴,没有了往日的鲜活,失去了沁人的幽香。落雨了!雨点还是原先的雨点,秋雨绵长,沙沙,沙沙。悲苦的冷雨落在荷叶上,一塘的孤寂与落寞!远在他乡的朋友你还好吗?尘世的衰荣,世态的炎凉,让这颗不老的心渐渐变老。

  诗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少年玉树临风,十六岁就得到官场重臣令狐楚的赏识,二十四岁风华正茂便得到高官王茂元的重用并成为其乘龙快婿。一场欢喜一场梦,几多失意几多愁。因为他忠心耿耿,他不欲结党营私;因为他感恩怀德,他不背负友情,连遭排挤隐忍避让;因为他深爱妻子,他不肯为了官场仕途而倒向可以给于他高官厚禄的权贵。

  诗人一生赋诗无数,却从未真正咏荷,一方荷塘给过诗人快乐,分享诗人孤独,见证诗人沧桑。其实,他何尝不是塘中的一株荷,四季的轮回,感念着生命的流逝,繁华褪尽的萧索里,坦对枯荣,矢志不渝;在凄风冷雨的逆境中,保持灵魂与生俱来的不屈和高傲;在生命的守望与历练中,保持心灵的那份高贵与圣洁。

  暮色凝重,细雨萧索,李商隐渐行渐远,我们再也难觅诗人的足迹,古老的怀庆府还留下有玉溪街的名子,但已经鲜有人知道这竟与著名的大诗人有关。幸而这一塘残藕,应当是千年留下的精魂。听雨打残荷,况味人生,将留给我无尽的思索......


   7、临风站立在秋风飒飒的湖边,望着波澜不惊的湖水,我缤纷的思绪飘到唐诗宋词的秋韵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我在秋天里喜欢的一种场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我在秋天里喜欢的一种壮观,“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我在秋天里喜欢的一种意境,“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是我在秋天里喜欢的一种思念。我喜欢看着如血的夕阳,披着秋天傍晚的余晖,一点点隐现在湖水和天际的交界处。当夜幕降临时,秋天的夜晚也显得温柔似水,脉脉含情起来。


   8、天气变得凉了不少,一夜时间气温至少降了六、七度。加了一套秋衣,出门。奔波于上班的旅途,人生的栈道上,我只是个赶路人。每一天,我都在旅行,而旅行在乎的是沿途风景。


   一场秋雨过后,景随心走。一股冷寂旋在空中,飘忽而来,冲击着心灵,又一个冷颤刻在时光的格子里。秋,雨。飘零,凄凉。昏云天,枯叶地。树树秋声,山山萧瑟。远岸秋苇白,连山枫叶红。红叶一翩秋凉,渔歌半闻寒心。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路走来一路观景,不觉心情莫名而悲,我在悲伤秋雨的肃杀,还是悲伤人生的茫然?学的越多知道越多,知道越多忘记越多!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雨驻行人攘攘,清秋南雁飞飞。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盈盈秋水,旧雨新知。野茫茫,凉习习。清爽,冷静。秋,雨。我硬是在行进中把秋的悲凉,用人性的理智感染成正面的情愫。


   我慢步而行,秋风扯动着发丝。拨动着我的心弦,这萧瑟的秋,带来了收获后的寂寞,慢慢卷去了绿的生命。秋雨就象一把拂尘,涤荡去了世上的尘埃,也涤荡去我心里的污垢。感谢生命,因为有生命才有人生。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感谢四季,因为它让我明白轮回,参悟了得失。


   在这人生之秋,每一次感悟,就像是心灵里下了一夜秋雨。所以,我才会在秋天那样的失落,所以,我才会在秋雨中那样的寂廖。它是内在和外在的重合,就象是道士的心神偶然的融入了自然,或者是禅僧的顿悟。人生如修道,一样的要感悟,要修正,要解忧,要排惑。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的不容易就表现在,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不同。于是有了交错,有了矛盾,有了冲突,有了不容易。犹如四季,我们的思想经过春的潜引,夏的碰撞,而今一场秋雨一场凉。是到了为人生梳理小结的时候了。


   人生之秋,四十不惑。就是在这个年龄,明白了好坏,知道了对错,分清了是非,捋顺生活。生活平凡而平淡,淡的如水,淡的如风。但是却很真实,我珍惜这种真实,却又不甘这种平淡。“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方向;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追求。生活需要游戏,但不可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沉醉,但不能醉生梦死;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我迷茫现在是在重复还是在重蹈覆辙。幸好一场秋雨使我明白了我是在经历一条岁月的路。


   路由“足”与“各”组成,所以才各走各的路;正因为人各有路,所以才人各有成。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层是看远。第二层是看透。第三层是看淡。所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


   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把这80年分为四季,每20年为一季。前20年是春季,我在父母师长的呵护教育下健康成长,我在索取中学会了感恩;20岁到40岁,我把人生美丽的夏季奉献给事业,回报于社会,不及得失,无怨无悔;40岁到60岁,在这萧瑟的秋季,我要陪伴双亲,还恩于父母,让着秋季充满温暖,收获不再是遗憾;60岁到80岁,步履艰辛,人生萧条,执一杆秃笔,记下我的人生得失,警示于子孙。总结下来:春季立志,夏季立品,秋季立德,冬季立言。人之一生,草木一秋,亦无憾也!


    一路秋思,任思绪飞扬。车到公司门前停了下来,也打断了我的感慨。时光随秋风、落花飘去,淡去无痕。纷飞的季节有着过多的不舍,挽不住那丝丝溜走的光影,握不住秋雨汇成的潺潺流水,停止拣拾诱人的秋色,收回有些飘远的心情,面对现实继续前行。包括秋,包括雨,包括你和我,也包括云和风……

 

    9、一个清宁的午后,飘渺、空灵的禅音《莲语的呢喃》伴随着杯中绿茶所散发出的幽香久久地索绕在我的周围,而那几近不见的气雾,却在我的眼前渐渐地淡化了,思绪也在淡淡中漫延开来……


    淡,是一种释然,也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在《礼·中庸》中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一水、一火都表达不了淡。清澈润泽的水,炽热激情的火,只有经历了尘世的风霜雪雨,感悟了世间的爱恨情愁和历练了无数个起伏跌宕,完成了水与火的交融后,才进入了浅染心事淡着情,荷下微雨添幽静的境界,这便是淡了。


   淡是一种色彩,淡是一种雅致。“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这是《红楼梦》里宝钗的海棠诗;绽放在争奇斗艳的花朵中,最淡的海棠花却最出众,所以宝钗总是淡雅素净“任是无情也动人”;然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才是黛玉喜欢的意境。纵观熙熙攘攘的大观园里,已然是“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而宝钗的粉淡、黛玉的素白,是用她们自己的方式在诠释着淡然的心境。


    淡是一种花香,淡是一种情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心淡如水,人淡如菊。菊之坚韧,秋风萧瑟,菊之淡然,秋雨凄凉,风也好,雨也好,菊是菊,岂会争艳,向晚斜阳,一丛黄菊,花瓣叶子微微吹动。“其实,不仅是一朵花,而是伴随着那一朵花同时出现的经年记忆,也是大自然唤起的那种心情。”很喜欢席慕容的《淡淡的花香》。因为“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君子之交淡如水,相知相契,知友懂友,淡淡的交往呈现出的一份真情,在喧闹的世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和永恒的记忆。


    淡是一种感悟,淡是一种哲理。“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淡,不一定要梅妻鹤子,不一定要烟雨桃源,淡,可寄情山水,可寓意星辰,俯仰之间,可落花有情,流水有意。淡是琴瑟之外的余音绕梁、是水墨丹青的写意留白,淡是黑白对弈时运筹帷幄的简单布局、是莫测棋局中指移棋落的神闲气定;淡,是一种人生体验,是天人合一之后的物我两忘、是浮华背后的安然处之、是陶渊明诗句中的归去来辞……


    淡是一种心态,淡是一种品格。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副对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一幅对子,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前人对事物、对名利的认知;“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之意,花开花落也本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何以要管他春夏与秋冬呢;而“望天空”三字则又显示了一种远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末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这不仅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有异曲同工之妙,更神似魏晋人物的旷达和豁然。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就是人生的哲理,才可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淡是出世入世的醒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操守。淡,是豁达男人对得失的坦然心境,是知性女子对岁月的淡雅梳妆。淡,是沈从文笔下的沉静深远;淡,是黄永玉画里的雾色山水;淡,是张爱玲心里的红尘若素;淡,是陆文夫那道盛宴中最后不放盐的汤,虽然清淡,却回味无穷……

   

   10、秋雨,这个令人无限伤感的名词,穿越千年,绵绵无声,让离别的忧伤在记忆中回荡。每一次想起秋雨,总能想到叶子离开枝头时的凄凉和人世间相识相知,然后又转身离去的无奈。斜斜的雨丝,纷飞的红叶和各色步履匆匆、神色微紧的行人一起搭配着秋天的语调,校园里的松树,静谧安详,有如一个青发鹤颜的老者在雨中回味逝往的蹉跎岁月。秋天是一面多彩的绸纱,雨是其中画笔,李白有诗云:“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虽然没有见到过彩虹落地、橘柚寒烟的诗境,但细雨飘飘丝丝不绝之中,已经红了枫叶,老了芭蕉,依然令我们心驰神往,凝神注目。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天就像一个娇媚温柔的公主,怀揣着无限美丽动人的情思。刘长卿在“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中透露着闲情逸致,杜牧则在《山行》中尽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色美景。秋天自有美人“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清清幽怨和诗人“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淡淡哀思,更有李唐后主玉栏杆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家仇国恨和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感人伤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怎么看秋,或喜或悲,是喜是忧,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庸人自扰之。


    秋风习习,月明星稀,回首往昔,岁月的留记,如那烛台上散尽的袅袅青烟飘忽眼前,虚幻和飘渺。大学的生活就像一副镌刻好的美卷,一帧帧地精彩呈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在长大,生活的阅历会变成我们在未来的起航的风帆,曾经的红衣少年,也会变成一个须发老者,踽踽独行。


    当最初的时光变得渐渐模糊,一声汽笛和一个跟人不大相称的旅行箱就成了后来那段日子里可以慢慢回味咀嚼的、初来大学里所剩无几的回忆。等一切安顿好,才蓦然地发现,原来断魂桥边飘黄的银杏和致远路上成片的枫林才是那个秋天里独有的景致,虽然没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的清逸可人和“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的万千仪态,但那微风拂过枝桠,满地落叶金黄的美景,是不是也会被它深深地打动,在我们心中激起了一片涟漪呢?


    有时候会不经意地想起,那些有她陪在身边的夜晚,有时候傻傻的从空旷的操场一路走到十一教再折返,默默无话,我们手牵手,一起玩味寒夜枫林醉,清辉照萤归的童年感觉。晚秋的景致,总会勾起人心深处的伤感,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没有人会刻意的追求忧伤和孤独,但忧伤和孤独还会找到我们,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总会掉进我们给自己设下的、下意识的忧伤和孤独之中,去体味生命中最淳朴的本意。而这,或许才是秋天留给我们最值得玩味的思考······

   

   11、秋,到底是什么样的季节,是离别的季节?是埋葬过去的季节?还是让人思念的季节?遥想古人,前唐晚宋的幽诗怨词,天涯羁客的红尘相思,多少文人墨客为秋的伤感凄凉痴迷,情有独钟,写下了多少千古佳句;多少才子佳人,为秋感怀,把秋看为感情的寄予,留下了多少凄美传说。穿越古今的我,也为你的离去黯然执迷


    红楼的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冷月葬花魂”的凄凉,那份清愁,那份悲哀,那份因秋引起的对感情的感怀,那伤感秋的悲声与秋的冷清,爱情耗尽了她一生心血,流尽了所有的眼泪,秋雨在她心里低吟哭泣,一曲葬花吟,葬了谁的心?葬了谁的哀怨?葬了谁的思念?葬了谁的青春?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风残草枯;花开花落;夕阳西下,暮色深沉;黄昏已近,月色已昏;叶落知秋,思念难休;昨夜下眉头,今朝上心头;所以李清照会说:“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古人,离人,骚人,诗人,谁能读懂落叶的伤悲?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谁能读懂繁华落尽的凄凉?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谁能读懂秋风夜雨的寂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唉!是是非非,古古今今,离离别别,都随风雨到心头,都鞭挞着黎明前的梦,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在时空里任意游离。不想再谈古人了,离愁不分古今,风雨不分季节,相思不分岁月


   窗外的雨,依然淅沥,唤我游离中醒来,那已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心弦,积满了伤感的泪雨,茫然问风雨是谁在哭泣?焉何秋风里,红尘飘落的都是离愁?焉何秋雨里?满地流淌的都是等候?


    秋雨如烟似雾,飘渺如同虚幻;秋来了,你走了,我们的爱被秋风吹落,墨染了满地思念成河,凄凉的夜,黑暗中的我,独自品味生命的萧瑟,独自体味岁月的苍凉,独自承受思念的煎熬,独自摸索中生活的方向,烟雨红尘中,谁又能许谁一生地老天荒的守望


   风,依旧摇曳着我的记忆的伤;雨,还在无情的敲打着我的窗。当风卷残花,繁华落尽,曲终人散的那一刻,蓦然回首,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肩风雨,过眼烟云……万千深情的回眸,依旧经不起岁月的打磨,褶痕满颜,随风雨而逝的过往,又怎堪流年似水的蹉跎?已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12、秋天,是一个萧杀、苍凉的季节。当淅淅沥沥的秋雨渐渐打落花红,屋外的梧桐树纷纷凋零,黄叶一片片地落下,那个“秋风潇兮草木黄,秋雨寒兮蝉鸣怆”的景象,你会感到已不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季节了,突然发现秋天已经来临,觉的秋风的凉,秋雨的寒,秋的萧杀,秋的苍凉。于是,我就会想起《秋声赋》,想起欧阳修听到秋风所写的那断话,“物过盛而当杀”,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喜爱张爱玲的小说也一定读过她的《秋天的雨》,“园子里绿翳翳的古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这就是秋天,一切都没了生机,没了希望,就像一位病人将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死亡就要来临一样。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产生伤秋与悲怆。登高极目,就会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慨。听到秋雨声也会发出“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凄凉叹息声。


   秋天,也是愁思与惆怅的季节。愁,心之秋也。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天带来的是躁动,冬天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秋月秋花秋江水,秋风漫城秋叶飞。秋鸦哀啼冷秋意,秋夜凭栏我共谁?”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道出了愁断肠的哀怨。


   其实,秋天的色彩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不尽相同,也许有着天壤之别,很多诗人赞美秋色,在他们的眼里,秋天是浪漫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吟出了秋的本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道出了菊花的傲骨,还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把金秋描写的淋漓尽致。


    秋天是美的,但它不比春的欢笑娇艳,不比夏的热烈飞扬,也不比冬的柔和沉醉。它只是天高地迥,风轻云淡,月明星稀。美的深沉,美的寂寞,美的苍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天是多彩的,银杏的金黄,枫叶的鲜红,碧空的透蓝,浮云的皎白。秋天如同画家手中非凡的神笔,把赤橙黄绿青蓝紫随意涂抹在秋的天空与大地上,在你面前展现多姿多彩的魅力。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道,他愿以三分之二的生命来换取三分之一的秋,可想他对故都的秋有多么的留恋,多么的眷顾,画出了故都秋的诗韵。


   我爱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不仅是金色的,收获的,更是对人们辛勤耕耘回报,劳动付出的肯定。


   我赞美秋天,它不是物极而衰的终结,在那枯萎野草的根部,随风飘落的种子胚胎中,它时时刻刻都孕育着新的生命,就像胎儿已经着床在母体中的躁动,只要十月怀胎,冬去春来,新芽定会破土而出,我们一定能欣赏到“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的景象。


   秋天我赞美你,你是生命的起点。

   

   13、我一直以为,听雨是需要先有一个心情的,没有心情的听雨,大多是借雨景而抒发一种情感,只是让一种思绪在雨景中飞扬,就像借酒浇愁的人,酒是什么味道无所谓,只要能醉人就行。


   这两天的夜里一直在下雨,往往都是在午夜蓦然醒来的短暂时间里,窗外的雨声总是特别清晰的在耳边响起。似乎心中有所触动,似乎被某种情感所萦绕,我会静静地去听这一会儿这雨声,然后我在心中问自己:都听到了什么?


   是啊,都听到了什么?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其实,在纯粹的雨声里,也能听到四时变化的不同。


   春雨在感觉中总是特别的缠绵,缠绵中会让情感在一种温暖的情怀里微漾,那种“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小清新,有种清风扣窗的雅致,而此时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缠绵与激情也能让人体会出别样的滋味来。


   夏天的雨多与风裹挟在一起,激越而冲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形下,随着一声霹雳就是一场暴风骤雨的来临。即使这样,在激情四射的夏季,我们仍显不够,仍然要呐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种痛快淋漓中,把一种压抑和能量尽情地释放出来。


   有时候想想,萧瑟的秋风看似无情总多情,在这样的季节里唯有淅沥的秋雨最懂得,秋雨的淅沥,是因为经过了夏季的猛烈后消耗了太多的能量,激情已经退去,像是只剩下一种淡淡的需要倾诉的情感,固然时而也会有些孟浪,甚至带着几分凄怆,“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但毕竟激情不足,而伤感有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都能听到什么?一种寂寥,几声淅沥,犹如冲泡了几次的一杯红茶,颜色和味道,都在淡去。


   冬天本应是白雪的世界,冬的深夜如果没有料峭的寒风,如果没有冷雨,应该是很安静的。但不期而至的夜雨,最容易惊醒人的美梦,而醒来后的静听,那雨里很难听得到还会有什么内容,只剩下一种单调的直白,只剩下一种淡泊后的索然,也难怪蒋捷要说:“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他在说人,我在感受雨。


   四季雨声,犹如人生四季,都蕴含着自然造化的玄机。听雨需要静下心来,尽量先把芜杂的俗念过滤掉,然后,一种纯美才会在脑海中如花般绽放;人生需要感悟,尽量先把生活中曾经的重要情节,条分缕析地归纳清楚,然后以哲学的思辨进行剖析,一切真想和答案自然会自动浮现。


   听雨的心情有时候是花前的诗韵,有时候是月下的绰约,有时候是酒后的醉吟,但更多时候只是一杯清茶后的安逸与淡然。无论是哪一种,雨都不是主场景,只是一种催化剂和背景音乐,而情感才是这片树叶上清晰可辨的条条脉络。


   其实,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有时候一个人,还真的需要有一种静下心来听雨的心情。这种心情可以消化掉一部分精神垃圾,可以清理掉一部分情感赘疣,可以让一种感悟在电光石火中闪现出来,然后点亮我们的智慧之灯,去照亮我们的生活。

 

   14、安然的午后喝着浓浓的咖啡,克莱德塞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萦绕在耳畔,窗外,树叶飒飒,秋虫在呢喃细语,没有夏天那般闹喳喳。一缕阳光荡漾在林子里,静静地眺望远处,粉红云云的木芙蓉如约盛开,袅袅飘浮在清静的水云边。于是拨动了我思绪的心弦,无声对秋“私语”一番。


   秋,对于疏远大自然的现代人来说,似乎只有凉爽肌肤,感觉惬意而已。“俱往矣”对于我们的前人来说,那种意境却要绚烂得多,“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显然不会有如此的情致。“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来),今朝的闹市里,街旁的梧桐树比比皆是,但是谁还会痴痴伫立街头,聆赏“树叶迎风”的声音呢?只有清洁工清扫树叶的声响。


   正是这种与大自然的疏远,我们的内心时常会有躁动,渴望与大自然亲近的欲望。


   走进秋天,对着大自然,我们会有别样的感觉,没有春花似锦使我们目不暇接,没有夏署炎炎的灼热,花木的萧疏,秋让野景清朗,空阔和悠远,好让我们舒缓漫步在宁谧,净明之中陶然忘怀。——使我们想到了为什么中西风景画家都那么偏爱秋景。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是在琴键上绘出的一幅风景画。落叶在脚下飒飒声响,微微的秋风笼罩在全身,大自然处处散发出秋的气息……闭目静聆,仿佛就置身于一片秋日幽境之中。

   15、秋天,有看不够的风景:三秋桂子,十里荷塘;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秋天,有诉不完的离殇: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临窗研磨,红笺无色。


   秋天,注定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然而,秋的诗情画意也注定了秋的多愁善感。


   风过叶落,永远都是秋叶逃不脱的命运。微风轻轻拂过,一片树叶凌空画了一个优美的弧度,然后悠悠地飘落到地面上。那一片落叶,飘零了谁的思念?旋转着谁的期盼?落叶静舞着诗一样的幽幽惆怅,翩跹着浓得化不开的殷殷期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那一轮皓白的明月,惹落了多少滴相思红泪,照亮了多少人的彻夜难眠。皓月缭云,谁人的清梦在星辉月影里轻歌曼舞;琴音袅绕,谁人的思念在琴韵柔纱里漫舞天边。月满西楼,何当与君共剪窗烛,抚一曲云水禅心,舞一支彩云追月。


   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秋雨笼着一层薄纱酝酿成一首诗、一阕词。“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寒塘碧水,风荷摇曳,青盖亭亭,风姿绰约。可怎经得住风雨无情,时光流转。芳华过后,铅华洗尽,是雨荷在静默中的另一番风韵吧!


   一簇簇小野菊静默在荒径旁,细细的金风拂过,摇开一蕊幽香。低眉轻嗅,暗香细细,随风涌动。小野菊无意于在春天里与群芳争奇斗艳。她只喜欢在明媚透亮的秋阳下,淡然一笑,便有了与娇艳无关的倾世之美,她的美只属于淡然恬静,她是这繁华尘世中一道清雅脱俗的风景。


   行走在曲折清幽的阡陌小路上,凝眸远眺,远山迢递,牛羊牧归,疏疏落落的村庄若隐若现。俗世中也有美丽的爱情传奇,你看,一座小院、一畦菜田、粗茶淡饭、素衣布衫,无论荣华或清苦,无论快乐或悲伤,两个相爱的人,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牵手红尘,相约白首。还有比这更美的诗吗?


   人生最美,莫过于有一个知冷知暖的人,在红尘途中陪你走过一程又一程。纵使岁月朦胧,天涯西东,爱你的心仍不改初衷。


   我愿委顿于红尘深处,掬一颗素心,撷一份恬淡,携手一个简约的人,在秋的明媚里,秋的深邃里,秋的高远里,秋的柔波里浅吟低唱,轻轻地走向时光深处。


   惟愿凝眸秋的温婉、秋的恬静。于一泓清泉里,浅抒流年;碧空秋阳下,拈花微笑。将岁月的风尘化作绕指的轻柔。即使水尽山穷,叶落成空,那逝去的年华依旧可以风姿万种。纵使霜染岁月,也抵不过素心恬淡。


   惟愿徜徉在秀美的人生画卷里,用一颗明净若秋水长天的心,漫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用素笺浅墨谱一曲恬淡曼妙的人生之歌。

   16、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诗文:“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黄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荷池边,静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


   不知为何爱舞文弄墨的人总是喜欢伤感?似凄美,似哀怨,伤春叹秋,春华秋事写不尽的思,冬雪夏花诉不完篇。其实要我选我还是喜欢:淡看江湖人间冷暖,闲看春花红尘故事。


   我,也曾游走红尘伤感的边缘,迷恋唐诗宋词的委婉凄美;看的久了,似乎有初遇惊艳,再见依然的淡淡伤感!只是此情此境依然能勾起我往昔淡了的记忆。莲花盛开时,独自在岸独赏莲,说莲,咏莲,一首首唱不完说莲词,天涯此时共赏莲,谁解莲花语,谁知莲心事?


   碧水连天的皎洁处,一朵莲,含苞待放,伫立于云水之间,半弯月下绿裙裳,半步含笑弄清影,莲似一个处世未深的小姑娘,低眉尖尖,几许羞涩,几许嫣红,亭亭玉立倾芙蓉。


   冰心玉洁的莲,心如止水,淡淡情怀腼腆颦笑,笑看红尘聚散离殇。风起,莲轻舞,舞步轻盈似水柔,一阕清歌唱醉一池碧水,花开花落,淡看人间谁是谁非?


   黄昏时分是谁轻荡一叶兰舟,于湖心处,赏莲细碎舞步?一曲琴声绕指柔,是“东风”闲情赏荷,东风浅吟,奏一曲长笛,白衣飘飘拂过莲的面颊,莲深呼吸,淡淡的味道入侵莲的嗅觉,几分儒雅,几分飘逸。落红映着碧水荡起层层涟漪悄悄的在莲心中荡漾开来。


   一次的不期而遇,心思如洁的莲凝眉望东风,且吟浅唱:“花上莺歌燕双飞,叶下鸳鸯鱼戏水。”莲也望情,悠悠情歌飞,和东风诗词,唱东风飘逸。


   东风起,一曲长笛悠扬,一叶兰舟荡与碧水间,东风与莲共吟一阕唐诗,共唱一曲宋词。


   停歇间,莲低眉,半目含笑,半步娇柔,欲语还休看一眼东风,眉含黛,目传情,东风也沉醉。只是东风与莲在水一方,摇摇彼岸路,深远悠长,悠长、、、莲叹息一般的眼光再看一眼东风,他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住进了莲的心房。


   莲无声的叹息,又怕惊扰了与东风那温婉的对视;莲再一次的叹息,兰舟已远,那一袭白衣已渐行渐远渐无声,碧水渐息,莲轻吟:情深意却一曲相送。日暮西辞染黄莲的心事,凉了一池碧水,瘦了那阕诗词。


   淡雅如风的莲,竟也入了红尘,凝眉漪澜处,轻愁泛滥,莲便再心中铸了一座小小的城,满城风雨后,东风离,城空,莲独守空城,只吟东风。


   夜晚时,莲悄悄潜入东风的梦境,莲梦着东风的梦,试问东风:几回梦魂与君同?


   落雨时,莲听雨丝浅唱,委婉,低沉,如歌如诉,歌唱着你我,诉说着昨日;昨日已逝,空余一池碧水,声声叹息!


   绵绵细雨落无休,莲静立于水中,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中,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花开为谁红,谁知莲心事?花落花断肠;秋风起,吹皱了一池碧水,剪破了莲的绿裳,东风带着莲的梦已走远:“一叶翠荷霜剪破,半夜秋雨溅珠泪”一场花事最终也是残荷听雨声。莲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


   月照月下花影移,红尘如梦聚又离,多情之花多悲戚,不如与月相惜之。


   月如钩,心素洁,莲心依旧醉东风,听一曲水玲珑,拈一段琵琶语,梦一回江南,再吟东风,莲的步伐亦凌亦乱,是谁把莲的心事洒在天空,撒向荒漠的塞北?问东风可否知道,在莲花悄悄盛开的季节,莲偷偷期待过那袭白衣,那袭白衣的临近?


   花已谢,梦已残,轻舟已远,东风离,回首望一眼来时的路,不过一些荒唐的对白:夜风习习知秋寒,万里无云万里空,月色似水柔,琴声意却一曲相送。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静听莲花轻轻呢喃!再回首,残莲依然吟东风,只是凭栏处,东风向何处,谁解莲花语,谁知莲心事?


  17、生活的这座江南小镇,水网交织,沟渠纵横,是饮誉天下的鱼米之乡。宽阔的水面为莲荷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也让我们从小就与莲荷有近距离的接触机会。春天,我们走在乡间小路上,两旁的池塘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蜻蜓立上面”;夏日,我们采一柄荷叶当绿伞,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长天共秋水一色,落寞袭满荷塘,曾经郁郁葱葱的荷叶此刻已变成瘦骨嶙峋的枯枝,我在清冷的秋雨中,吟诵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千古绝唱:“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8、走到一处荷塘,望去,已不见春天时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卷了,更不见夏日的“遮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了。我的思绪走在记忆的小路上,想起眼前的荷花。曾经,它们洗尽铅华,风清骨傲,矫健中逢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曾经,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我正感叹那逝去的美丽,感叹昨日太短,耳畔,你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我心中一惊!“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得——枯荷——听——雨声”我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句词。“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啊,荷叶尽去,荷花尽凋零,然而荷塘依旧,荷韵依然,荷香依在,纵然繁华逝去,流年不再,可还能够枯荷听雨话昨日啊。这荷,不是叶与花的组合,而是塘、韵、香的结合。

  

  荷如此,人亦如此,塘,人之根本也;韵,人之纯性也;香,人之正气也。叶与花,乃人之体肤面子也。君子者,求塘,求韵,求香。你的一句词,让我顿悟,仿佛在阴霾中忽见旭日普照。

   19、看着秋雨缠缠绵绵飘着,感叹,一场秋雨一场凉。

   在店门口站了会儿,拢了拢衣衫,突然想起,郊区15里外潇水边,不是有一荷塘吗?如此秋雨里,不知那满池荷莲如何了?可是孤芳自赏的艳丽着?还是叶枯枝零飘落着?思及,心动,身也动,披了外套,拿了雨伞,一溜烟的消失在烟雨中。

   一路上,我记忆犹新的想起,夏日里与一闺蜜看那荷塘的场景,满满的一池荷叶错落有致,几株尚未盛开的花苞亭亭玉立,粉红但不妖冶,端庄而透清秀。我还记得我对闺蜜说:

   “多想在这里盖一间小屋,品一壶香茶,是何等的惬意。”

   “想远离生活?”

    闺蜜笑道:

   “荷花只是在夏天盛极一时,到了秋天它们就会凋零,那种景色让人悲悲切切,给人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伤感情怀,你还会愿意厮守在这儿?”

   真如闺蜜所言。

   秋天来时,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昔日那满眼清丽已是“红藕香残玉簟了”。映入眼中的说残缺不全的荷叶,满目苍凉的枯茎,有的枯萎,有的折腰,满目萧杀,不由得怅然之情油然而生。

   我徘徊在荷塘边,感叹着,不知何时,雨越来越密了,敲打着残荷,闻之竟听到莲的哭泣,是啊,往日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如今却是叶败花落的凋零,只剩满水池的残叶,嫣得不伤悲?凉风袭人,冷雨袭残荷,滴答滴答,溢满一池孤寂,雨点淡淡的漾开,我仿佛听见残荷在雨中叹息。

   我不忍触碰莲的羸弱,有如不敢细讨生命的厚重,就如荷绽放后的笑颜,有谁能懂莲的心事?荷花由盛及衰,由世人瞩目到无人问津,虽说只是万物轮回,仍不由人缅怀伤感。

   满池萧杀,雨袭残荷,沙沙而鸣,突然想起李商隐的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没来由的发了会呆,说不出为什么,心里就隐隐的疼了。寒塘枯影,冷雨花魂。残荷无言,唯听秋雨沙沙敲打着枯荷, 仿佛叹息,一声声,一声声,一声声。。。

   悄悄在立在这荷塘边听雨,那点点滴滴滴入心头的,是否也是如这残荷一样的平寂?是不是人间之事也大抵如此:芳华过后是凋零;铅华洗尽是纯净;盛宴散尽是平寂;繁华过后是回归;或者深爱过后是无言以对。

   人生啊,我们都可以微笑的面对繁华世事,阅尽生活中的快意,只是当繁华过尽,独面悲凉之时,又有几人可以真正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呢?

   这怕又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了吧。听得残荷,更要的是一份心境,不是吗?

   残荷无言,而我心领神会。

   雨敲打着片片枯荷,细密的雨丝飘落在残荷上,仿佛给荷带去了一缕湿漉漉的忧伤。聆听着雨打残荷的旋律,我的心,收获了一片沉淀苍凉和感伤后的宁静。 花开有人赏,花落有人怜,谁说只有夏日荷花别样红,秋风乍起,秋雨纷纷,静静聆听着枯荷承雨的声音,正所谓莲开在心间,不是琴声胜似琴声,这份痴迷,就算枯了又如何,一样可以生成别样万种风情,千般妩媚,惹世人怜爱!

   秋雨一直下着,下着淅沥沥地下着,滴到了残存的荷叶上,滴答,滴答。。。

   留得残荷听雨声。秋雨一直下着,下着,淅淅沥沥的下着,滴到我的雨伞上,滴答,滴答。。。

   真个是,清浅流年消无迹,玲珑心事落难寻。

   一个人的雨伞,一个人的残荷,想了好多好多。 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可是,没走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这才独自离开。。。

 

   20、艺术是一种感染力,更是艺术家的情感凝聚。正如有人乐于表现时代,有人喜于再现自然,更有人崇尚幻觉和虚空。而我喜欢呈现过眼的印象与感悟,在郁情中领略冷寂的自然之美。也许是我有些怀旧的情绪,也许是求一种热烈过后的宁静,才多了一份用画笔描绘自然的激情。

  每当我走进都市边缘,离开那些华琢的市景花园,去寻找自然无饰的山林、溪水、旧街,在雪雨中欣赏枯败的荷塘、野艳的鸡冠花,以及平溢与波涌的河水,我总是在感受着清肺心灵的美丽。当落日的余晖给人一种凄美的景色时,我都会不经意地一瞥,悠然又沉恋锁心。而今,我没了背着画箱四处写生的浪漫,没有涂布飞色的兴致,只是闲庭信步的感悟,然后静坐在画布前用记忆的语言调弄油彩。在我和画布心灵之约的时候,我只想描述我心灵对凄美自然的感悟,不去雕饰那些修整的痕迹,不录那些被粉饰过的美景,只想感悟自然之美的记忆。我总是幼稚的问什么是自然?我想自然应该是一切生灵生存的环境,更是一种原始的、纯真的状态。我用眼熟的记忆去画自然,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我获得了一种纯粹的享受。这就是我感受之后力求的艺术感染力。

  当盛夏荷花的热情退去,秋风瑟瑟的把艳丽吹干,风塑荷之枯瘦,全然没有出淤泥而不染时的柔软不涩和清正,这又是一种郁伤的美丽。时常,我穆然地走上木桥,干冷的枯荷满池,焦枝凌乱,干枯的荷叶杂乱无章的冻结在荷塘里,像浇注的雕塑一般,又似凝固的舞姿。我独步在冻结的荷塘边,禁不住思索,枯荷之所以令我神伤,因为我敬畏生命,只想用我笨拙的画笔留住这印象。诚然,夏日的荷花是面相熙怡,清香幽幽,濯清涟而不妖的。然而,当她婷婷静植过后,荷又是冷瑟,是孤寂,更是雕塑的。

  春雪秋雨,秋暮冬寒,每当我走近郊外的荷池,眼前恍惚浮现出明年又是绿杨堤畔的荷花,但瞬间的浮现过后,满池的枯荷荒凉冷落,我不禁地吟诵起古人的抒怀:“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