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家分晋这事儿怪晋国公族缺失?错了!是晋国组织架构出问题了

 山家往事 2019-08-30

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是第二位霸主。实际上,晋献公(晋文公之父)治下的晋国已经是一个隐形的霸主了。他在位期间,北服狄戎,南并虞虢,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使晋国扩地千里,成为真正的千乘之国,这些都为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晋国保持霸主地位百余年,不可谓不强,但是晋国的结局却是令人唏嘘:被它的三个臣子给瓜分了。

timg99.jpg三家分晋,在东周是一件标志性的事件,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其更大的意义则是,臣子可以瓜分主人,对于讲究尊卑有序的周礼而言,它显然加速了其礼崩乐坏的进程。

公族缺失?

关于三家分晋产生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结为晋国设置六卿,导致公族缺失。其实这个看法是不对的,至少是片面的。

我们先看一下为何要设置六卿。

自晋文侯以后,晋国陷入事实上的内乱,曲沃(小宗)与翼城(大宗)之间经常发生内讧,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最终在晋武公一代重新统一晋国,结束了近七十年的内乱。

63f08aa48b46445e228bf314451d90b29de348d7.jpg晋武公的崛起,是以旁支干掉正统,这简直就是后面三家分晋的“标杆”。即位后的晋献公为避免桓庄故事,着力铲除翼城姬姓公族,到了晋文公时期,公族几乎被干光,公族势力不再,晋文公仿效周天子制三军(天子为六军)、设六卿,这就给外姓家臣掌权提供了机会。随着异姓世族的崛起,他们又进一步打压晋国公族,最终导致世族左右朝堂,为三家分晋埋下隐患。

由此可见,世族的崛起与公族的衰落,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甚至可以理解成是晋国国君刻意压制的结果。

5DSQ377C00B70003.jpg另外,晋献公死后,权臣里克连弑奚齐、卓子,其目的就是想扶持夷吾或者重耳等人上位,后来的赵穿干掉不务正业的晋灵公,都没有发生分家行为,所以晋国公族的缺失并不是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

那到底是什么促使了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呢?

晋国的组织架构出问题了!

春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代,很多诸侯国都是当年周天子分封而来,其典章制度等免不了千篇一律。但是里面又有些许不同。不知道各位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没:周天子为何把这些土地分给他们呢?导致自己地盘这么小,受制于诸侯?

timg100.jpg其实,西周立国之时,地方很小,即便是姜子牙这等功臣,也是把他分封到了齐国,因为那边有东夷,齐国其是姜子牙等人慢慢打下来的,也就是说,当年分封的时候,那些土地都在蛮夷之手,能不能“享受”这个分封,就看自己了。近者如秦人,也是长期和犬戎浴血奋战才封国的。

所以这就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各诸侯开始的时候组织架构可能一样,但是随着几百年的演化,里面有些东西已经发生了改变。

以楚国为例。论面积,楚是晋国的好几倍,从逻辑上讲,楚国遭到分家的几率要远大于晋,但是楚国却一直抗秦到最后,哪怕是迁都几次,都没有分家。而当年的晋国、齐国均发生了分家产这事儿。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楚国没有分封制。

timg101.jpg更准确的说,楚武王之后,楚国就不再分封了,而是施行郡县制。这个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郡县制不是秦朝才开始有的,秦国、楚国早就施行多年了。

这也就意味着,楚国那些设县的地方,其行政长官是由中央任命的,虽然他们对所在地方的掌控力很强,但是这个郡县不是他终生待的地方,说不定哪天就被楚王另调他用了。大夫没有了封地,便如无根浮萍,即便他想闹腾,怕是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浪花。

反观晋国,几乎就是缩小版的周王朝。他们可是实打实的封地。因为涉及到实际利益,所以晋国的门阀兼并,其发生之多、程度之深远非其它几国能比。影响比较大的有下宫之难(即赵氏孤儿一案)、栾氏被逐,到了铁之战,只剩下了四卿------赵氏、魏氏、韩氏、智氏。

timg102.jpg此时智氏是晋国最强的门阀,公元前453年智氏联合魏氏、韩式攻击赵氏,眼看胜利在望,不成想赵氏成功将魏氏、韩氏拉拢过来,里应外合之下消灭了强大的智氏,三家分晋由此开始。有趣的是,这个过程始于赵氏又终于赵氏。

结语

三家分晋,直到公元前376年废晋静公为庶民,才算彻底完成分晋过程。这是一个历史演进,所以说这是晋国组织架构的必然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