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1]。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也为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肺癌死亡率男女均占癌症死亡的首位[1]。数据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仍在迅速增长[1]。肺癌的发病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经过多年的大量研究,目前公认下列因素与肺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大气污染、吸烟、室内环境污染、职业因素、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有关);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肺癌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早期发病隐匿,不易被发觉,有症状时,大多已到中、晚期,所以早诊、早治,手术、放、化疗等综合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是关键[1]。 1.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流行病学资料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的男性肺癌为各癌肿死因中第一位,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死亡人数。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在我国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表明,肺癌在男性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在女性中占第五位,全国许多大城市和工矿区近40年来肺癌发病率也在上升,个别大城市肺癌死亡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近数十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世界各国都明显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78年男性肺癌死亡率占各种癌症之首的共有32国,占第二位的有14国。现代西医学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但疗效未令人满意,五年生存率还不到10%。尤其Ⅲ、Ⅳ期患者中,不宜手术和不耐受放疗、化疗者高达40%。 近年来肺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肺癌的发病呈现城市化,城区高于郊县和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大城市中以工业区更高;另外肺癌日趋年轻化,发病与环境密切相关[1]。肺癌女性患者呈现上升趋势[1]。 1.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病机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2.1 吸烟已经公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的调查均证明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吸烟量越多、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肺癌死亡率越高。戒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随戒烟年份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戒烟持续15年才与不吸烟者相近。吸纸烟者比吸雪茄、烟斗者患病率高。经病理学证实,吸烟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化生、核异形变密切相关。动物实验也证明,吸入纸烟可使田鼠、狗诱发肺癌。纸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benzopyrene),为致癌的主要物质。 被动吸烟也容易引起肺癌。1979年第四届国际肺癌会议中报告女性中丈夫吸烟者肺癌危险性增加50%,其危险度随丈夫的吸烟量增加而增高,停止吸烟则减少。上海市进行了人群中发病的1500例配对调查结果说明肺癌和被动吸烟的危险性只存在于18岁以前接触吸烟者,而18岁后与被动吸烟的相关不大。 1.2.2 职业致癌因子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铬及某些化合物、镍冶炼、氡及氡子体、芥子体、氯乙烯、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等。约15%的美国男性肺癌和5%女性肺癌与职业因素有关;在石棉厂工作的吸烟工人肺癌死亡率为一般吸烟者的8倍,是不吸烟也不接触石棉者的92倍。可见石棉有致癌作用,还说明吸烟与石棉有致癌的协同作用。 1.2.3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如室内被动吸烟、燃料燃烧和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致癌物。有资料表明,室内用煤,接触煤烟或其不完全燃烧物为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女性腺癌,烹调时加热所释放出的油烟雾也是致癌因素,不可忽视。 城市中汽车废气、工业废气、公路沥青都有致癌物质存在,其中主要是苯并芘,有资料统计,城市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大城市又比中、小城市的发病率高。上海某橡胶厂12年前瞻性调查分析,表明橡胶行业的防老剂虽然是橡胶工人患肺癌增高的一个原因,但不如吸烟危害性大,吸烟和橡胶职业暴露有明显相加作用。云南锡矿中肺癌发病特别高,井下工人肺癌发病率435.44/10万,认为与吸烟因素平衡后,吸烟仍为致矿工患肺癌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大气污染应包括吸烟、职业暴露等因素。 1.2.4 电离辐射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辐射的不同射线产生的效应也不同,如日本广岛释放的是中子和α射线,长崎则仅有α射线,前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后者。美国1978年报告一般人群中电离辐射的来源约49.6%来自自然界,44.6%为医疗照射,来自X线诊断的电离辐射可占36.7%。 1.2.5 饮食与营养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能够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一些调查报告认为摄取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少或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维生素A类能作为抗氧化剂直接抑制甲旦蒽、苯并芘、亚硝酸铵的致癌作用和抑制某些致癌物和DNA的结合,拮抗促癌物的作用,因之可直接干扰癌变过程。美国纽约和芝加哥开展前瞻性人群观察而结果也说明食物中天然维生素A类、β胡萝卜素的摄入量与十几年后癌症的发生呈负相关,其中最突出的是肺癌。 此外,病毒的感染、真菌毒素(黄霉曲菌)、结核的瘢痕、机体免疫功能的低落、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起一定的综合作用。 1.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1]。这些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 (1)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发热、气短、体重下降等[1]。 (2)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1]: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水肿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 6)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mer氏综合征)[1]。 (3)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1]: 1)转移至脑时,可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物不清、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1]; 2)如出现持续性骨痛且部位固定,检查时发现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肺癌骨转移的可能[1];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症状[1]; (4)癌肿引起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由于肿瘤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库欣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1]。 1.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检查诊断肺癌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1]。 1.4.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透视及照片、CT、MRI、PET-CT等。主要观察:肺部肿块特征,肿瘤范围,是否侵犯肺门、胸膜、胸壁、纵隔,是否伴有肺不张、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等。透视一般只作为肺癌的筛选。X线为肺癌首选基本方法,正、侧位胸片可全面观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特别对周围型肺癌意义更大。CT为肺癌影像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其对肿瘤分期、定位,了解肿瘤侵犯的部位和范围,搜索位于隐蔽部位的病灶等具有重要意义。MRI主要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脑转移和骨转移,而在肺部原发灶诊断方面的作用不如CT。PET-CT是将影像学和放射性核素融为一体的新型检查方法,可以发现普通CT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对肺癌的分期有指导意义。[1] 1.4.2 病理细胞学检查病理细胞学检查包括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其中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获得病理学诊断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阳性率在60%~80%,一般认为中心型肺癌痰检阳性率较周围型高。小细胞肺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最高,鳞癌次之,腺癌最低。[1] 1.4.3 肺癌常用的血肿瘤标记物肺癌常用的血肿瘤标记物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1]。 1.4.4 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有关其在肺癌诊断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引起关注。与传统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相比,EBUS-TBNA可清楚地显示气道外纵隔内血管、淋巴结以及占位性病变的关系,EBUS-TBNA解决了传统TBNA只能进行“盲穿”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对周围大血管的损伤,极大地提高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1] 1.5 需要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鉴别的疾病肺癌按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上也各种各样,极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例如肺结核病、肺部炎症、其他胸部肿瘤等[1]。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 1.6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肺癌主要有四大基本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另外还有中医中药、止痛、心理等辅助治疗手段[1]。对于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最佳的治疗手段完全不同[1]。目前强调规范化、综合化、个体化治疗,而药物治疗则包括化疗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1]。化疗是肺癌中重要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由于已应用多年,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均被临床已熟悉,故肺癌的化疗药物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肺癌应用指征最广泛的药物[1]。 1.6.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治疗化疗是小细胞肺癌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多项研究表明,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常用的是以环磷酰胺(C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而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自1985年首次被证实是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方案,它至今仍是小细胞肺癌中的标准一线方案,其疗效尚无其他方案可以超越,但是难以耐受顺铂的患者可以用卡铂替代[1]。 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如下[1]:
其他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药物有伊立替康等,铂类药物联合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也是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1]。 1.6.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化疗的常用方式有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等[1]。化疗方案中铂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铂类联合其他化疗药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为2分者和年老者可选择单药化疗[1]。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者,PS评分为0~2分者可进行二线治疗[1]。 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如下[1]:
其他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药物有吉西他滨(CEM)、多西他赛(DOC)、长春瑞滨(NVB)、培美曲塞(PEM)等,均可与铂类药物联合使用[1]。而CEM、DOC、PEM单药化疗方案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方案[1]。 1.6.3 靶向药物治疗目前研发的肺癌分子靶向药物包括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细胞外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等;以血管生成相关的基因为治疗靶点的药物贝伐珠单抗等;以间皮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为靶点的药物克唑替尼;以及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凡他尼布、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1]。 1.6.4 注意事项肺癌化疗药物对肝功能、肾功能、骨髓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化疗期间,患者需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一旦出现骨髓功能下降,或肝、肾功能异常,一定要对症处理。化疗期间还要定期进行影像学等复查,观察肿瘤病变是否进展,有无转移。如果无效,要及时更改治疗方案[1]。 展开本节剩余内容 2 中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1 古人论述中医无肺癌之名。但在中医学文献中,类似肺癌症候的记载习少。有人认为,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肉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肩髓内消,……”乃是描写晚期肺癌所出现的疲倦、乏力、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而《难经》所说:“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入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其叶肺中积症,应该指肺癌。在中医咳嗽、胸痛、咯血、肺痿、痞癖等症中,显然也包含了一部分肺癌的症状。因此这些病症的治疗经验可供肺癌的证治借鉴。 2.2 中医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近现代研究可能由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死亡率较高,现代中医治疗本病起步较晚。50年代曾有过治疗转移性肺癌的个案报道。而对原发性肺癌进行病例数较多的临床观察,则始于70年代末期。以后的发展就较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间共发表临床报告80余篇,记录病例4O00余例,其中半数论文为个案报告,中西医结合论文20余篇治疗病例1300余例,单纯用中医治疗的论文20余篇,病例2400余例,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临床观察表明,中医中药可以弥补西医在癌症晚期无法治疗的不足,或者能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在作临床观察的同时,许多医者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探讨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处方原则、用药规律。有的探讨了中医传统的四诊方法如舌象、面诊等与本病诊断的关系;有的探讨了中医的分型与某些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有的运用中医中药来改进原有的诊断方法;有的对某些抗癌中药的治疗机理作了大量实验研究;有的探讨了本病中医药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以及气功、食疗等治法。可以认为,各地学者在中医领域内从各个角度对本病进行了艰巨的探索。 当然,本病是一种难治程度很高的疾病。它的病因与治法在许多方面还是未知数,在现代中医面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尤其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值得作深入研究。如有的医者发现用中医药治疗后,在病灶改变不大的情况下,存活期与生存质量却均见提高。这提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与现代西医学有很大不同。如果能在这方面摸索出一些规律,无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综合各地的观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3.1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高年、久病损伤阴津,阴虚生内热;或外邪犯肺,化热伤阴,久之则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积聚于肺脏,形成肺癌。 2.3.2 气阴两虚素体气阴不足,或高年、久病损伤气阴;或外邪犯肺,耗气伤阴,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停积于肺脏,形成肺癌。 2.3.3 肺脾两虚外邪犯肺,肺气不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生湿。肺脾两虚,湿浊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积聚于肺脏,形成肺癌。 2.3.4 气滞血瘀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则血脉不和。久病入络,瘀血内生,经隧不利,脉络瘀阻。日积月累,凝滞成积,积于肺脏,即形成肺癌。 2.3.5 其他2.4 疗效标准各地对疗效标准的掌握尚不统一。多参照1983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肺癌疗效标准草案及1987年全国抗癌药物会议制定的近期疗效标准,并计算生存期来判断疗效。一般将疗效分为三级。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病灶有所缩小,一般指缩小1/2,连续观察6个月以上。 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灶稳定连续3个月以上,或病灶缩小维持1个月以上。 无效:症状及客观检查无改善,或稍有改善但1个月内又迅速恶化。 2.5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目前各地分型并不完全一致,较多的有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肺脾两虚、气滞血瘀四型,此外,尚有湿热瘀毒、气血两亏等分型。 2.5.1 气阴两虚2.5.1.1 症状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口干不欲饮,面色咣白,语言低微,神疲乏力,食少倦怠,恶风自汗。舌淡,苔薄,脉细弱。 2.5.1.2 方药治疗处方:生地12克,熟地克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生黄芪15克,潞党参15克,漏芦30克,土茯苓30克,鱼腥草30克,升麻30克。 加减:口渴甚加知母、天花粉、制首乌;脾虚甚加茯苓、怀山药、黄精;咳嗽痰盛加蒸百部、射干、佛耳草;热盛痰血加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花蕊石(先煎);气滞血瘀加八月札、延胡、露蜂房。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以本法治疗140例,统计其中77例,近期疗效:显效5例,有效47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67.5%。生存期1年48例,2年22例,3年10例,4年4例,5年3例。统计其中60例,中位生率为14.2个月。 常用成方:月华汤。 2.5.2 阴虚内热2.5.2.1 症状咳嗽气急,无痰,或少量泡沫痰,粘痰,或黄痰难咯,痰中带血,胸闷,口干不饮,低热,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2.5.2.2 方药治疗治法:养阴清热。 处方:百合10克,熟地10克,生地10克,玄参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南北沙参各15克,桑皮15克,黄芩10克,丑牡丹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气短乏力加黄芪、党参;胸痛,舌质紫暗有瘀斑加红花、桃仁、川芎;痰血加蒲黄炭、藕节炭、仙鹤草。胸水加葶苈子、芫花;痰多加生南星、生半夏(均先煎半小时)。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高热加生石膏。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用本法共治疗78例,有效55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0.5%。统计其中40例生存期,生存1年23例,中位生存期420天。 常用成方:百合固金汤。 2.5.3 肺脾两虚2.5.3.1 症状咳嗽痰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胸闷纳呆,面色咣白或浮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 2.5.3.2 方药治疗治法:益肺温脾。 处方:制附子120克,黄芪、王不留行各30克,桂枝、大枣各己,莪术12克。 加减:发热加石膏、板蓝根、黄芩;咯血加仙鹤草、侧柏炭、三七粉;气急加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另用自制复方三生针(生附子、生川乌、生南星)5~10毫升肌注,1日2次,累计用量800毫升为一疗程,一般用2~3疗程,中间休息1周。 疗效:用本法共治疗85例,有效50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59%。统计其中35例生存期,治后半年生存20例,治后1年生存5例。 2.5.4 气滞血瘀2.5.4.1 症状咳嗽无痰少痰,痰中带血,胸胀痛,或刺痛,牵引背部。舌质红,苔薄黄或舌上有瘀斑,脉弦,或细弦。 2.5.4.2 方药治疗治法:行气活血。 处方:三棱15~30克,莪术15~30克,王不留行15~30克,大黄?虫丸12克(包),桃仁12克,丹参15克,海藻30克。 加减:活血化瘀加石见穿、大黄、泽兰、羊蹄根、葵树子、铁树叶、广郁金、蜈蚣;阴虚加南北沙参、天麦冬、天花粉、百合;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阳虚加附子、肉桂、补骨脂;痰湿加生半夏、生南星、米仁、杏仁、瓜蒌、马钱子;内热加肺形草、石豆兰(麦斛)、 七叶一枝花、苦参片、草河车、黛蛤散(包);胸水加龙葵、葶苈子、桑白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疗效:共治62例,显效4例,有效3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61.3%。统计其中62例生存期,生存1年以上14例,2年以上4例,3年以上2例,1年以上生存率为32.3%。 常用成方:大黄?虫丸。 2.6 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专方2.6.1 益肺消积汤组成:生黄芪30克,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30克,石见穿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银花15克,山豆根15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蒌皮15克,生牡蛎30克。 加减:阴虚去黄芪、白术,加南沙参、麦冬、玄参、百合、生地;气虚去北沙参、天冬,加党参、人参、茯苓;肾阳虚加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肉苁蓉、锁阳。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用本法治疗肺腺癌30例、肺鳞癌30例。其中肺鳞癌显效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用市腺癌显效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生存期,肺鳞癌生存半年26例,生存1年20例,生存1年半8例,生存2年4例,生存2年半1例。中位生存期465天。肺腺癌生存1年13例,中位生存期323.5天。 2.6.2 “肺四号”方组成:八角金盘10克,干蟾皮12克,黄芪、蛇莓、八月札各30克,半枝莲、鱼腥草、七叶一枝花、丹参各15克 加减:脾虚痰湿加党参、白术、茯苓、法夏、陈皮;阴虚内热加南北沙参、生地、地骨皮、麦冬;气滞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皂刺、赤芍;气阴两虚加党参(或人参)、沙参、麦冬;咳血加阿胶、大小蓟炭、血余炭、藕节,或加服云南白药;胸水酌加石上桕、葶苈子、冬瓜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疗效:共治疗48例,生存5年5例,生存3年20例,生存2年17例,生存1年6例。 2.6.3 鱼仙汤组成:鱼腥草、仙鹤草、猫爪草、蚤休、山海螺各30克,天冬30克,葶苈子12克,生半夏15克,浙贝9克。 加减:肺郁痰结,合异功散或六君子汤加减;肺虚痰热,合泻白散或百合固金汤;痰毒瘀滞,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气阴两虚,合生脉散去党参,用西洋参加减;咳嗽气促酌加飞天、螭崂、白果仁、海蛤壳、桔梗、百部、北杏仁、马兜铃;咯血酌加侧柏叶、白芨、诃子、旱莲草;胸痛剧酌加熊胆、田三七、郁金、延胡、七叶莲、枳壳;高热不退酌加羚羊角、生石膏、板蓝根、丹皮。此外,部分患者还并用五虫散(蜈蚣20条,全蝎、干蟾皮各30克,水蛭20克,守宫3O条等烤干碾末分7天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疗效:共治疗32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9例。生存3个月9例,生存6个月8例,生存1年10例,生存2年3例,生存3年2例。 2.6.4 固金抗癌汤组成:紫河车20克,瓜蒌20克,夏枯草30克,陈皮Z0克,薏苡仁20克,莪术20克,山豆根15克,百合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疗效:共治33例,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例。 2.6.5 新症煎组成:生地12克,五味子6克,王不留行12克,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蒲公英30克,石见穿30克,百部9克,徐长卿30克,地骨皮30克,南沙参12克,望江南30克,野菊花30克,淮山药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煅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海带12克,玄参15克,天花粉12克,川贝9克,丹参12克,炙山甲12克,炙鳖甲12克,象贝9克,蜀羊泉3O克,丹皮9克,鱼腥草30 七克,紫地丁30克。 加减:咳嗽痰粘加紫苑、款冬、枇杷叶、淡竹沥;痰中夹血加仙鹤草、白芨、蒲黄、生地榆、紫草根、三七;低热起伏加板蓝根、红藤、败酱草、银花、连翘;胸肋疼痛加全瓜蒌、郁金、川楝子、延胡、赤芍、桃仁;肢节酸楚加寻骨风、炙乳没、防己、桑寄生、怀牛膝、全蝎、地龙、蜈蚣;气虚加太子参、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疗效:共治疗502例,近期有效率97。2%;263例Ⅱ期原发性肺癌,1年生存147例,2年生存66例,3年生存28例,4年生存13例,5年生存9例;157例Ⅲ期原发性肺癌,1年生存104例,2年生存32例,3年生存16例,4年生存5例;82例Ⅳ期原发性肺 癌,1年生存67例,2年生存10例,3年生存5例。 2.6.6 金岩丸合康复汤组成:①金岩丸:天然牛黄1克,麝香2克,羚羊粉15克,白花蛇50克,全蝎30克,僵蚕30克,壁虎20克,蜈蚣5克,穿山甲15克,琥珀15克,雄黄5克,冰片2克,血竭7克,大黄10克,青黛10克,制马钱子5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蟾酥0.5克,朱砂5克,藏红花10克。上药研细装胶E9②康复汤:沉香6克,桔梗10克,人参10克,黄芪30克,枸杞15克,熟地12克,白术12克,梦薏苡仁30克,石斛10克,乌梅I0克,当归12克,川贝母10克,桑白皮15克,沙参10克。 加减:发热加石膏、黄芩、丹皮;咯血甚加白芨、白茅根、代赭石;食欲不振加山楂、砂仁、鸡内金;头痛眩晕加钩藤、龙骨、牡蛎、天竺黄;胸水加葶苈子、猪苓、龙葵。 用法:金岩丸每次服5克,每日服2次,服1月间隔1周。康复汤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6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生存期最长38个月,最短8个月,平均23个月。 2.6.7 软坚解毒汤组成:鱼腥草30克,瓜蒌皮15克,八月札15克,生苡仁30克,石上柏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山豆根15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赤芍12克,龙葵15克。 加减:阴虚痰热加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炙百部、山海螺、葶苈子、干蟾皮、白毛藤;气阴两虚加黄芪、党参、白术、北沙参、天冬、生南星、五味子;脾虚痰湿加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石打穿、扁豆、半枝莲、焦山楂、焦六曲、补骨脂;阴阳两虚加仙灵脾、肉苁蓉、锁阳、黄精、天冬、北沙参、山豆根、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咳嗽加前胡、杏仁、象贝、川贝、紫苑、款冬;痰多加生南星、生半夏、白芥子、碳石;黄痰加桑白皮、黄芩、开金锁、海蛤壳、淡竹沥;痰血加黛蛤散、白芨、藕节炭、血见愁、血余炭、生地榆、花蕊石、芦根、参三七;喘咳加炙苏子、蚕蛹、黑锡丹;胸痛加望江南、徐长卿、延胡索、失笑散、全蝎、蜈蚣;胸水加葶苈子、龙葵、米仁根、猫人参、控涎丹;低热抓银柴胡、地骨皮、青蒿、竹叶;高热加生石膏、寒水石、银花、牛黄。 用法:每日1剂b水煎2次,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10例,显效6例,有效14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49%。生存1年以上134例,1年生存率为43.2%,2年生存率为11.3%,3年生存率为5.16%,4年生存率为1.6%,5年生存率为0.6%。 2.6.8 肺瘤平膏组成:黄芪、党参、沙参、杏仁、桔梗、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水煎酒提,兑蜜制成膏。 用法:口服,每次15克,每日3次,2个月为上疗程。 疗效:共治疗195例,显效2例,有效166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86.2%。统计28例生存期,生存1年以上15例,2年以上13例。 2.6.9 平消方组成:仙鹤草18克,枳壳18克,净火硝18觉,白矾18克,郁金18克,千漆6克,五灵脂15克,制马钱子12克。 用法:上药制成片重0.48克片剂。每次服4~8片,1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60例肺癌,显效8例,有效3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 2.6.10 白花了哥王煎剂用法:上药水煎,每日服1次,每次服60毫升。2个月为一疗程,休息1个月再行第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5例,存活3个月2例,存活6个月2例,存活2年1例。 2.7 老中医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经验刘嘉湘医案 李×,男,47岁。1982年12月偶然扪及右胸壁有蚕豆大硬块。经活检与摄片,诊为右肺腺癌,但化疗一疗程后肿块未见缩小。1983年10月25日来诊。咳嗽少痰,神疲乏力,舌红有齿印,脉细弱。体检:右锁骨上有0.5×0.5cm淋巴结3枚,质硬,胸部Ⅹ片示右下肺有4×4cm块影,肿块下缘与右侧横膈间三角阴影,右侧横膈抬高,为肿块与局部胸膜增厚,粘连牵拉表现。诊断:右下肺腺癌,胸膜转移,右胸壁转移,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拟益气荞阴,佐以软坚散结。 处方:黄芪30克,沙参30克,天冬15克,玄参15克,杏仁9克,瓜蒌皮15克,石上柏30克,白花蛇舌草3O克,生南星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生牡蛎30克,服药后自觉症状逐渐消失,3个月后胸片复查,右肺肿块缩小,右锁骨上及胸壁硬结消失。以后每隔3个月复查胸片,右肺病灶均无变化,纳寐均佳,无不适感,活动如常人,体重增加2.5公斤,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有显著提高。出院后一直按原方药治疗至今已近8年,全身情况佳,活动如健康人,恢复全天工作已6年。 按:综观本例脉证乃因劳累过度,耗伤气阴,邪毒乘虚淫肺,肺气受郁,清肃失司,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津液不布,聚湿为痰,痰瘀胶结,久而成肺内胂块,痰毒流于肌表,故胸壁及锁骨上窝出现转移癌结c本方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具有补虚扶正、祛邪除积,标本兼顾的作用,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2.7.1 中医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用药规律我们选择治疗本病在16例以上的文章20篇,对其用药规律作如下分析: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到,20篇文章涉及到104味药,而且其中58味仅由1篇文章提及,表明药物较为离散。这一方面反映了本病的难治,病情复杂,邪正交错,用药上往往须兼顾各方面,因而处方时药味较为庞杂。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治法远非令人满意,因此各地不断寻求新药,摸索新的治法占然而也有相对集中之处,即养阴、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使用频度稍高。 2.8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其他疗法2.8.1 针灸治疗电热锭针: 操作:应用电热锭针从十二经井穴开始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每日1次,每次1条经。气至病所后继续治疗30分钟,28次为一疗程。可治2~3疗程。刺激强度以舒适为好,频率1~2次/秒。刺激1~2分钟;有感传者可以接力,无感传者可以迅速调到3000~4000次/秒,此时如有感传再缓调至500次/秒,多可使感传继续延伸。如无感传则可将强度调回零位,再调强度钮使腧穴周微见肌跳,无痛患者以能耐受为度,在此基础上增频多可激发感传针指向病灶。 疗效:共治疗14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8.6%。 2.8.2 其他措施小本病应争取早期治疗,故要根据病人情况,病变的早晚,肿瘤的大小,范围及病理类型等因素全面考虑最合理的治疗方法。目前一般应采用多种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法的综合治疗。 展开本节剩余内容 3 参考资料
展开本节剩余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