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跖草

 陕西西安熊先生 2019-08-30

最近几天,早晨在小区内遛狗,发现花坛里有几朵蓝色的醒目鲜花,茎呈匍匐状,不直,叶碧绿,类似竹叶。不知是何植物,但认为可能是一种中药。昨天侄女跟我坐诊抄方,送我一本自己编著出版的《本草图鉴》,是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的药铺的草药为标本编写的,不经意中发现了这种兰花花,方知这种植物为鸭跖草,是一味非常有名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经查阅,鸭跖草(拉丁学名: Commelina communis),又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鸭跖草

    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绿色,雄蕊有6枚。

     常见生于湿地。 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产于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鸭跖草

     鸭跖草全草入药。味甘、微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蝮蛇咬伤等

《本草拾遗》记载: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日华子本草》记载: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滇南本草》记载: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品汇精要》记载:去热毒,消痈疽。《纲目》认为鸭跖草可以消喉痹。《本草推陈》记载大剂量用鸭跖草可以治疗血吸虫病引起的急性感染性高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鸭跖草可以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鸭跖草

    鸭跖草可食用,亦可作染料。《本草纲目》曰“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鸭跖草花色呈深蓝,花侧的两片蓝色苞叶恰似蝉的薄翼,势欲飞翔,悦人眼目。因此,鸭跖草常为诗人提供创作素材。如宋代翁元广的《碧蝉花》中有“露洗芳容别种青,墙头微弄晚风轻”的描述,明代李祯的《石州慢·咏青蛾眉淡竹草》中亦有“闲园旷野,多少黛嫩螺娇,冰盘带露侵晨摘。磁钵放轻研,翠脂凝光泽”的意境描摹。

  小验方:

   1.治小便不通

   竹鸡草(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2.治五淋,小便刺痛

   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3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3.治赤白下痢

    蓝姑草(鸭跖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4.治黄疸性肝炎

    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5.治高血压

    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6.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吐血:

    竹叶菜(鸭跖草)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8.治疗鼻不时流血、鼻衄

    鸭跖草三两,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9.治喉痹肿痛

     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

     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10.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急性高热不退

    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

    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2.治急性血吸虫病

     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13.治手指蛇头疔

    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14.防治感冒
   取鸭跖草12两(鲜草24两),水煎2次分服。

     15.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
  取鸭跖草每天2两,水煎服。连用3-5

     16.治疗麦粒肿
   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或1段),用手挟持呈45度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脸结膜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睑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结膜囊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