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老先生,是中国已故的相声泰斗。马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贯口”和文哏段子风格,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马氏相声”。可是,您知道吗,马先生早年的学艺之路并不平坦,甚至中途差点儿改行。马先生早年为什么差点儿改行,又是改的什么行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马先生出身艺术世家,父亲不仅说相声,而且还是有名的“相声八德”之一。母亲学过京韵大鼓,马先生的兄长也是一名著名的相声演员,并已形成了自己擅演“文哏”段子的艺术风格。再加上马先生初中毕业,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儿,照理说,学相声应该比许多人轻松。 马三立开始的时候,学艺水平一般,经常挨师父的巴掌,马先生也曾一度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说相声。恰好马先生看到了一则招巡察的广告。他一看广告上写的年龄,体质、文化水平等,自己都符合要求。当时,年轻的马先生头脑一热:既然说不好相声,当个巡察(景查的意思)也不错,总能混口饭吃啊! 马先生真的去报名了。在当时,初中文化水平就不低了,于是,文化考试马先生很顺利地通过了。接下来,就到了面试环节。面试发生的故事是马先生自己口述的,比较有意思,基本上可以当一段相声来听。 当时的巡察都不咋地。马先生一进面试那屋,面试的是一胖一瘦两个考官,两人还都没闲着,瘦子一个劲儿地抽烟,手指头都黄了,随时可能把自己点着喽;胖子一个劲儿地嚼着口香糖,还看着小人书,估计有字儿他也看不懂。 马先生一听说要交钱,一下子愣了,他明显感觉到自己新的职业生涯可能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于是随口来了一句:“要钱,那广告上也没写呀!”由于当时心情激动,一下子声调还提高了好几度。 就这样,马先生随口一句话,就把两个考官一下子给怼没电了。当然了,马先生这个巡察也自然当不成了。不过呢,时值今日,我们仍得感谢那一胖一瘦两位考官。正是因为他们,让世间少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巡察,倒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相声大师,也给人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笑声。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