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嘉兴(4)岳王祠

 吴越尽说 2019-08-30
 

南宋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后,其孙岳珂任嘉兴军府奉议郎兼劝农事,岳氏逐渐成为嘉兴望族。岳飞第十八世孙岳元声、岳骏声、岳和声一门出了三位进士,岳元声于明万历年间将城南金坨坊岳珂旧居内的家祠,移建到三塔塘,扩建为“精忠祠”,后来第二十三世孙岳鉴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28)在茶禅寺旁建成岳王祠。可惜毁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乱。清同治九年(1870)再次重建。

 
 

1956年,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和大作家巴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嘉兴视察,认为岳王祠“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社队畜牧场,七十年代大殿被拆,改成公社卫生院。直到2010年移至三塔路上重建。

 
 

这是旧时的岳王祠 
 

新建成的岳王祠距血印寺向东,与三塔、茶禅寺原址、血印禅寺和状元牌坊等组成三塔路历史人文景观区。岳王祠规模不小,其中“大雄宝殿”复原了原来的建筑形制,前庭、回廊和花园是增添的,也有特色,尤其是后花园,内有石桥、亭子、走廊、水榭、池塘等,虽然不大但一应俱全,让一位民族英雄安享这样的清净之地确是众望所归。

 
 
 
 
 

岳珂故居在城南金坨坊,现在的文物保护所周边,其后代曾一直居住于此,岳飞第二十八世孙岳石尘(1902—2003)也出生于金坨坊,后迁居桐乡濮院镇。岳石尘为著名画家,1960年应聘任苏州“吴门书院”书师。1975年退休返濮院,继续从事书画创作,尤精花鸟,被誉为“麻雀王”,生前被推举为嘉兴画院名誉院长。

 

岳石尘先生生前作画

参观岳王祠后得知,当年岳母在岳飞背上所刺的原为“尽忠报国”,后因宋帝赐名“精忠岳飞”,而改称“精忠报国”流传至今。

写于2019年8月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