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风电新前沿早知道系列之16

 acerbookstore 2019-08-30

  时间:2017/7/15

  主讲人:王晓华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主题:杭州水云间新能源汽车免费大课堂——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

  PART 1:燃料电池简介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本质是发电机,把燃料和氧化剂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简单意义上讲,就是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去放电。

  氢气从燃料电池的一侧进入燃料电池单体,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从另一侧进入,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中间通过质子交换膜,把氢气的质子从阳极迁移到阴极,过程产生两个电子,两个电子通过双极板,从而收集燃料电池的电流去推动负载(包括电机以及车用的一些电器)。

  图1:燃料电池原理

  

  资料来源:搜狐,天风证券研究所

  与锂电池/铅蓄电池的区别:

  燃料电池本质是发电机,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传统电池其实是储能装置,本身不发电,用于储存电网或者其他来源的电能。

  燃料电池单体与电堆:

  燃料电池单体好比单个电芯,理论电压1.2V左右,实际运作过程中有损耗,电压约为0.7V。和锂电池一样,通过将单体叠在一起生成电堆,再通过DC/DC升压去驱动电机。国内乘用车中使用的36kW燃料电池电堆需要大约两百多片燃料电池单体,约145V左右,再通过DCDC升压至300多伏的整车电压;大巴类若使用更大功率电堆则需要更多燃料电池单体,输出电压随之也会更高,再通过DCDC升压至400-600V的整车电压。

  燃料电池的种类(按电解质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盐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FC)。除了电解质不同外,这些电池的工作温度、输出功率、电化学效率也有所差别。最常用的为质子交换膜电池,而SOFC也有部分公司在尝试车用。

  电池寿命:

  目前平均水平在5000小时,巴拉德及部分其他国外企业已经可以将燃料电池使用时间提高到1w小时以上。

  应用领域:

  其实燃料电池用的比较早,像宇宙飞船很早就有用燃料电池的发动机。资本市场主要关注车用,除此之外,现在无人机、叉车,包括再小一点的笔记本电源都有应用。目前国内车用的功率级别根据车型不同有所区别:物流车在10~30kW不等;乘用车、客车功率在30~100kW不等。

  图2:燃料电池应用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天风证券研究所

  PART 2:燃料电池单体部件详解

  燃料电池单体构成:

  简单来讲,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主要由双极板、膜电极组件构成,膜电极组件包含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

  图3:燃料电池单体构成

  

  资料来源:OFweek,天风证券研究所

  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其实就是固体电解质。目前燃料电池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美国杜邦的Nafion质子交换膜,价格相对较高,之前统计的数据是600美元每平米,相当于120美元每千瓦,现在有所下降。质子交换膜的成本占电堆成本的20-30%。国内质子交换膜主要依赖进口,国内有些企业也在做,包括像交大等,但可靠性还是差一些。

  图4:杜邦质子交换膜

  

  资料来源:杜邦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5:大连新源MEA质子交换膜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催化剂:

  催化层通常由催化剂/载体和质子交换树脂溶液制备而成,属薄层多空结构,具有氢氧化或氧还原电催化活性,催化层厚度一般在5-10μm。催化剂原材料是铂金,现在非铂金材料的催化剂也有。随着技术的进步,催化剂中铂金的用量已经比较少了,乘用车整车用量50g左右,客车用量100g左右,现在用量还在不断下降。以前催化剂的成本最高,现在下降了很多。催化剂研究方面,像大化所这些做得非常好的研发很多。

  图6:燃料电池催化剂

  

  资料来源:上海河森电气,天风证券研究所

  气体扩散层:

  最外层叫气体扩散层,用于增加反应面积。气体扩散层(GDL)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电极和电子、反应物及产物的多相传质提供传输通道。GDL通常由多孔碳纤维基底和微孔层(MPL)构成,其中多孔碳纤维基底,如碳纸或碳布,厚度为200~400μm,微孔层也叫水管理层(大约100μm),一般是含有疏水表面的多孔层,使得反应气体可以再扩散层中高效的传输至催化层表面。其疏水的表面则发挥排出电极表面生成水、避免发生电极水淹的作用。

  图7: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碳纸)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天风证券研究所

  双极板:

  要求材料具有比较好的阻气性,氢气和氧气是在单体两侧发生反应,氢气和氧气之间要求严格的绝缘隔离。另外,双极板还需要有良好的导热性、低密度、良好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原材料材料主要有石墨、金属、不锈钢以及其他轻金属等。

  图8:燃料电池双极板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天风证券研究所

  PART 3: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单体串起来构成电堆,而想要通过燃料电池驱动负载则需要更多部件来配合。燃料电池系统部件包括:电堆、空压机、加湿器、氢气循环泵、氢瓶等。

  图9:燃料电池系统原理图

  

  资料来源:上燃动力,天风证券研究所

  空压机:

  在燃料电池中,氢和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其中的氧可以使用纯氧或从空气中直接获得,而是用空气更方便、经济。给氧气增加压力,目的是为了增加燃料电池反应的效率和速度,燃料电池两侧的压力越大越好,这样效率更高,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流也更大,质子交换膜电池系统的典型工作压力在1-3bar。

  加湿器:

  质子膜在工作温度较高时,水分的减少造成膜的质子电导率降低,从而引起质子交换膜的电阻增加,电池性能降低。加湿器一是可以给气体加湿,另外可以控制温度。

  图10:加湿器原理

  

  资料来源:上燃动力,天风证券研究所

  氢气循环泵:

  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FCE)系统,氢侧多采用脉冲排氢,将阳极侧的水带出电堆,防止氢侧水淹。另一种方法,则为使用氢气循环泵,可连续几个小时排一次氢,极大增加燃料利用率。在氢气侧作为循环利用的零部件,有几个好处,一是给氢气侧带来水,还有一个能够提供流畅的速度。另外也可以防止水淹。流速快可以增加整个反应的速度,另外也容易带走积水。目前这块还是以进口为主。

  氢瓶:

  国内氢瓶使用的是铝合金的内胆外面缠绕碳纤维,国外大部分是用塑料内胆。氢瓶压力国内目前主要采用的是35MPa,原因主要是受限于金属内胆本身特性,以及碳纤维缠绕成本比较高,而国外主流是70MPa。

  PART 4: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应用

  图11:燃料电池乘用车电池系统构造

  

  资料来源:丰田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12:燃料电池大巴车电池系统构造

  

  资料来源:上燃动力,天风证券研究所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应用方案:

  综合燃料电池动态特性响应慢、成本高、冷启动慢、需要进行能量回收等多项因素,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用需要与动力蓄电池相结合作为混合动力源。从燃料电池的控制策略方面,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包括负载补偿型,负载跟随型,和增程器型。

  增程器型:主要为纯电动,动力性不受影响,燃料电池只是给汽车增加续航里程。

  负载跟随型:燃料电池足够给电机提供所有的功率需求,电机需要多少千瓦就发多少千瓦,并且是实时变化的。

  负载补偿型:燃料电池的反应稳定,目标希望在一个稳定的功率范围,比如在二十千瓦、三十千瓦去工作,剩下的有部分用锂电池补偿,这样对燃料电池寿命比较好,特别是在像怠速状况下,功率需求比较小。

  图13:燃料电池车系统流程

  

  资料来源:上燃动力,天风证券研究所

  国内外投资燃料电池车的车企:

  国外:丰田、本田、通用、现代等。

  丰田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初,技术储备非常多,目的是引导汽车向燃料电池方向发展。然而受特斯拉公布的影响,丰田不得不提前公布Mirai(参数|图片)。

  国内:投入比较大的就是上汽和宇通,福田、金龙、中通等其他企业也开始进行布局。

  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

  国外:以丰田Mirai为代表,技术储备完全,电堆部件与燃料电池系统部件都有比较成熟的、基于传统工业品改造的产业链。因此,Mirai的成本可以做到四十多万左右。另外,燃料电池叉车在国外应用也非常广泛。

  国内:技术落后国外十年以上,电堆部件与燃料电池系统部件绝大部分严重依赖进口。即使部分部件有国产产品,但在一致性和可靠性上落后很多,性价比并不高。整车造价也非常高。但是,目前已经基本没有技术上的问题,想要将燃料电池车产业化,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加氢站建设与降低成本。预计国内实现产业化的时间要到2020年,甚至2025年。

  PART 5:燃料电池汽车的展望

  1.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落实,氢气来源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加氢站的建设难度并不高,国内本来就有一部分加气站,从加气站升级成加氢站的难度不大,中石油、中石化对燃料电池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同理,国家电网更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在国内建设进度慢,主要是因为涉及到安全问题和土地规划(价格)问题。但政府也在规划建设加氢站。以上海地区为例,计划到2020年建设50座加氢站,基本能够覆盖上海各区。

  未来是氢能的社会,氢气来源也会非常广,包括煤制氢、及其他工业副产品。另外,现在也在探讨将光伏、风电不能上网的电能用于水解氢。这样既能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又能解决氢气来源问题,并且理论能量转化效率高于储能解决弃风弃光的方案。

  2. 补贴政策或暗示着重发展燃料电池在客车、重卡这些大型车领域的应用

  按照目前补贴政策,燃料电池乘用车、中型车(物流车)、大客车的国补分别为20w、30w和50w。地补趋势类似,对中、大型车的补贴明显多于乘用车。

  事实上,从造车角度来讲,燃料电池乘用车造车难度最大。因为乘用车空间小,对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要求更高。而客车等大型车空间更足,并且所额外需要的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也没有高出多少,仅需要额外增加一到两个储氢罐即可。

  从补贴政策的设计,我们可以推测,国家更倾向于支持燃料电池在中大型车上的应用。技术上从易到难,同时推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各有优势,未来将互补

  燃料电池车和锂电车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互补的关系。锂电池解决动力系统问题、燃料电池解决续航里程的问题。除非未来锂电池能量密度有制的提升,才有可能完全挤占燃料电池车。

  与锂电池车相比,燃料电池车的优势主要在于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同样增加100km的续航里程,锂电池车需要增加大量电池,不仅增加大量造车成本,还会大幅增加车体重量;而燃料电池车仅需扩大储氢瓶容积,或者额外增加一个储氢罐,所需成本和增加的重量远低于纯电动汽车,并且,储氢技术仍在不断进步,未来甚至能够实现在车上储存液态氢。从这个角度考虑,燃料电池车也确实更适合需要跑长途的中大型车,这也与补贴政策引导方向相一致。

  纯电动汽车胜在整车构造简单、电池技术成熟,也确实更适合用于城市通勤的乘用车。

  此外,如前文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中也必然会用到动力电池,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本身就互为补充。根据燃料电池策略的不同,燃料电池在整车中既可作为主驱,也可作为增程。目前大巴类的车型,很多选择将燃料电池作为增程。

  现阶段,锂电池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但是未来两者将是互为补充的存在。

  团队成员:杨藻/李恩国/李丹丹/杨星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