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里要写下来“家规”

 米知山 2019-08-30

每个家庭其实都有自己的家规,仅仅是有些人没有意识到,有些人意识到了;有些人把它制定了出来,有些人只是脑子里模糊的概念……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字,叫做《从理不从人》,讲到的是一种家长认可的价值观的塑造。但是,如果家长能延申下,即可在家庭里制定出一些家规,并且能落实下来,写在纸张上,公布给家庭成员。

写在纸张上比口头说说好太多了。

(1)   口头说说,那么家庭成员们过三天很可能就记不住了。

(2)   口头说说,那么里面的规定最后就能变成某些人的歪曲。

(3)   口头说说,那么没有一种认真的态度。

◎为什么要设定家规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家里没有家规,那么:

——谁做了什么不违法的事,但是我们认为他做的是错的,那么为什么说他做的是错的呢?难道是自己说的就是圣旨吗?依人不依法吗?都批判他犯错了,他会心服口服吗?

如果有什么不违法的行为,但是家里都认为是不对的,为什么不把这种共识写下来呢?

——家里人不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该做的,因为没有一个家里的规定。

——家里人之间发生矛盾,就会你吵你的,我吵我的;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但是有了家规,就按照家里的道理来说,而不再是按照某个人的道理来说。

现在普遍都是3口之家或者5口之家。如果制定了一些家规,很多经常家里互生芥蒂地事情,就好处理了。

比如:家里制定了“家人之间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倚老卖老”。那么当发生了什么事,当事人就不会一句“我是你爸爸,你就得听我的!”就把事情压下去了。

比如:家里制定了“晚上10点后要关灯,关手机”。那么当某人要用手机追剧看,家里人都有依据可以批评他:“规定了10点关手机的,即使这个剧再精彩,请你明天再看!“而当事人因为知道家里的这个规定,只会关掉手机,而不会是愤愤得说”哎呀,你们先睡嘛!我睡不着,看看手机怎么了,又不打扰到你们!

◎家规面前,人人平等

制定家规的过程是家庭成员人人参与,达成共识而达成的规定。这个规定的制定过程遵从的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任何规定都必须获得全票通过,有一票反对,就不能写入家规

但是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家长就一定要有这个观念了:要让孩子遵守,自己就得处处遵守。

如果规定了工作日晚上10点前都要上床睡觉,节假日晚上11点前都要上床睡觉。那么自己也要做到。绝不能到了时间,就催促孩子:“你赶紧睡觉去,时间到了。“,自己却还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如果孩子问你一句:“你怎么还不睡呢?

你回答:“快大结局了,我再看一集“

这样的事情只要发生了1次,孩子心中就会开始心不服口不服,他也就会把家规当作一张废纸而已。

制定家规的目的本来是让家庭有规有矩得运行,本来是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孩子从小接受道理。但是自己带头违反了家规之后,这些目的就都难以实现了。

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自己都不守道理,自己都自由散漫,自己都懒惰消极,就不该指望自己还能培养出多么优秀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