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兰博2000 2019-08-30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句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通“智”。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也纷争不断,于是后来不得不再延伸出一个成语“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智”和“仁”是孔子思想的两大要义,了解孔子思想的人自然容易理解,那我们先来看一看山和水。孔子在易辞传中曾有这样的文字“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其实山和水就是地理上一阳一阴的两个代表。

所以如果我们把孔子的《易辞传》和《尚书》统一起来分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其实是孔子用来诠释阴阳之道的,山,是静的,水是动的,山是刚性的,水是柔性的,山是阳性的,水是阴性的,动静有常,刚柔可断,可地理形势,随时都在变化。那么作为人的思想,仁和智也要与天地人合一,仁要象山一样稳定,智要象水一样灵动,仁要象山一样阳刚,智要象水一样阴柔⋯⋯孔子又说,仁者乐,智者寿,只有效仿了自然,人才能快乐和长寿。所以孔子的意思不是要把“仁”和“智”截然分成两种人,即许多人理解成的“仁者”和“智者”而是要让仁和智统一到一个人的社会修养上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中的“乐”是“乐于”的意思,引申为效仿,后面“仁者乐”的乐才是快乐的意思。所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本人的理解是:一个人在表现出仁的特征的时候要效仿山,阳刚而静止,在表现出智的特征时要效仿水,阴柔而灵动,要应时而变,这样就会带来快乐和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