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中“纸上调锋”是怎么才能达到的?

 荟萃阁 2019-08-30

调锋可以说是书法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笔法。

起笔逆入作点后,是否能及时调锋,实是用笔之一大关键。写字的人都知道用笔最忌偏锋,因为偏锋用笔,其点画扁平浮薄,墨不入纸,显得怯弱无骨。

而点法起笔,笔尖在上,笔肚在下(横画),或笔尖在左,笔肚在右(竖画),此时笔锋呈偏侧之状。若毫无起伏地平拖过去,一偏到底,就会犯用笔之大忌。

故点后要迅速使已偏侧的笔锋由偏转中,令行笔时笔心在点画中线上运行。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要“提得起”,即指将笔心收归画中,以恰到 好处为度。由于书写行书时速度较快,是否能将笔锋收归画中往往是靠手腕中的感觉,在实践中要做到亦殊非易事。

调锋之法,可用手腕带动笔尖,加以提按(上下动作,提时以笔心收归画中为度,按时以笔毫平铺为度,提时由于笔毫自然弹性,可使已偏侧笔锋收归画中)、衄挫(即写横画时作前后、写竖画时作左右挫动)螺旋形的复合动作,边走边调,逐步将偏侧笔锋糅人画中。

如发笔不慎,已成偏锋,或书写行草书时,由于运笔速度较快,偶因发笔时未能及时调整笔锋而出现起笔浮薄,露尖露怯时,可临时用补救之法。即迅速将笔锋回复至发笔处,不可离纸,使墨由中溢出,待笔形饱满后再继续行笔。但这只是一种救急的方法,不得已而为之,这称为往复。

综上,提按、衄挫、往复是调整笔锋的主要手段。但必须说明,这些调锋动作,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这些动作,可将已散乱、纠缠、偏侧的笔锋调整过来,糅入画中,使之达到中锋的目的。如锋已中,就不必再多此一举了。

此外这些调锋动作在实际书写时,动作都是微乎其微的,甚至肉眼也不易察觉。

初学时,可从慢动作入手,一心一意注意到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线上不断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