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永强: 张廷玉: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

 老鄧子 2019-08-30

说到清朝重臣,除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大名臣,还有一位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张廷玉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安徽桐城人。父亲张英也是官拜大学士,儿子张若蔼也是身居高位,祖孙三代是当时有名的“桐城三张”。张廷玉最为人知道的便是《六尺巷》。

家人与邻居争三尺巷,并因此写信上告张廷玉,张廷玉修书一封: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羞愧,退让三尺,邻居也因此退让三尺,合成六尺巷,成为当地美谈。张廷玉的胸襟也由此成为天下美谈。 康熙十一年九月初九日,张廷玉生于京师。康熙三十六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张英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得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官场生涯。 虽说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的次子,但后来当上宰相并不完全依仗父亲。说没有一点点父亲的因素吧,那倒也不是。最主要还是人家张廷玉有硬本事,虚心好学,听父亲的话,把朝里朝外的人脉焊实,才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

众说周知,古代在科考方面,一般人很容易在任考官时收受好处,即使考前不收,考完之后,被录取的进士们作为门生也会来给老师送上礼金,作为答谢,称为'纨敬'。这在古代社会是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俸禄之外的补充收入。

张廷玉曾以同乡左光斗的故事勉励自己,也教育门生。左光斗是明朝名臣,在他早年参加乡试时,手持装帧精美的柬帖来拜谢房师陈大绶,陈大绶接见了他,勉励他许多话,但却不收他的拜帖,认为帖子太豪华了,告诫他'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不就此跕定脚跟,后难措手'。张廷玉以陈大绶的行为要求自己,同时告诫自己的门生,清廉要从小处做起:'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三任会试同考官,这在当时几乎是无人能及的。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少年登科,书画皆精妙,尤善鉴赏。一日,张廷玉到一属官家,看到一幅名人山水画,十分欣赏,回家后,便在儿子面前对那幅画大加赞赏。儿子误以为父亲很想得到这幅画,于是擅自从那位官员家把画要来,挂于书房。张廷玉晚上归来见到了这幅画,大惊失色,责骂儿子:'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意思说,你怎么随便夺人之好呢?儿子跪着向父亲谢罪,随即将画归还其主,张廷玉这才作罢。

张廷玉在官场上严格杜绝贪污腐败风气,对于官场的歪风斜气起了很好的整顿作用,两袖清风的形象在官场大受好评。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在位期间,张廷玉总能揣摩出君王的意思,因此职位是平步青云。皇帝的诸多要事都要与张廷玉商量,最多的时候张廷玉一天要处理上百篇文件,可谓是案牍劳形。但张廷玉并没有因此滥用职权,反倒是越来越兢兢业业。雍正十三年,皇帝驾崩,临终之前下旨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与帝王同受香火供奉。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被康熙宠爱、雍正封太庙的重臣,却并不被乾隆看好。乾隆继位之初,朝廷出现了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朋党问题。鄂尔泰和张廷玉是雍正的宠臣,都是大学士、军机大臣,地位相当,但两人关系长期不和。满族大臣一般投奔鄂尔泰门下,汉族大臣唯张廷玉马首是瞻。乾隆要解决朋党问题,因鄂尔泰去世,所以矛头就对准了张廷玉。乾隆认定张廷玉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于是借题发挥革除旧党,张廷玉被免除了入庙的资格。1755年张廷玉病逝,乾隆最终宽恕了其种种不是,仍遵清世宗遗诏,开恩让他尊享太庙。

张廷玉人在官场,谨慎一辈子,最终却还是没有逃脱伴君如伴虎的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