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突然投了贾母的缘法。贾母就留刘姥姥在贾府住一段时间。作为待客之道,贾母邀请刘姥姥游览了大观园。贾母问刘姥姥,大观园这园子好不好? 刘姥姥从来没有进入过这么漂亮的花园,然后非常的感叹。 刘姥姥念佛说道:
贾母就指着惜春说:“ 就是我这小孙女儿画的,叫她给你画一张,怎么样?” 因为贾母的一句话,惜春就接下了画大观园的工作。于是大观园的才男才女们,就聚集到了惜春的暖香屋,商讨如何画大观园。 林黛玉问道:
惜春这样解释说,原先是想只画园子的,后来贾母又令她把人也画上,做一个像“行乐图”那样的图画。 “行乐图”是一种绘画内容为游玩消遣状的人像图画。在唐代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中记载的“《朝臣像》、《吴中舟行图》、《少年行乐图》…… ”都是行乐图。古代的帝王外出行游玩也会派画师画图。如乾隆的行乐图。 但是惜春也提出了自己画画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不会工笔楼台,也不会画人物, 只会几笔写意。于是围绕着围绕着画画,姑娘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为我们传递了一系列的关于工笔画的知识。 这里惜春提出了中国画最重要的两种技法:写意和白描。 康定斯基曾说:“绘画有两种,一种是精神的,一种是物质的”。 虽然不能全部阐释出写意和白描的实质,但是却指出了他们的侧重点。写意侧重精神领域,工笔侧重物质实质。 写意和工笔是完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画法。简单来说,工笔以写实为主,着重线条美,协议注重虚实相结合,实而不板、虚而意到,注重的是意境美。 它们塑造的绘画形象完全不同,使用的绘画技巧不同,展现的绘画意境不同,甚至使用的绘画器材,包括纸墨笔砚都不相同。比如在用纸方面,写意用的是生宣,工笔用的是熟宣。熟宣不容易晕,生宣却可以皴开墨色。 贾宝玉曾经说过,“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可以画画。”薛宝钗就纠正他说:“ 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画工笔画“不托色,画不好”。 2:写意注重的是意境,美在深远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小写意,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承接的是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 元、吴镇 早期花鸟画注重色彩美,然而到了元代,画家们进行了创新,将自己的审美从色彩转为水墨清淡。意思就是说不通过色彩,只是通过墨色的微妙变化进行创作,“不施采而纯以墨色者”,充分运用水墨来表现的花鸟画。 元代首席“墨花墨禽”大师首推王渊。王渊幼习丹青,师承赵孟覜,提出了水墨分五彩的观点,开创了水墨的先河。 王渊的画 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墨戏”一词由黄庭坚提出,他在《题东坡水石》中写道:“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今草书三昧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韧。”同时点明了墨戏的发展人物乃是苏东坡。苏东坡修正前人“形似”的主张,认为绘画应当讲究诗情画意,追求神韵表达,而不仅仅是形似,将绘画变成了文人的笔墨游戏。 枯木怪石图 “墨戏”画的主体是当时具有一定地位的文人士大夫,代表人物有文同、苏轼、米芾、米友仁等。流传下来的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就是其中的开山和经典之作。 这幅画墨色运用变化多端,灵活运用书法的笔法。用飞白技法画石头,用楷书和行书画竹子。赋予了所画的事物,枯淡中的生命意象,自成一格,形成高远的表达。 写意画线条有很多笔法,如颤笔顿挫,中锋侧锋转移,挥扫等,但总体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注重点线面三者的结合。 写意画创作自元代四家,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代表人物,如四高僧,石溪、渐江、石涛、八大山人等等。 中国的的写意,是与中国的人文精神相结合,体现是“物我交融” 形成“天人合一”的写意精神,因此在绘画中带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极具思想性,抽象性。 八大山人的画 我最喜欢的是明代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原本是皇室贵胄,但是在他20岁左右却经历了一场家国变故。在这样的变故中,他失去了很多亲人。为了能够生存,他不得不进入寺院削发为僧。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真正过上平静而且安宁的生活。内心的苦痛经历过近30年的压抑,终于把他逼疯了。他时而“意忽忽不自得”,时而“忽大笑,忽痛苦竟日”,举止怪异。在康熙19年,八大山人还俗,通过绘画,找到了疏解内心痛苦的途径。他用一个一个的白眼,宣泄了对这个世界的旁观。他的所有人生际遇也通过绘画,展现了出来,那种冷清,寂寞,深远的意境,开创了写意画的最后一个高峰。 八大山人的画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如八大山人这样有经历,有神韵,有回味。那些充分显示着人性评判,坎坷人生,命运无常的作品,才最具备感染力,也传承持久。 3:工笔画注重的是细节,美在精致线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陶绘作品《鹳鱼石斧图》。人们用线条记录自己的生活,你着漫长的演变,逐步发展成以块面和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 工笔画的精髓在于以线为主,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刚柔,虚实,断续,疏密,纵横穿插,藏露,抒情达意完成创造。 工笔画的基础骨干, 是线条造型,讲究色调统一。南齐谢赫《六法》中曾强调“骨法用笔”,就是这个意思。它以白描技法为勾勒线条的基础,分为描,分,染,罩,四步。画稿先用线条淡墨勾出轮廓,讲完成线稿再将色彩要一次一次晕染。描指的是白描,用墨的浓淡勾出底稿,然后用清水分蕴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用彩色来分蕴画面,最后整体上色。 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就是这样的道理。 工笔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三国时期的画家曹不兴擅长画佛像,精湛的技巧达到了画的东西让别人信以为真的地步。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更是细腻成熟。到了唐代人物工笔绘画达到了高峰。出现了很多画技高超的画家,比方说阎立本,吴道子等等。 吴道子擅长画佛教和道教题材的人物画。他承袭六朝的画法,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画法,淡彩白描。这一时期还有两位著名的画家,一个叫张萱,一个叫周昉,张萱绘制的《捣练图》,传神的展现了唐代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景。周昉承袭张萱,在人物造型上力求线条洒脱飘逸,劲挺流畅,留下了著名的《簪花仕女图》和《执扇仕女图》。唐朝以后元明清时期各有许多绘画名家。如明代的善于绘画瓶花的陈洪绶,绘制了《红楼梦图咏》的清代著名的画家改琦。等等 自从吴道子开创白描画以来,工笔画白描自成体系抛开色彩,不需要重彩渲染,薄薄的用墨色的浓淡就展现了丰富的内涵。 元代著名的人物线描作品当推永乐宫壁画,尤以三清殿壁画最为著名。这副壁画名叫《朝元图》,绘制了280个人物,线条奔放流畅,圆浑刚劲,内涵神韵,展现了人物细腻的表情变化。除了壁画,宋代的 梁楷绘制的《李白行吟图》也是其中的代表制作。元代的画家中以张渥很擅长人物白描。他绘制的《九歌图》线条运用如行云流水。 到了近现代,国画和西方的素描技术充分结合出现了新一代的国画画家。画家们充分利用素描当中的高光,和中国绘画的意境相结合,展现了绘画的新形式。 贵州博物馆馆藏的曹雪芹的《种芹人曹霑画册》,并充分利用了西洋绘画之初的高光技法来展现物品形象。 种芹人曹霑画册 4:艺术家不是用手去创作,而是用脑这就是红楼,博大精深,每个点都能让人回味。 在《红楼梦》之中,贾宝玉曾经提出过,贾政的门客之中有两个人画技高超。一个叫詹子亮,此人善于工笔楼台。一个叫程日兴此人善于画工笔美人。 同时《红楼梦》中的探春,也是一位喜欢画画喜欢写字的人。在她的书房之中就有一幅米芾的画。 当时薛宝钗曾经替惜春开过一张单子。在这张清单之中,宝钗细细列出了画工笔画的毛笔型号,各种色彩,临摹帖子,用具,纸,墨,等等不计其数。这充分展示了她对绘画的了解。也许薛宝钗不是一位绘画能手。但是她真真切切的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能说的出来,而且说得细致,堪称博学多才。 关于艺术,培根曾说:“艺术就是自然与人”。 绘画说到本质实际就是人生再呈现。 苏轼曾说:“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明,则话不能规于正。” 艺术家不是用手去创作,而是用脑。一个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经历过的人生,用画笔的展现出来传达给别人,让人产生共鸣这就是最伟大的艺术这就是最伟大的成就。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漫长的岁月,八大山人的“冷眼”,依然让人觉得洞察世间一切的原因吧!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