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的pit pattern

 penazy 2019-08-30

    pit pattern分型在诊断肿瘤性病变时可发挥巨大的威力。另一方面对于非肿瘤性病变,特别是炎症性肠病也可以通过放大观察以判断其活动性。而且,随着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增加,对于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而导致结肠癌的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内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十分重要,对于轻重程度分类通常用Matts分类法:

下面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修订版

对于中度以上的病例可以普通观察和染色内镜观察就已足够,但是对于轻度的粘膜或者普通观察看起来正常的粘膜放大内镜观察则具有重要好的意义。

正常部分,放大内镜可见排列整齐的I型pit

a普通见血管清晰可见 b 低倍放大可见无名沟 c 高倍放大可见排列整齐的I型pit

粘膜呈患有炎症,靛胭脂染色后发现无名沟混乱

a普通见血管透过像恢复  b 色素内镜无名沟虽恢复,但仍有轻度的混乱 

c放大见I型pit

粘膜没有完全缓解:血管透过像良好却观察不到无名沟

a 血管透过良好 b 染色内镜下无名沟不清晰

炎症状态的评价

根据放大内镜所见藤谷等提出来一下5种所见:

1、腺管正常排列。

2、小肠绒毛状粘膜如下图:可见呈小肠绒毛状的表面结构,普通内镜下多与微小的上皮缺损鉴别困难。

3、小黄色斑块:微笑的黄白色斑块状结构。

4、微小的上皮缺损:可见散在的微小的凹陷,伴随周围水肿状的小隆起及排列混乱的腺管开口。普通内镜可看到细颗粒状粘膜。

5、珊瑚礁状粘膜:如图伴有明显溃疡的粗糙粘膜面

其中:轻度活动期粘膜可见小黄色斑块。

中度活动性粘膜由珊瑚礁状粘膜、比较浅的溃疡和再生粘膜构成

关于UC的治愈过程,从息肉的粘膜开始变成珊瑚礁状粘膜,再经历小肠绒毛粘膜,然后变成唐草纹样粘膜,最后恢复正常的粘膜,重度的炎症后也可以变成萎缩粘膜如下图。

关注公众号可以了解更多日本原文文献,发送文献后就可以获得日本原文文献,分享到3个医学群3分钟后截图审核后,可以获得这本工藤进英教授的结肠镜插入法的书籍。

     本公众号将在日本学习期间的早癌内镜知识跟大家一起分享,志在共同提高国内早癌技术水平,师夷长技以自强!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终身学习,共同进步!纯属公益,没有任何商业性质!跟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分享给大家,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