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验与启示

 gobeyondlxy 2019-08-3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创新性的战略措施和任务,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形成成熟的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尽管如此,在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方面,国内外开展了生动实践,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积累了丰富经验,给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诸多启示。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内外经验

1.充分依托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产业化

生态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将其转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瑞士,山地占其国土面积的 90%以上,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匮乏国家,但瑞士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山地变成经济腾飞的资源,探寻出一条山地生态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瑞士旅游注重将本土文化、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吸引不同文化层次的游客,旅游业收入约占GDP的6.2%,比重甚至一度超过钟表业和银行业。与此同时,瑞士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发水电,推行“绿色水电”认证制度,将绿色水电作为处理河流生态和水电生产关系的起点,把整个国家建设成为欧洲电网调峰的“蓄电池”,其水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高达90%,被誉为“水电王国”。瑞典依托森林资源,按照《森林法》总纲和森林经理计划,保证每年的采伐量低于生长量,采伐后必须及时更新,使森林永续生产,成为欧洲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是世界木浆、纸张及锯材的主要出口国,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5%。

我国贵州充分发挥气候凉爽和环境质量优良的优势,成为世界瞩目的“大数据”中心之一,201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1%,连续八年GDP增速排名全国前三。

2.找准自身特点定位促进产业生态化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强大资源,金山银山是绿水青山的价值源泉。除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外,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绿色产业,是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进地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经验。

传统认为的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在北欧等环境质量优良的国家仍占据较大比重。瑞士结合自身在机械金属、医药化工和钟表制造产业上的优势,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牌效应显著的特色产业。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为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而困扰,丹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人口仅有570万的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他们采用生态化养殖,从饲料喂食-粪污处理-循环利用等方面综合解决养猪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公认的养猪业标杆。

3.通过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

公共性生态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国际上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开征绿色税或生态税等多种途径,拓展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建立专门负责生态补偿的机构和专项基金,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机制进行生态补偿。

哥斯达黎加成功地建立起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成立了专门负责生态补偿的机构国家森林基金,通过国家投入资金、与私有企业签订协议、项目和市场工具等多样化渠道筹集资金,以环境服务许可方式购买水源涵养、生态固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热情,使其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21%增至2012年的52%,森林为人类提供的4项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同,并促成了森林保护商业化,也推动了农民的脱贫和资源再分配,其政府购买生态产品的市场化补偿模式成为国际生态补偿的成功典范。

4.以乡村振兴为载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发达国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的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文化价值、休闲价值、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

德国实施“村庄更新”计划,举办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激发全国上下开展农村美化运动。英国提出“英国的灵魂在乡村”,乡村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日本实施“一村一品”振兴乡村经济,仅有120多万人口的大分县从落后的贫困县发展成环境优美、经济领先的全球闻名城市。我国商洛坚持田园景区化,让“八山一水一分田”成为秦岭腹地生动鲜活的田园景观。

5.加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能力的建设投入

生态产品主产区大多分布在偏远贫困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投入,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瑞士生态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道路交通体系,仅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拥有5300多公里的铁路和7万多公里的公路。

我国贵州自2013年以来公路建设飞速发展,全省88个县全部通高速公路,完善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2013年起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全国均位于前列。


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认识误区

1.没有认识到生态资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增长点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许多地区依托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率先发展起来, 这些矿产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催化剂。基于过去这些粗放发展的经验,很多人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狭隘的资源观,认为只有可以采掘开发的化石能源、矿产等才是可以使用的资源,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就是这种错误认识的表现,领导干部看不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眼里看到的只是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靠山吃山就会变成挖山毁山。

2.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简单地等同为“等靠要”

没有认识到生态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经营产品的属性,忽视了对生态产品的开发经营与利用。

生态精准扶贫的湖南十八洞村“授人以渔”的经验,思维认识和行动发生变革后,将被动“输血”方式转化为持续健康的自我“造血”机制,发展经济林果、生态旅游,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原来的穷山恶水最终变成了金山银山。

3.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作为经济落后的挡箭牌

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对立起来,认为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不能发展经济,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作经济增长的负担,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不力的“挡箭牌”,长期封育违反生态规律,造成生态产品供给不足。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就是缘木求鱼,绿水青山价值实现也同样离不开经济发展,只有经济搞好了、生活富裕了,绿水青山的价值才会更高。

4.打着生态产业化的旗号行过度商业化之实

生态资源变成经济资源的前提是,采用正确方式开发利用。错误认识生态产业化的含义,过分强调经营属性,使得经营性和公共性生态产品的关系出现错位,造成生态产业过度化。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是平衡好公共性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产品的关系。既不能以保护公共性生态产品为名不作为、懒作为,搞生态环境保护一刀切,使生态产品不能成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也不能借着经营性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乱开发、胡开发,搞过度的生态产业化,损害了公共性生态产品的生产提供,使生态产品不能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三、推动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根据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认识误区,并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认识生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优质资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创造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将市场机制融入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建立起政府主导下的以市场配置为主体的生态补偿创新机制,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3)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载体,使生态产品与载体整合一体化实现“共生增值”,让价值转移到载体中,通过载体交易实现其价值。

(作者:1.张林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理论方法、生态资源资产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研究;2.虞慧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研究;3.李岱青,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