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阳虎》多学学古人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8-30

【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这里孔子列举了三种典型性格的人,并进行古今对比,来说明时代文化的没落,道德之沦丧。

第一类是“狂”,就是行为表现比较张扬的人,孔子说古代民风纯正,政治环境清明,一般上狂者都是有学问,而且志向高远的人,他们做事不注重小节,所以看起来有点放肆,但是现在的狂者,大都胸无点墨,凭借武力、财富和地位,自认为自己了不起,在做事上随性放逐,不知节制。

第二类是“矜”,就是严肃认真,不拘言笑的人。孔子说在上古时期,这些人一般上都是廉洁自持的人,他们看起来不近人情,但是做事公正认真,不会徇私枉法。而今天这种人却是不近人情,而且心中怀有怨忿,行事乖戾。

第三类是“愚”,是无知的,也指见识不多、没有学问的人,孔子说古代愚者,性情比较直爽,为人纯朴,但是今天越是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越是学的狡诈。

【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在整部《论语》中出现了多次,可见孔子对于“巧言令色”者的憎恶,从现在社会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人确实“很吃香”,很容易动摇人们坚守道德的决心,特别是年轻人,志向不坚定的人,更容易受到误导。

【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接着上边的两句话,为什么孔子厌恶那些“巧言令色”的人呢?因为他们能够混淆人们的视听,扰乱社会道德,就像不纯正的紫色夺去了朱红色的光鲜,淫荡的郑声,掩盖了高雅的音乐,嘴尖舌利者甚至可以颠覆别人的家庭和邦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