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锦鲤腐皮病,你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吗?

 wugg2008 2019-08-31

  发布:2018-05-15


腐皮病一直是锦鲤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障碍,很多人都栽在这里了,痛失爱鲤,今天跟在家聊一聊腐皮病。腐皮病又称烂皮病,是指发生在养殖过程中的一种以体表皮肤溃烂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病鱼的主要症状为体表皮肤溃烂,溃烂的病灶部位分布无严格的规律,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明显,鳍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有的出现蛀鳍;体表病灶常继发水霉感染,鱼的上下鄂和鳃盖部分充血,出现块状红斑;有的鳃盖出现“开天窗”,有的鱼肠道亦充血发炎,口腔和肌肉正常。常与肠炎、烂鳃病并发,传染原是被病原菌感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受损也常导致感染。病灶部位的感染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嗜纤维菌等。

一、发病的原因:
1、过大的放养密度:锦鲤养殖在我国的产业越来越大,养锦鲤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对锦鲤的日常管理始终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想一下,在自然水体当中,基本上很难见到腐皮病,为什么?一是养殖密度小,不容易感染;再一个是在自然环境当中,鱼本身有应激反应,也有竞争状态,所以它的抵抗力强。所以在日本,很多鱼场在四选过后,把鱼放到野池当中,处于半自然状态,鱼的颜色、抵抗力、体型都有一个很好的表现。
2、养殖过程中缺乏预防的理念:对水质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水质长期不良,水质浑浊,氨氮与亚盐长期超标,鱼长期处于不良水质因子导致的低强度应激状态,正常的免疫机能收到影响。水质的长期不良导致鱼体粘液分泌异常,甚至是脱黏,造成细菌的继发感染。一般鱼场的选址首先考虑的就是水源,可见水是锦鲤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几本上所有的问题都与水质有关。那么缸养锦鲤就必须勤换水,不能老用老水,哪怕是老手也不建议用老水,水里面的微量元素早已经消耗完了。

3、体表的机械损伤:放养密度过大,过大的放养密度造成鱼的活动空间较小,在抢食的过程中,或者受到惊吓,容易被彼此的鳍条刺伤或者划伤。拉网、下苗、转塘等操作的不慎造成的机械损伤。还有就是寄生虫在体表的寄生,给体表带来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进而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所以在锦鲤饲养过程中,尽量让鱼的生活环境都是弧形物体,而不要棱角分明的,不然很容易对鱼体造成损伤。
4、消毒、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造成鱼的脱黏。使用一些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如强氯精等,会造成鱼体的脱黏,进而引起细菌的继发感染。

5、饲料当中的微量营养元素的不足和饲料当中的外部毒素。已经有研究证实维生素C的缺乏能够导致鱼的体表出现溃烂。尤其注意氧化油脂能够破坏饲料当中的多种维生素,氧化油脂和霉菌毒素同时也能够损伤机体消化道,肝,肾等实质器官,降低鱼类的体质及免疫力,从而为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所以在使用饲料时,注意些。
需要注意的是,发病的鱼普遍存在体质较差,肝胆问题等,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鱼机体的因素,再进行治疗。

二、腐皮病的防治:对于我们来说,腐皮病只有预防,没有治疗,因为一旦发生了这种病,这条鱼就毁了,就算鱼活了下来,也没有之前的观赏价值。由于腐皮病的发生,主要是病原菌的继发性感染造成的,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体表受到机械损伤,维护好机体的防护屏障是关键,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办法。

养殖过程中腐皮病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过大的放养密度带来的投饵是导致水质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密度越大,病害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不要喜欢什么就一股脑放一个水体里面,降低水质管理与控制的难度。2、饲养过程中水质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改良,勤换水是最关键的,不管是大水体还是小水体,越小的水体越要换得勤。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3、体表寄生虫的及时处理的预防,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当发现鱼体有感染寄生虫病的迹象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驱杀虫处理,甚至隔离,以免对其他鱼造成更严重的影响。4、养殖鱼类的定期保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饲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内服维生素C、葡聚糖、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和三黄散、板黄散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修复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预防疾病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